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374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自我意识发展概述(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三 自我意识发展:我是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三 自我意识发展:我是谁?,主要学习内容:,“自我意识”知多少?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偏差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案例1: 天资聪颖的小宇,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勤奋刻苦,从不甘落后,对自己期望很高。大一第一学期考试后,小宇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位居第一,这是他引以为傲的。然后,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他看到几个学习成绩不如他的学生会干部忙前忙后,备受同学的关注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能让别人说自己是书呆子”,因此决心超过他们,保持各方面“第一”的地位。新学期开学后,小宇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甚至逃课去筹划活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欣赏,第二学期结束时,他被选为班长,系学生会副主席。,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大二开学了,小宇仍在社会工作方面倍加努力,学习也非常刻苦。当他考试不及格时,他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刻苦努力,于是就罚自己一天不吃饭,以提醒自己更加刻苦学习。然而,他的成绩还在下滑,他一再惩罚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到大三时,他五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结果。这时的小宇已经万念俱灰,感到无脸见父母、老师和同学,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本案例中的小宇,由于没有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以超乎想象的高标

3、准严格要求自己,盲目地追求全面的成功,因而造成了自己学习上的失败,给自己带来了过高的精神压力,最终走向了自杀的不归路。 如果小宇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许等待他的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了。,案例2: 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张,四川人,来自农村,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秀。考入大学后,由于城乡差异,他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和见识上都不如其他同学,包括一向引以为傲的成绩在班里也只是中等水平。他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害怕与同学接触,怕别人发现他的弱点。同时他又不甘心、不服气,想用加倍的努力换来优异的成绩,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过分的紧张学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长期

4、处于焦虑之中,并出现失眠,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吗? 你有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吗? 你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吗? 你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吗? ,一、“自我意识”知多少,(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世界关系的正确评价与正确认识,以及对自身行动的支配和控制的能力。自我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第一,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面。 生理自我又称为物质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生理等自然面貌的认识。 心理自我又称为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其心理活动的感知,即个体能够感知调节自己

5、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和特征。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者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自我的中心部分。,第二,从心理构成和表现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即表现为认识的自我。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所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表现为情绪的自我。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等的控制,即表现为意志的自我。,我,我比较胖,我不喜欢自己的身材,我不吃甜食,第三,从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也称现实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

6、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角色特点等的认识。 投射自我也称镜中我,是指个人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理想自我也称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如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对将来的期待、抱负和成就,以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三)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和肯定自我。 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的人。 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协调一致的人。 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

7、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四)自我意识的功能 1、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决定于我们的自我意识是属于主动进取型还是属于被动消极型。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如果一个人为自己的前景持有乐观的看法,则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其情绪会变得更加坚忍不拔,焦虑感少,不容易意志消沉,更能获得成功。 2、自我意识对学习与工作的推动作用 自我意识中包含两个主要成分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对个人的学习及工作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训练:我的自画像:我是谁? 1、对自己的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的评价: 2、对自己的智力、优点、特长的评价: 3、对自己的短处、缺点、弱点的评价: 4

8、、我的座右铭: 5、我最欣赏自己的是: 6、我最讨厌自己的是: 7、我的烦恼是: 8、我最近一次流泪: 9、我的朋友: 10、我与家人相处: 11、我的心理是否健康:,有一位就读于知名大学的学生,他来自偏远的山区,家庭贫困,自幼多病。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天资聪颖,考上了大学。本来他应该充满希望地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可是,入校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逐渐悲观失望起来。原来,他把自己与周围众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加以比较,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与他们差距悬殊。例如,城市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而他在家乡没有条件接受英语的听说训练,口语和听力很差,学得十分吃力;城市的学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常常谈论一些新鲜名词和热

9、门话题,而他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无法与他们对话;城市的学生善于交际,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与许多人都能交朋友,而他的交际方式单一,与别人很少交往,感到孤独;城市的学生多才多艺,打球、唱歌、跳舞、使用电脑等,学起来都很快,而他从身体到头脑接受这些比别人都要慢得多;在经济上和生活消费上的差距就更明显了。 于是,这位大学生认为自己永远无法与别人相比,没有能力在各个方面令自己满意,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这与他以往对自己的信心和期望相去甚远。因此,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他来说成了沉重的负担和令人窒息的压力,是对他自信与自尊的摧残。他在极度消沉中开始怀疑读大学的必要性和奋斗的价值,想要放弃这一切,寻求一

10、种超脱。,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人都在思考: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他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缺点? 然而,在这个思考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衡量自我的尺度,就可能出现自我意识上的偏差。,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偏差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形象性,强烈关注自我形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自我”的概念 。他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找出他面前人的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在自己的映象中,努力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目的、行为、性格、

11、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是怎样反映的,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2、自我体验丰富而强烈。 有肯定的和否定的自我体验(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满意自己还是不满意自己等),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自我体验(喜悦还是忧愁,趣味无穷还是乏味无聊等),还有紧张或轻松、敏感和迟钝等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 自觉性体现在:随着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大学生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实现目标的要求。 独立性体现在: 大学生关于“我”的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中学生娃娃”那样的自我形象,而是一个有着一定知识才能和人格的大学生形象,成人感特别强烈。因而,在自

12、我意识的发展中,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二)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偏差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如果说理想自我是指人主要关注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么现实自我则关注的是“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以,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不一定一致。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将理想与现实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时,就会造成心理冲击,产生自我意识的矛盾,表现出焦虑和不安。为了摆脱自我意识的矛盾,使自我意识的主客体两个方面再统一起来,即所谓的自我再统一。,自我再统一,自我肯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否定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这是积极的统一类型,表现为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

13、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矛盾斗争达到统一。,这是自我再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其特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延续时间比较长,新的统一的自我久久不能建立。,这是消极的统一类型。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心理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这是消极的统一类型,且带有危害性。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这种统一是虚假的。,这是带有危害性的消极统一类型。特点是理想自我极度缺乏,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自卑心理严重,导致自我拒绝。,2、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之间的矛盾。 3、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看别人像一朵花,看自己像豆腐渣”。人际交往模式一

14、般是“别人都好只有我不好”或“别人都行只有我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高估自己,低估自己,4、自我体验方面,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和骄傲自大联系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与虚荣心联系起来,以浮华的外包装来掩盖自我的缺陷和不足,追求奢华的生活,缺乏吃苦耐老的精神;,与过度的自卑感联系在一起,一些自尊心强烈的背后往往掩盖着极度的

15、自卑感,常常是过于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过于退缩和自我防护,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在面临挫折、失败时,他们不敢面对现实,消极地否定自我。,过强的 自尊心,过强的 自卑感,上海某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陈慎,因在寝室盗窃走进了铁窗。他坦言,作案是为了自己失败得更彻底。由于想当然以为自己能当“领导”,做“伟人”,加之中学以来养成的自我中心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当在现实的学业与班干部竞选中受挫折时,他不是努力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而是自我放弃,经常逃课。最后,他成了全系最差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面对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当初专业选择的错误,并最终以犯罪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苦闷。,5、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

16、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与逆反心理。,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信任。,自我中心,盲目从众,过分独立,缺乏独立意向和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这样的人容易接受暗示和受人指使,容易轻信谣言和诽谤,听到对他有伤害的言语就悲痛不已。,独来独往,不顾社会规范我行我素。把独立理解成“万事不求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苦挫折,只能自吞苦果。,过分逆反,不区分对错,一概排斥,目的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多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宣传的观念等,三、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1、通过与他人进行客观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 约哈里窗,认识自我的实际行动: 在纸上认真写下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自己的评价; 恳请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舍友等客观地写下对你的优点、缺点的评述以及建议; 将所有这些描述进行归类分析,并请这些人帮助你分析优缺点,这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