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351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8月19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 及典型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主 要 内 容,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环保税与排污许可衔接,排污许可制改革进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思路,Part,1,主 要 内 容,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环保税与排污许可衔接,排污许可制改革进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思路,Part,1,Add your text in here,Add your text in here,Add your text in here,Add your text in here,Add your text in here,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2、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2016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国办发201681号),明确了排污许可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强化排污者责任的重要举措,改革要求,重要举措,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是为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而提出的精细制度安排,制度保障,制度安排,是落实中央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决策,是我国环境保护进程中的一座历史丰碑,重要决策,历史丰碑,排污许可制度改

3、革,解决了定位问题,1,规定了核心内容,2,明确了治污主体责任,3,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4,3、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精简合理、有机衔接,1、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 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5、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 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4、企事业单位环保 主体责任得到落实,2、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 信息平台有效运转,7、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 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6、基本建立法规体系完备、技术体系 科学、管理体系高效的排污许可制,1,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将排污许可制度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两个核心,核心制度,“一证式”管理,落实企业环保

4、主体责任,制度的衔接融合,Text in here,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改善环境质量,2,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一证式”管理,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确定许可排放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排放量; 载明与污染物排放行为直接关联的生产工艺设施; 明确与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相关的各项污染物控制要求。,一个企业发放一个许可证; 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 企业守法并接受环保部门实施监管、社会监督的法律文书。,综合许可,身份证,3,4,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制度的衔接融合,提供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减少重复申报,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提高管理效能。,改变单纯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分解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方式

5、和总量减排核算考核办法,通过实施排污许可制,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控制的范围逐渐统一到固定污染源。,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实现从污染预防到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的全过程监管。 新建项目在启动生产设施或实际排污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环评文件及批复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排污许可证,其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5,权责明晰,企事业单位: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按证排污,自证守法; 环保部门:基于企事业单位守法承诺,依法发放排污许可证,依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企事业单位守法、持证排污。,全过程管理,建立统一的全国排污许可证管

6、理信息平台; 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监管流程全过程信息公开; 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 环保部门监管执法信息公开。,6,7,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制定排污许可管理名录,实行分类管理; 明确核发权限,规范排污许可证核发; 明确核发依据,确定许可内容; 明确分阶段、分步骤核发计划。,规范许可证核发,8,依法逐步纳入其他污染物,2020年,全国基本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2017年,完成大气十条和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按行业分步骤实现对固定污染源全覆盖,2017年6月底,率先对火电、造纸行业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水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规范环保管理

7、要求,企事业单位按期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不得无证排污,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企事业单位实行自行监测和定期报告,依法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 环保部门依证监管,执法信息纳入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及时公开自行监测数据、监管执法信息,纳入社会监管机制。,9,企事业单位应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安装或使用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和技术规范,保障数据合法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妥善保存原始记录,建立准确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应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企事业单位应如实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并对数据真实性负责。排放情况与排污许可证要求不符的

8、,应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自行监测、台账记录,定期报告、数据公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主 要 内 容,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核算案例,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环保税与排污许可衔接,排污许可制改革进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思路,Part,1,(一)完善排污许可相 关法律法规,排污许可实施进展,(二)排污许可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四)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三)环境管理制度衔接整合逐步推动,(五)1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基本完成“应发尽发”,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许可制做了两处补充,进一步明确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范围、细化管理要求。 环境保护税法及实施条例,全面对接排污许可制度,明确按排污口征税、

9、纳税申报排放数据与排污许可形成的实际排放量保持一致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发布,明确按行业推进进度安排和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分类要求。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发布,规范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执行以及与排污许可相关的监管和处罚等行为。,(一)完善排污许可相关法律法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流程,A1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A2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A3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B1行业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B2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B3行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B4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B5环境执法手册和环境守法守则 B6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

10、订及达标判定方法 B7排污单位编码规则,申请 A1-A3,B1-B4、B7,受理 A1-A3,B1,排污许可证,记录环境管理台账 B4,申报实际排放量 B1、B3、B4,审核 B1-B4,发放 A1、A3,监管 A3,B2-B6,申请前信息公开(A3),许可证信息公开(A3),(二)排污许可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16项) 2016.12:火电、造纸(环水体函2016189号) 2017.07:水泥(HJ847)、钢铁(HJ846) 2017.08:石化(HJ853) 2017.09:焦化(HJ864)、电镀(HJ855)、 平板玻璃(HJ856)、原料药(HJ85

11、8.1)、 制革(HJ859.1)、制糖(HJ860.1)、 纺织印染(HJ861)、农药制造(HJ862)、 有色(铅锌、铝、铜)(HJ863.1-3)、 氮肥(HJ864.1) 2018.01:总则 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HJ608,2018.0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10项) 2017.05: 总则 HJ819、火力发电及锅炉 HJ820、 造纸工业 HJ821 2017.11:水泥 HJ848 2017.12 : 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 HJ878; 纺织印染HJ879; 石油炼制工业 HJ880; 提取类制药工业 HJ881; 发酵类制药工业HJ882;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 HJ883 污

12、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2项) 2017.05:火电厂(HJ2301-2017) 2018.01: 制浆造纸工业(HJ2302-2018),(二)排污许可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三)环境管理制度衔接整合逐步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取得进展:出台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环评与排污许可的关系,以及管理要求上的衔接。 总量与排污许可融合思路形成:形成十三五总量制度过渡方式和十四五总量改革方案。 按证监管取得突破。印发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国1000多家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火电、造纸企业进行全面执法检查。

13、与重点排污单位的衔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86号),明确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产生废水、废气污染物的单位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固定污染源(水、大气)编码规则(环水体2016189号上升为标准,发布排污单位编码规则(HJ608-2017) 建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编码、精准定位、信息公开,建立污染源三维信息,(四)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钢铁、水泥等15个行

14、业排污许可证拟核发23382张,已核发21292张,除2348张不具备核发条件外,2017年15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基本完成,基本完成“水十条”“大气十条”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今年改革任务。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火电、造纸两个行业分别核发许可证1998张、3057张。 截至2017年10月31日,“2+26”城市钢铁、水泥行业分别核发许可证656张、398张。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钢铁、水泥等13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共计核发15767张。,(五) 1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基本完成“应发尽发”,主 要 内 容,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环保税与排污许可衔接,排污许可制改革

15、进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思路,Part,1,纳税人,环保税与 排污许可衔接,应税污染物,计算税依据,减免税条件,环保税征管,(一)纳税人,环境保护税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环境保护法: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一)纳税人,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送的排污单位信息进行纳税人识别。 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送的排污单位信息中没有对应信息的纳税人,由税务

16、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办理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人识别,并将相关信息交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保税 征税平台,涉税信息 共享平台,排污许可 信息平台,(二)应税污染物,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确定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具体应税污染物依据税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目税额表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的规定执行。 排污许可制对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行为实行综合许可管理。推动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逐步将固体废物和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三)计税依据,1.确定计税依据的一般原则 (1)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按照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以排放口为计算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 从两个以上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对每一排放口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