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47147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西门豹治邺导学案设计课题西门豹治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同时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课前准备1.了解西门豹的为人,搜集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用时:2分钟)1.谈话导入。2

2、板书课题。1.根据教师的谈话提出疑问。2齐读课题。结合预习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豹”。介绍“西门”是复姓时,还可以列举其他常见的复姓。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词语,注意引导学生把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带到朗读中去。4指读课文,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5结合梳理的脉络提问:西门豹到邺县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本课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2(1)小组长利用字词卡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2)组内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评价,纠正字音。(3)全班汇报。3(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

3、己不理解的词语。(2)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4自由读课文,画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汇报,理清层次: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1.小组内认读生字时,引导学生注意:“绅、饶”是翘舌音,“凿”是平舌音,“媳”读二声。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明确:故事发生(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三、熟读课文,学习起因(用时:10分钟)1.自主学习,了解西门豹是怎么摸清底细的。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归纳。3

4、指导学生朗读对话,体会西门豹的聪明。4体会西门豹的言外之意。1.(1)默读课文,勾画出西门豹的问话,适当写出批注。(2)小组内展开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2通过阅读第19自然段,汇报自主阅读的情况:一问,了解原因;二问,了解首恶;三问,了解受害者;四问,了解漳河的情况。3(1)小组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2)组员共同评议。(3)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人物聪明才智的认识。4畅所欲言,体会“河神还真灵啊”这句话的含义。1.在了解西门豹摸清底细的方法时,引导学生感受对话描写的好处,文中只用西门豹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西门豹的调查,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

5、落,真实可信。2朗读评价时,引导学生从说话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3指导朗读时,注意西门豹的话要读得沉稳、亲切;老大爷的话要读得气愤、无奈。四、指导书写,小结质疑(用时:13分钟)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2交流书写要点。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较难写的字。4组织练习书写生字、词语。5小结课文,引导学生质疑。1.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2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观察教师范写,认真书写。4练习书写,评价。5认真听老师的总结,然后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1.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顺。注意一些易错字,指导好“豹、派、旱、

6、饶”的写法,依据学生情况相机进行范写。2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回顾,了解前情(用时:2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提出疑问: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原因是什么?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回答问题: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原因是天灾人祸。学生如果不能准确概括出原因,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二、精读课文,学习经过(用时:20分钟)1.组织学生默读第1014自然段,勾画批注,体会理解西门豹的惩恶办法,揣摩其巧妙之处。2

7、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1)随机出示课件中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说过的话。(2)出示西门豹在惩治官绅的过程中说过的话。4体会官绅、老百姓的心理活动。5指导朗读。1.阅读第1014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西门豹的言行,用“_”画出巫婆和官绅的表现。2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收获。(抓住西门豹的四次“说话”和官绅的表现“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直淌血”等揣摩西门豹的智慧和威慑力。)3全班汇报。(1)找出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说过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读出西门豹的坚决、丝毫不给巫婆留

8、情面的感觉。仔细观察图中巫婆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带着想象再练习朗读。全班练习朗读,体会西门豹的足智多谋。(2)找出西门豹在惩治官绅的过程中说过的话。个别读句子。自主默读,体会话中的含义。汇报交流。4仔细观察图中官绅们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同时,想象老百姓会说些什么。5(1)自由读。(2)男女生分组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西门豹的言行的巧妙。1.在体会西门豹对巫婆、官绅说的话时,引导学生关注“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这些话体现了西门豹并不直接戳穿坏人的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

9、,教育了百姓。2引导学生在体会巫婆、官绅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和课件的作用,直观感受。3在体会西门豹做法的巧妙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广大百姓通过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醒。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教学难点,教师要巧妙突破。三、创编剧本,深入理解(用时:13分钟)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剧本片段,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2根据创编的剧本,表演课文第1014自然段的内容。1.小组合作,创编剧本。2(1)小组合作演一演。(

10、2)选出一个小组在全班进行表演。1.教师向学生适当介绍剧本的形式,重在对话的指导及表演时的动作、表情的设定。2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以鼓励为主,不可做过高要求。四、再读课文,学习结果(用时:3分钟)1.组织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2全班交流。3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邺县的百姓,你经过这件事之后,你会对西门豹说什么?1.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好收成”靠的是什么?2交流自己的收获。3(1)同桌分角色说说。(2)汇报表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西门豹进行评价。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总结全文。2布置作业:(1)制作一期关于“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手抄报。(2)继续搜集关于西门豹的其他故事。1.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2根据作业要求,准备做手抄报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可以组织学生在合适的时间交流搜集的故事,展示制作的手抄报,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