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夏商时期诗歌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546966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古夏商时期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古夏商时期诗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古夏商时期 (公元前11世纪以前),原始乐舞的内容,弹歌 葛天氏之乐 蜡辞 朱襄氏之乐,云门 咸池 箫韶 大夏 大濩 大武,黄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狩猎生活)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农牧生活) 蜡辞:伊耆氏之乐中的祭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祭祀歌曲),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三部原始时期的乐舞与夏商周时期的大夏、大濩、大武合称“六代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

2、肃静穆之感。,云门: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则庄稼丰茂,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心态。,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歌、九辩。乐舞以“排箫”作为主奏乐器。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大濩:商朝初期创作、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作品。桀是夏末的暴君。 大武:西周歌颂武王伐纣的乐舞作品。,上孙寨舞蹈纹彩陶盆,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原始舞蹈

3、图像,距今约五千余年,属新石器时代遗物。陶盆内壁上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舞蹈。,贾湖骨笛,1986、1987、2001年三次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前两次共出土25支骨笛,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贾湖骨笛,浙江余姚河姆渡骨哨,石磬,磬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之类。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打制而成,距今约4000多年。,陶钟,陕西长安县龙山文化遗址陶钟,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钟形乐器。此钟形制完整,钟体呈长方形,中空、实柄。,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只有一吹孔,无音孔,距今6000年以上。,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夏代遗物。共出土20余

4、件,大部分是彩陶制品,有九件保存完好。高约810厘米,外形呈扁平圆鱼形状,鱼嘴部位有吹孔,两肩各有一按音孔,鱼腹左下侧有一按音孔,用开闭不同的六种指法可发四个音,构成四声音阶。埙体饰以网纹或条形彩绘。,陶寺墓鼍鼓,用空心或实心树干挖空后刮去树皮制成。高101厘米,鼓体呈立桶形,有纹饰图案。原用鳄鱼皮为鼓面。,编铙,铙,铜类打击乐器。河南安阳殷墟多次出土三件一组的编铙,这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枚一组的编铙。,虎纹特磬,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大理石制作,长84厘米,宽42厘米。此磬体大音低,是后世所谓“特磬”,即单悬的大磬。制作精美,线条流畅圆熟。是奴隶主们祭祀和享乐的专用之物。石磬悬孔上侧有磨损痕迹,磬面多有敲击痕迹,说明它曾久经使用。至今仍可敲击演奏,发音浑厚悠扬。,兽面纹大铙,湖南宁乡杏村湾师古寨出土的象纹大铙,重65.65公斤,需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敲击。铙体扁圆,饰兽面纹,于口边缘两端饰象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