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65173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及填表说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4项目名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填表日期: 总编号: 年编号2002- 项目规模建没地点工程等级所在流域工程总投资 万元工程总工期 年 月至 年 月责任范围面积 hm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hm2项目建设区 hm2扰动地表面积 hm2直接影响区 hm2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t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t扰动土地治理率 %控 制 率 %防治任务及目标地貌类型省级水土流失分区公告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 hm2治理度 %主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水土流失背景值(t/km2a)方案目标值(t/km2a)项目区允许值(t/km2a)控 制 比 %弃渣场取料场工程拦 渣 率 %可绿化面积 hm2植物措施面积 h

2、m2植被恢复系数 %林草植被覆盖率 %水保投资总 投 资 万元方案新增投资中防 治 费 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 万元补偿费 万元本水保方案新增投资 万元监测费 万元监理费 万元总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 万元/吨其它 万元方案实施期年 月至 年 月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地址地址项目负责人及电话法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电话传真/电话电子信箱电子信箱续表(此处填加项目名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填表说明填表日期: 总编号: 年编号2002- 项目规模主体工程主要特性建没地点工程所在省、市、县工程等级主体工程的等和级所在流域按七大流域及某级支流填写工程总投资如为静态投资需予注明

3、工程总工期 年 月至 年 月责任范围面积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面积损坏水保设施面积损坏占压的水保设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项目征地租地占地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扰动地表面积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含公路路面、水库水面、永久建筑物等面积)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责任范围内若不采取水保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含背景值)减少水土流失总量t责任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减少的水土流失总量扰动土地治理率(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面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控制率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水土流失预测总量防治任务及目标地貌类型项目区的地形地

4、貌类型、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省级水土流失分区公告按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填写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水保工程措施面积(含工程自身占地面积和护坡工程面积+水保植物措施面积(含不得重复计算的复耕和场地平整面积);不含永久建筑物及水面面积治理度%水保措施防治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含永久建筑物及水面等面积)主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水保工程措施和水保植物措施的主要类型及其工程量水土流失背景值(t/km2a)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方案目标值(t/km2a)经治理后项目区达到的侵蚀模数项目区允许值(t/km2a)该地貌类型区允许的侵蚀模数控 制 比%方案目标值/项目区允许值弃渣场取料场

5、工程渣场和料场座数、占地面积、取料量和弃渣量、采用的水保措施及其工程量拦 渣 率%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可绿化面积hm2责任范围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面后,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植物措施面积hm2林草植物措施总面积 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林草植被覆盖率%林草总面积/责任范围面积水保投资总 投 资主体已列投资+本方案新增的投资方案新增投资中防 治 费 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主体工程中已列的,主要功能为水土保持的工程的投资补偿费 万元本方案新增投资 万元监测费 万元总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 万元/吨监理费 万元其它 万元方案实施期年 月至 年 月说明:1、本表中列入了“报告书”编制中必须有的8个面积:(1)损坏水保设施面积(2)扰动地表面积(3)防治责任范围面积(4)项目建设区面积(5)直接影响区面积(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7)防治责任范围内可绿化面积(8)已采取的植物措施面积;2、本表中列出6个防治目标(即验收指标):(1)扰动土地治理率(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3)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4)拦渣率(5)植被恢复系数(6)林草植被覆盖率;3、本表中的其他指标,也是“报告书”编写中必不可少的,必须编入报告书的相关章节;并将8个面积、6项指标纳入“综合结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