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6401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企业管理,经营国际化的理论与实务,课 程 简 介 课程性质: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主要 研究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作为一类经济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商品的进出口、技术的转让和引进、海外的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涉及国际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企业管理等学科的整合,并以企业国际经营这一主线加以提炼、分析、总结,建立一门综合性、跨专业的边缘学科。 教学内容: 1、国际商务理论 2、国际商务环境 3、国际商务战略 4、国际商务经营,第1章 国际经营导论 第2章 国际经营基本理论 第3章 东道国经营环境 第4章 国际金融环境 第5

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6章 国际经营战略管理 第7章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进入方式 第8章 国际经营的组织设计与控制 第9章 国际经营的财务管理 第10章 国际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11章 跨国公司在中国 第12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产生的有关理论和原因;学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经营环境,进行国际商务的战略选择,开展有关国际商务活动,;掌握国际经营的各种规则、技能、方法,以适应各种国际商务的需要;使学生成为掌握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国际管理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需要。 教材:国际商务管理 薛求知 刘子馨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

3、2年第二版 参考教材:International Business 美 Michael R. Czinkota Iikka A. Ronkainen 著 Michael H. Moffett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国际企业管理 尹柳营 李 敏 编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一版,第1章 国际经营导论 1、1 国际经营的动因、演变与发展 定义:国际经营(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指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工商活动。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观念、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 动因:国际分工、打破民族经济封闭、获取利润。 演变与发展:简介(经济

4、全球化与信息革命) 1、2 国际经营的特殊性 东道国特殊环境与一般国际经营环境 国际经营与国内经营的区别与联系 1、3 现代企业与国际经营 现代企业功能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知识 经营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1、4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营 经济全球化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三大支柱(纽带) 图 11 经济全球化三大支柱,跨国公司,第一大支柱是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劳务的进出口,资金外汇的流动和跨国直接投资),它把世界各国的市场联系起来。 第二大支柱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分支机构把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分工、协调从组织管理上联系起来。 第三大支柱则是由于国际商务活动、跨国公司发展需

5、要而产生的种种双边及多边公约、协议和地区性、国际性政治、经济组织,其总和即构成国际商务体制,它们反过来又促进国际商务活动和跨国公司的健康发展。(参见表1-1),表11 主要国际协议、条约和组织,1、5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1、5、1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两条道路(引进来?走出去?) 表12 外向型和内向型经营国际化的主要特征 从总体上来说,技术、管理比较先进的西方企业遇到的主要是外向型国际化的种种问题,也是国际经营研究的重点;发展中国家,如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里,主要进行的是内向型的经营国际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国际经营总体思路:引进来走出去全球优化。,1、5、2

6、外向型经营国际化的三部曲 学习阶段 发展阶段 整体优化阶段 图12 外向型经营国际化三部曲,走出国门 了解国际商务环境 打入海外市场 从实践中学习 经营国际化运作 形成系统分析国际 化商务信息的能力,落地生根 增加市场份额, 谋求发展壮大 从目标国局部市场 渗透其全面市场 企业组织结构适应 海外市场发展,全球优化 多国市场同一谋划 追求全球战略优势 局部海外市场服从 全球整体优化,1、5、3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五大课题,国际经营环境,图13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五大课题,1、6 经济全球化的辨证分析 全球化是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原因:贸易与投资障碍的减少 科技发展的“创新”特征(参见下页图

7、14) 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性 正面效应:在过去20年中,世界贸易总额:从2000增至63000亿美元 (www.wto.org) 国际直接投资:从2110增至32000亿美元 将国家、机构、企业和个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将贸易、 金融、技术和居民生活水平融为一体。改变人们的观念和 世界格局。 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充分开拓,资金、技术高效率使用。,15001840年 马车与航船平均每小时10英里 18501930年 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 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螺旋桨飞机每小时300400英里 大型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00700英里,图14 缩小

8、了的世界,负面效应: 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分工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强权使落后国家成为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 环境殖民、品牌殖民、市场殖民、观念殖民 跨国公司投资目标要服从其全球战略目标,追求利益最大 化,提高竞争力,而不是发展东道国经济。 结论:无论是否情愿,你注定要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成员,这是任何人 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闭关自守的经济在当今的世界已无法生存。 我们无法逆转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需要做的是: 如何借助经 济全球化的好处,提升本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同时,规避风险, 降低其负面效应。,第2章 国际经营基本理论 2、1 国际贸易理论国家间为什麽会发生贸易? 重商主义:一

9、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 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在其效率 最高、或者说所消耗劳动时间最少的产品 方面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和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中都具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它必然在其中的某一种产品生产中效率更高。因此,这个国家应该在效率相对较高的产品方面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并通过交换获得另外一种商品。“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的定量分析 表21 中美两国生产大米和布匹的生产成本 表22 中美两国生产纺织品与自行车的生产成本 案例分析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草坪?,要素禀赋理论:艾

10、利赫克歇尔和伯第尔俄林一个劳动 力相对较为富裕(或资本相对富裕)的国家, 应该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方 面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和出口。(见图2-2) 莱昂惕夫之迷:瓦西利莱昂惕夫通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 检验得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美国 实际上是在出口相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 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根据理论,一个资 本相对较为充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 产品。(见表2-3),要素供求关系,要素价格差异,商品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图21要素供求与国际贸易,资本,0 1 2 3 4 劳动 图22 生产的要素比例,2 1,一单位商品Y 相对资本密集型商品 一单位商品X 相对劳动

11、密集型商品,表2-3 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与进口商品的要素投入量,2、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1 对外投资基本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及金德伯格市场不完全是导致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具有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 核心内容:“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 市场不完全的主要表现: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 由规模经济问题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由政府管制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 规模经济; 资金和货币优势; 组织管理能力。,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卡森、拉格曼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最终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更重要的在于中间产品市

12、场的不完全竞争。 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调拨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那样有效地发挥作用。产业内部化是指产业内同类(相似、有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从而解释了为什麽一国可以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 =1 |XM | / X + M 该理论不是强调企业特有的技术优势本身,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这种优势的能力。 影响中间产品内部化的主要因素: 行业、地区、国别、 企业等特定要素。,区位理论:渥特尔艾萨德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国家能为在 其境内从事增殖活动的公司提供的便利

13、条件(经 济状况、自然条件、政策、法规)。主要用于解 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投向问题。 影响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成本; 原材料供应; 市场位置和市场潜力; 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产品周期理论:弗农它是关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决定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从产品要素密集性角度上讲,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其生产要素比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从不同国家角度上讲,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其比较利益将从一个国家转向另一个国家(这是对赫俄要素禀赋论的补充)。 产品生命周期的3个不同阶段:新产品、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 3种类型国家:某发达国家(创新)、发达国家(模仿)、发展中

14、国家(模仿)。 该理论作用机制:将新的专有技术产品的生产划分为不同阶段、不同国家进行。首先在创新国生产(新产品阶段:由母公司其海外子公司生产),然后传递和扩散到其它发达国家(成熟阶段:创新国生产、其它国家进口),最后到发展中国家(标准化阶段:创新国进口、其它发达国家出口、发展中国家由进口转出口)。,数量 创新国,t0 t 1 t 2 t3 t4 t5 时间 | 新产品 | 成熟产品 | 标准化产品 |,消费 生产,出 口,进 口,出 口,出 口,进 口,进 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2-2 贸易方式与产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把跨国经

15、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解释了企业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技术转移。 表23 三种优势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2、2、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新阶段:投资发展水平论(邓宁对外直接投资周期)、投资诱发要素组合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波特国家竞争力理论)等具有代表性。 投资发展水平论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关系。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他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三种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论直接诱发要素(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