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461103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化分析携带污染的发现与排除,携带污染的来源,测试项目A 试剂针,比色杯等试剂成分残留 干扰下一个测试项目B,引起携带污染的原因,原因一 生化仪的发展变化:、多项目,多样本处理, 、处理能力的提高(高速化) 共有化: 、样本针,试剂针;、比色杯;、搅拌棒 携带污染,原因二 生化仪状态不良,使用不当: 、清洗力的低下(日常维护欠缺,仪器老化) 、生化仪内污垢的积聚 、测试顺序安排不当 常规清洗不能有效的消除污染 携带污染,主要内容,1,试剂针携带污染,2,样本针携带污染,3,比色杯携带污染,4,搅拌棒携带污染,5,携带污染的消除,一、试剂针携带污染,原因一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采用双试剂针,即所

2、有项目的一试剂都共用试剂针R1,所有项目的二试剂都共用试剂针R2。试剂针R1或R2在每吸取一次试剂后都会进行一次清洗,之后会立即吸取下一个项目的试剂。 当自身清洗能力下降,试剂针在吸取试剂时会将部分残留的前项目试剂成分带入到后项目反应杯中,对后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原因二 从各个项目设置的参数可知,试剂体积量远大于样本体积量。 因此试剂针携带污染影响程度会高于样本针携带污染。,试剂针携带污染的类型,1、试剂成分间的直接影响 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检测所要测定的底物,或是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的底物有作用,因而直接干扰下一反应的测定结果。 2、试剂成分间的间接影响 前一个测定试剂与后一个测定

3、试剂反应原理相近,或者都会通过相同的中间产物。该试剂所引导的反应对下一个项目的反应进程带来间接的干扰,因为在有试剂污染的情况下,下一个测试所测定的是前后两个项目反应的综合作用结果。,部分常用试剂间可能产生的干扰如下: 1.pH值改变:试剂中反应缓冲液之间因仪器携带污染而使下一反应的pH值改变,使下一反应达不到最佳状态。如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若其他条件相同,反应在碱性(pH值8-9)条件时,蛋白肽键(CONH)才都能与碱性铜溶液作用生成紫色反应,完全测出血清蛋白的总量。若pH8时,总蛋白测定结果偏低,直接影响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结果。酶活力测定在最适pH值时,反应最快,灵敏度最高,但是因为

4、缓冲能力有限,可因携带污染使酶促反应出现无效值。大多数酶反应pH值在6.0-7.5之间;ALP、-GT、LDH须在碱性条件下最适宜。,2.TG、T-CH、UA、MG试剂中含有胆酸盐,对循环酶法测定胆汁酸能产生严重干扰。 3.ALT(IFCC)、AST(IFCC)试剂中含有高活力LD成分,有可能会对LD的测定带来干扰。 4.CK(NAC-activated)、CK-MB(NAC-activated)试剂中含有Glu成分,其分析方法的原理中包含Glu的已糖激酶(HK)反应过程,因此可能对Glu测定带来干扰,尤其对Glu的HK法测定可能带来严重干扰。,5.Glu(HK)、CK(NAC-activat

5、ed)、CK-MB(NAC-activated)、TG、HDL-C、LDL-C(直接法)等试剂中使用了镁盐,可能会对其后的Mg2+ 测定带来干扰;TP试剂中高浓度的Cu2+对Mg2+测定也会产生干扰。 6.ChE(Butyrylthiocholine)、TC(ChOD-PAP)、Glu(GOD-PAP)、 UA(Uricase)、 -HBDH(DGKC)等试剂使用磷酸缓冲液,可能会对无机磷的测定带来干扰。,7.Mg2+试剂 (Calmagite)中含有EDTA成分,为Ca2+络合剂,可能对Ca2+的测定带来干扰。 8.CK检测不应在ALP、Ca检测之前,因CK反应液中加入EDTA-Na,能抑制

6、ALP活性,结合Ca而使结果偏低。 9.BUN酶法测定因谷氨酸脱氢酶(GLDH)消耗NADH,不能放在底物NADH如ALT、AST项目前检测。,试剂针携带污染排查和发现,1、思路 目前绝大部分实验室开展的生化检测项目至少都在20项以上,评价全部项目之间的携带污染会非常耗时,并且试剂成本消耗量大。且不同仪器的动作原理不完全相同,设计一个较为简单、合理的实验方法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2、原理 通过设置特定的标本检测顺序,每个样本只做一个项目的检测,可以控制不同项目的先后吸取顺序,实现任何一个项目都能与其他项目相遇。 为了有效评价项目之间携带污染影响程度,污染实验所用的病人样本的混合血清应尽量包含

7、医学决定水平浓度。,试剂针携带污染实验方法一,1、携带污染初实验 假设本次实验以A、B、C、D、E五个项目来考察各个项目之间的试剂针携带污染。 先在生化仪中输入样本测试号码和选择项目,每个样本号码只选择一个项目,目的是使试剂针吸取项目的顺序完全按照样本测试号码的选后顺序进行,五个项目的测试顺序表见表1。测试完成后,将数据输入到处理表格2和表格3中,按照判断标准,寻找可能存在的污染项目组合。,表1 测试项目数为5时测试顺序安排表,表2 各项目单独测试5次时测试结果列表,数字代表对应检测项目的测试结果,表3 项目之间交叉列表 纵向代表施污染项目 横向代表受污染项目,携带污染实验结果分析,表3中显示

8、了试剂之间携带污染初实验后的结果: 将表格内测试顺序号代表的位置处输入该项目对应的测试结果; 对每个测试顺序号下面对应的测试结果和该项目单独5次重复结果的均值相比; 比值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通过观察百分比的大小来初步判断携带污染的可能性。 目前的判断标准以正负百分之五作为判断标准,超过范围时怀疑有携带污染。,2、确认实验,由携带污染初实验筛选出怀疑有污染的项目组合,假设(AB)同(DE) 即A项目对B项目(A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B项目),D项目对E项目(D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E项目)怀疑有污染 由于初实验的项目交叉结果只是一次测试的结果,可能有偶然因素,还必须进行确认实验。,确认实验,以(AB)为例

9、,(DE)的情况相同 先单独做A项目,紧接着连续测试3次B项目,第一个B项目的结果受A项目影响最大,第三个B项目的结果因为有2次自身冲洗,结果比较准确。比较第一个B项目检测结果同第三个B项目检测结果,如果影响百分比同初实验结果影响趋势和程度相近,可以判断A项目对B项目有携带污染。,确认实验,A B1 B2 B3 D E1 E2 E3 表4 携带污染确认实验,试剂针携带污染实验方法二,1、携带污染初实验 假设本次实验以A、B、C、D、E五个项目来考察各个项目之间的试剂针携带污染。 先在生化仪中输入样本测试号码和选择项目,每个样本号码只选择一个项目,目的是使试剂针吸取项目的顺序完全按照样本测试号码

10、的选后顺序进行,五个项目的测试顺序表见表1。测试完成后,将数据输入到处理表格2和表格3中,按照判断标准,寻找可能存在的污染项目组合。,表1 测试项目数为5时测试顺序安排表,表2 各项目测试10次时测试结果列表,数字代表对应检测项目的测试结果,表3 项目之间交叉列表 纵向代表施污染项目 横向代表受污染项目,实验结果分析(方法二),各项目的均值如表2,计算10次测试结果的均值,并计算SD值 表3中显示了试剂之间携带污染初实验后的初步结果: a 将表格内测试顺序号代表的位置处输入该项目对应的测试结果; b 以(AB)A项目对B项目为例,纵向施污染项目A对横向受污染项目B的交叉,对应测试序号6号,项目

11、B的结果同B项目的(均值3SD)比较,在范围内认为没有影响,不在范围内,则初步判断有携带污染。,2、确认实验,由携带污染初实验筛选出怀疑有污染的项目组合,假设(AB)同(DE) 即A项目对B项目(A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B项目),D项目对E项目(D项目做好后紧接着做E项目)怀疑有污染 由于初实验的项目交叉结果只是一次测试的结果,可能有偶然因素,还必须进行确认实验。,确认实验,以(AB)为例,(DE)的情况相同 先单独做A项目,紧接着连续测试3次B项目,第一个B项目的结果受A项目影响最大,第三个B项目的结果因为有2次自身冲洗,结果比较准确。比较第一个B项目检测结果是否在B项目(均值3SD)以内,如果

12、影响程度和初实验结果相近,可以判断A项目对B项目有携带污染。,确认实验,A B1 B2 B3 D E1 E2 E3 表4 携带污染确认实验,二、样本针携带污染,方案一: 方法:同一检测项目浓度相差较大的A标本(高浓度),B标本(低浓度)。 检测顺序:a1、a2、b1、b2、b3 计算:Q=(b1-b3)/(a2-b3)*100% 评价:以Q小于10%为判断标准。,局限性:结果与选择的标本浓度有关系 例1:选择高浓度的ALT样本浓度值为2020U/L,低浓度ALT样本第一次检测结果为40U/L,第三次检测结果为20U/L。 通过计算携带污染率:Q=(40-20)/2000*100%=1%。 例2

13、:选择高浓度的Cl样本浓度值为140mm/L,低浓度Cl样本第一次检测结果为86mm/L,第三次检测结果为80mm/L 。 通过计算携带污染率:Q=(86-80)/60*100%=10%。 上例中,例1的携带污染率只有1%,由于结果正好在医学决定水平附近,因此对临床判断有较大影响。例2的携带污染率尽管达到了10%,但是对临床判断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使用该方法评价样本针携带污染需考虑样本的实际浓度。,方案二: 方法:收集高浓度样本H和低浓度样本L,将高浓度样本H等体积分成10个高浓度样本;另将低浓度样本L等体积分成11个低浓度样本,总共得到21个样本。 检测顺序:3L 2H 1L 2H 4L

14、 2H 1L 2H 1L 2H 1L(注:顺序前的数字代表测试次数,如3L代表连续测试3个低值样本) 定义:L-L 值为紧跟在低值标本后低值标本的结果 H-L 值为紧跟在高值标本后低值标本的结果 携带污染指标:=(H-L)结果的平均值 减 (L-L)结果的平均值 判断标准:携带污染指标小于3SD SD是(L-L)结果的SD值,应用举例 某次实验结果如下,样本 结果 L-L H-L L1 30 L2 28 28 L3 29 29 H1 1205 H2 1210 L4 45 45 H3 1201 H4 1218 L5 43 43 L6 31 31 L7 32 32 L8 32 32 H5 1224 H6 1204 L9 42 42 H7 1221 H8 1218 L10 47 47 H9 1209 H10 1217 L11 40 40 Mean 29.8 43.4 SD 1.48 2.70,结果分析: H-L均值43.4 L-L均值29.8 携带污染指标=13.6 3SD=4.44 携带污染指标3SD 样本针存在携带污染,三、比色杯携带污染,以日立7600 P模块为例:P模块生化分析 仪有160个比色杯,根据P模块的分析流程,进 入开始状态,仪器机械部分进行复位后,开始 清洗比色杯,之后进入加样状态,首先从1号 样本杯进行加样,之后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