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6067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震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震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原理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动校正:NMO-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在界面水平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x/2处的时间t0时间。这一过程称为正常时差校正或动校正 00、02、06、07、09、11静校正:statics 消除由地形起伏不平或低速带厚度不均匀对各叠加道记录带来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差称为静校正。00、07、09剩余静校正: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 消除基准面校正之后由于低速带速度、厚度的横向变化引起的剩余静校正量。03、06、11纵波:P wave 形变使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02、03、04、06、08横波:

2、S wave 形变使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约为纵波0.7倍,又称为剪切波、旋转波、分为SV和SH两种形式。08、12体波:纵波和横波可以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所以把它们合称为体波。05面波:在地表或界面附近的介质中传播的波。07球面波:地震波的所有波都是球面波。(由点震源产生的波向四周扩散,波面均是球面)。10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02、04、06、07、09DMO:即dip-moveout(倾角时差) 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02、0

3、3、04、12正常时差:NOM-normal moveout 在界面水平的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差。05、08、09吉卜斯现象:Gibbs phenomenon 数字频率滤波的有限性造成的频率特性曲线的倾斜波动。00、04、10、12观测系统:layout 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03、04、05、11垂向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 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上,能分辨的最小厚度。02、03、06、11横向分辨率:lateral resolution 又称空间分辨率。指在地震记录或水平叠加剖面上能分辨相邻的地质体最小宽度

4、。04反射定律:reflection law 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02、06、11费马(Fermat)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用时最短条件。02、06、10同相轴:在时间剖面上反映同一个反射波所对应的相同相位构成的连接线。05、07、09波剖面: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04、05、07时距图:表示地震波到达各观测点的时间与震源至观测点间距离关系的图形称为时距图。00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水平距离x之间的关系。06波形曲线: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绘在一个图上得到的曲线。12波前面:振动刚开始与静止的分界面

5、,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00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0,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速度。00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改造,以期望获得更高质量、更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00粘弹介质:介于流相粘性介质和固相粘性介质之间的一种介质。00波阻抗:wave impedance 介质密度与波速的乘积。02、11极性反转:polarity reversal 含气(油、水)砂岩与顶界围岩之间的界面反射系数可能出现负值,因而使其顶界的反射波极性反转。02、11AVO:(

6、Amplitude Versus Offset,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技术用于研究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特征来探讨反射系数响应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 进而确定反射界面上覆、下伏介质的岩性特征及物性参数。03、10亮点:bright spot 地震勘探资料经过真振幅恢复处理所得的记录剖面上出现的特别强的反射称为亮点。06、12亮点技术:bright spot technology 基于真振幅技术,检测圈闭中石油、天然气聚集的一种直接方法。03、11干扰波:interference wave 相对于有效波而言,妨碍我们记录有效波的其他波都称为干扰波。03、11多次覆盖:mult

7、iple coverage 指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03、11真深度:激发点垂直地面向下到地下反射界面的深度。04惠更斯(Huygens)原理:介质中的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04、12波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04、12半波损失:指地震P波由致密介质向稀疏介质传播时在界面上所产生的压缩波前经反射后变为稀疏波前的现象。05、07几何扩散:随着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时,分布在球表面上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逐渐减小的现象叫做几何扩散。05、07几何地震学:与几何光学相似,地震波运动学采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称为几何地震学。05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

8、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的振动图。05自由界面:一般指地表面(即空气和地表之间的界面)。05、07全反射:如果V2V1,则有sin2sin1,即21,当1增大到一定程度还没到90的时候,2已经增大到90,这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出现了“全反射”现象。05虚震源点:震源关于反射界面对称的点称为虚震源点。05鸣震ringing:是在浅水地区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水层内短程多次反射互相叠加形成的一种干扰。05海水鸣震:海水面与海底面之间产生的地震波的多次反射波。07共反射点道集:具有共同中心反射点的相应各记录道组成共中心点道集,它

9、是地震数据处理时所采用的基本道集形式,称为CDP道集。05(不太理解)叠加速度:对实际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按t= -t0得到的动校正量进行动校正然后再进行水平叠加。当动校正采用的速度使时距曲线校正为直线,得到最佳的叠加效果,这个速度就是该t0时刻所对应的叠加速度。即叠加速度是按双曲线规律能使CMP道集记录得到最佳叠加效果的速度。05、08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垂直地震剖面 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距离井口一定距离激发,在垂直方向观测一维人工场,然后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校正、叠加、滤波等处理,得到垂直地震剖面。05反滤波:消除激发信号在传播过冲中所受滤波作用的处理方

10、法称为反褶积,也称反滤波。05、10反褶积:设计一个反滤波因子与输入信号的褶积过程。07、09地震波:在岩层之间传播的弹性波。06相速度:指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个地震波相位的传播速度。07自激自收:同时在激发点上激发与接收地震波的方式叫作自激自收。07层速度:地下某一个界面层间的地震波速度。07信噪比:指在地震勘探中有效信号和干扰信号之间的比值。07二维滤波:在时间和空间域中进行的滤波称为二维滤波。07速度谱:我们把地震波的能量(或平均振幅、道间相关系数、相似系数)相对于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曲线)称为速度谱。07、09假频:由采样频率小于被采样信号频率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非真信号频率。07

11、、09共炮点记录:在二维的地震观测中,由同一个震源点对多个接收点所获得的记录。07临界角:当地下存在一折射界面时,能使透过角度达到90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08数字记录:指对地震信号的波形先按一定时间间隔t进行采样,再把这一系列离散振幅值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10数字磁带记录:digital magnetic tape record type 在野外记录的是地震波振幅的离散值,而不是记录连续的波形。12相关:两道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两道相似性的度量。10绕射:当地震波通过弹性不连续点时,如果这些地震体大小与地震波波长大致相当,则这种不在连续间断点可看成一个新震源,向四周发出波,这种现象叫做绕射。1

12、0随机噪音:random noise 没有一定传播方向,频率的干扰波。12频谱分析:frequency analysis 时间域地震记录经过傅里叶变换后转换为频率域地震信号,表示为随机频率变化的振幅或相位的函数,此过程称为频谱分析。12水平叠加:水平叠加是利用野外多次覆盖资料把共中心点道集(CMP)记录经动、静校正之后再叠加起来,以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干扰,提高信噪比为主要目标的处理方法。10滤波因子:09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用人工的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震动的情况。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10CDP编排:05波的分裂现象:05相对振幅保持处理: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是资料处理过程中能够保持反射波的相对振幅关系不变。03互换时间:05伪门:02动矫正拉伸畸变:一维数字滤波:00共中心点:common mid point 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