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5835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也呈现出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发展的趋势。为深入研究我市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和问题,探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势头从5月上旬开始,市政协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专题调研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时间:2017年7月20日至8月25日。地点:奎屯市赛特社区一、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近一个月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趋势明显。据市公安局统计2017年7月20日至8月25日我市

2、共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件13起,涉案青少年人员达26人,其中7月6案15人,8月7案11人。青少年违法犯罪占全市各类刑事案件的比率分别是5.9%、6.5%、6.9%每年均以0.5个百分点速增。 从法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的情况来看,我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占案件数的比率分别是20%、25.7%、27.8%犯罪人数比率分别是22.7%、26.6%、21.8%我市青少年犯罪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案件类型主要为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 我市青少年犯罪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恶性化犯罪突出。从犯罪类型看,青少年参与盗窃犯罪最为突出,未成年人更是如此。近一个月来,我市未成年人作盗窃案件起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强奸、

3、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夺、诈骗等犯罪,无所顾忌,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对被害人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之心,行为令人发指。从目前案件类型增幅上看,增势最为明显的是盗窃罪近几月上升幅度很大,说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盗窃型犯罪的严重性。这些犯罪中,作案成员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雪莲广场西侧的学生盗窃案,其中熊某、贾某年龄均刚满14周岁而嫌疑人苗某作案时只有13岁。二是团伙化犯罪居多。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是团伙犯罪,一般以纠合型为主。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单人作案胆小害怕,加之经常游荡于社会,与一些无业人员纠合在一起,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逞一时之气或进网吧歌厅,或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聚众

4、斗殴、或在成年人的引诱带动下参与犯罪。从派出所去年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看,团伙犯罪有25人,单人作案只有1人,而从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来看,仅2017年上半年我市就打掉未成年人犯罪团伙9个,涉案29人(部分人员不够刑事立案,按照治安案件处理)且其发展势头较快。二是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从发生的案件来看,犯罪年龄相对集中在16至18周岁但15周岁以下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几年来,我市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当中2015年1416周岁的4人,1618周岁的17人,2016年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6人,1618周岁的20人,2017年1月至8月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5人,1618周岁的2

5、7人。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1416周岁年龄段为未成年人犯罪发展阶段,1618周岁年龄段为高发阶段。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已提前了23岁。三是成人化作案方式日渐突出。受到影视、网络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时的作案方式逐渐向成人化发展。表现在犯罪使用的工具越来越现代化,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网络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同时犯罪智能化。有模仿成人作案的心理痕迹,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而有的青少年甚至因为刑法有“未成年人犯罪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法律规定,有恃无恐,借助“年龄优势”故意犯罪。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青

6、少年个体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客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青少年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生理因素来说,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强,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加之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以及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和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自我意识强,文化素质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容易

7、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容易受骗上当而犯罪,好奇模仿心理和青春叛逆心理的作用,加上哥们意气、报复心理在不良社区环境和社会诱因的作用下,使得一些缺乏正确引导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逐步向低龄化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倾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侧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偏差及片面化教育情况较为严重,而家庭结构的失调、家长的不良言行及教育方法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经济上贫困使一些青少年失去学习的机会和信心,家庭宠爱、溺爱使青少年从小就形成

8、以自我为核心,随心所欲、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青少年承受了过大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的暴力的影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父母的离异造成家庭不稳定,使青少年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家庭环境和气氛的恶化,家庭教育的失当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够、沟通不够、溺爱等) (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约束,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学校在教育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法制、道德教育方式滞后,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使得

9、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加之个别教师缺乏对“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任其发展,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的短视、功利、强制性和片面化) (四)、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是现代校园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文化市场上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所充斥的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宣扬的有血性、讲义气、嫉恶如仇、生活洒脱等人物形象,很受青少年青睐,容易诱使青少年进行模仿,个别青少年在一些侦察破案片的剧情指引下完成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

10、为。特别是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及一些灰色民谣、黑话,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2016年7月29日焦点访谈所曝光的“黑帮”游戏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些黑帮游戏充满暴力,内容低俗以“江湖”、“黑社会”、“黑手党”等“黑帮”情节为主要题材,渲染血腥暴力,严重威胁、扭曲社会的法制和道德规范,极易引起青少年思想混乱、价值观扭曲,导致短期化行为增加和越轨行为的泛滥,诱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影视、网络等暴力亚文化及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影响) 1、升学率低、就业难。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太低,而且我市职中

11、的办学水平低吸引不了初中毕业生前去就读,使部分青少年过早地走向社会,就业渠道不多、岗位不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找不到就业岗位,游荡于社会,社会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这部分青少年产生更不平衡的心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齐抓共管”的缺失。(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打击犯罪力度小)目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所谓“齐抓共管”实际上变成了谁都不抓、谁都不管,既没有问责的制度,又没有问责的主体、程序、多数闲散游荡在社会上的青少年,得不到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帮教和转化,对解释后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缺乏帮教与救助。对于在校生来

12、说寒、暑假期间,学校管不上、家庭管得少、管不了、又缺少社会相关机构的管理,其中所出现的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而政府对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所造成的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小,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见及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 2、突现学校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问题学生、留守学生) 全市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

13、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要防止歧视“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严格控制“辍学生”的同时,认真做“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根据其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要高度关注留守学生、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使留守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3、加大打击力度,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

14、的社会大环境。 (娱乐场所、网吧的监管、路段巡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场馆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解决过多、过滥的状况。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要依法严肃查处,对屡教不改的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要全面取缔黑网吧。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市场要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歌舞厅内猖獗的营利性陪侍活动,坚决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次,要

15、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段、复杂场所的巡查力度。落实对特种行业的监管措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宾馆、小旅社、取缔黑旅店。加大对管制刀具的收缴力度和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还要加大对吸毒人员强制戒毒的管理力度,建立市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第三,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网吧、美容美发等各种不良场所。第四,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有

16、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4、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探索构建青少年司法保护体系。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保障青少年的民事、经济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探索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遵循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工作思路,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聘请妇联干部、政协委员等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初步建立起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少年审判工作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司法保护,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要创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机制,推行“恢复性司法”建立专门的少年司法审判机构,制定单独的少年刑事审判规范和量刑原则,采用更加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审判方式,运用特殊的教育手段促进犯罪青少年的转化,以有效矫正问题少年。同时要进一步延伸司法机关的社会帮教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