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55265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概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2. 成本管理基礎與理論,本章摘要,所謂成本應該是達成目標之前,所必須或可能付出的代價,包括物料、零件、能源、耗損、時間、空間、利息、智慧、商品或勞務等等有形無形之經濟價值(能以貨幣金額表達之價值)。成本定義雖然簡單,但是評估或計算卻不容易。而成本的分類方式,包含:產生之型態(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與製造成本)、產品別關連性(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作業度(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控制程度(可控制的成本與不可控制成本)、品質攸關性(預防成本、評估成本、內部失敗成本與外部失敗成本)與決策特徵(機會成本、沈沒成本與增支成本)。 追求成本最低是常識,並不一定具備成本意識。在數學上,1=1;但是在成本上,

2、1卻不一定是等於1,充分體認這一點,則稱為成本意識。成本意識可以作為一種價值,主要可以透過兩種途徑建立企業競爭優勢:(1)降低成本的努力與行動,提供相對低廉價格的產品與服務,真正可以創造顧客價值;(2)利潤來自於價格扣除成本的差額乘以銷售量,低成本的產品與服務同時可以增大差額與銷售量,利潤自然達到相乘效果。 根據石松康男對於技術成本的定義,並以REFA模式為基本的理論架構,藉由技術資料的引進,如果改良傳統以均攤成本項目的數量基礎的成本制度的缺點,將攤派的原則公式化,系統化地展開於技術資料中,可以發展出流通運籌成本架構。 最後,本章介紹新的現代成本管理,希望藉此能提供一個更完備且容易使用的成本管

3、理系統架構。現代成本管理應該以系統化的方式整合策略性規劃與營運合理化的思考,透過成本企劃、成本維持及成本改善的積極方法來有效的管理成本。,大綱,成本的定義 成本之分類 成本意識與理論 成本分析架構 現代成本管理系統 問題與討論,成本的定義(1),根據現代字典對成本的定義: 給付一切東西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牛津當代大辭典)。 這是以商業交易關係為背景所下的成本定義也屬於成本的狹義定義。 E. Schmalenbach 對成本的定義: 成本是指消費財物所支付或評估之價值。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1995)中的成本的定義: 成本是不問有形無形,只要是經濟性財貨的取得,或因特定目的而予以製造所支付的一切

4、,乃至於預計將來會支付的價值,皆稱為成本。,成本的定義(2),日本的成本會計標準中的成本定義有兩種: 成本為消費的經濟價值:企業以生產、銷售(服務)為目的,而投入材料、勞務等要素之經濟價值(可以金額評估之價值),即為成本。 成本是企業將經營過程中轉嫁到製成品的價值:掌握企業將經營過程中所給付之有關金額,即為成本。給付的部分涵蓋製成品、扮成品之動力、修繕服務等,同時以產出物(含勞務)為標的,累計所接受的轉移價值。,成本的定義(3),會計學名詞辭典中的成本定義也有兩種: 當取得資產、權益或勞務時,所支付一切必要的代價而言。此種取得資產、權益或勞務之支付,包括現金給付、勞務供給、權利付與或其他資產之

5、交換。至於一切必要的代價則包括發票價格與未取得資產、權益或勞務而必須付出之各項相關支出。 一項支出、費用或資產之消逝;當其屬性決定後,或分配於某種收入或產品負擔者,即可冠以各該有關之屬類,而稱之為成本,例如銷管成本、製造成本、廠務成本、銷貨成本、後期成本等等。,成本的定義(4),一般商業習慣下之成本概念,主要考慮參考對象而有不同定義: 成本與經營目的有關:所謂成本,即貨品的生產、銷售,以及經營過程中的一切支出,包括服務所需的一切支出。此一定義之成本,不包含與經營目的無關之消費,關於資本調度、償還、利益處分等財務活動之費用,原則上不屬於成本。 成本是正常情況下所產生的支出:成本限於正常狀態下所發

6、生的,不含異常原因之價值耗用。,成本的定義(5),一般人對成本一詞事耳熟能詳,也常因為使用時的背景與所談論事務的不同,對成本的見解也會有所不同,成本之分類(1),成本的分類方式主要有6種: 產生之型態性 產品別關連性 作業程度性 控制程度性 品質攸關性 決策特徵,產生之型態性,此為長久以來最常被採用的基本分類方式 將人工成本(Labor Cost)、材料成本(Material Cost)與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合在一起稱為製造成本: 人工成本(Labor Cost)。 材料成本(Material Cost)。 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

7、ad)。,產品別關連性,日比宗平(1988)指出產品別關聯性的成本分類方式與以每一產品的相關性為成本分類的思考方式相似: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 間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 間接材料成本(Indirect Material Cost)。 其它製造成本(Other Manufacturing Cost)。,總成本分類比較,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作業程度性,根據作業時資源的負荷程度(Loading Ratio)而區分之成本

8、分類 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固定成本(Fixed Cost) 作業程度性也可以下列指標衡量: 使用率(Utilization Ratio) 稼動率(Operation Ratio) 可動率(Availability Ratio),固定成本,控制程度性,有一些企業因為專業分工不如大企業來的複雜或是希望以專人或專案的方式來看管所有的製造成本則會採用以控制程度性的成本分類方式來控制成本 : 可控制成本(Controllable Cost)。 不可控制成本(Uncontrollable Cost) 。,品質攸關性,品質成本的分類,其中包含: 預防成本(Prevention Cost)

9、。 鑑定成本(Appraisal Cost)。 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 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 預防與鑑定成本是屬於自發性的成本,也就是說不一定會產生的成本。內部與外部的失敗成本則是非自發性的,若是事件發生時是一定要支付的成本。 預防與鑑定成本稱為符合品質成本(Costs of Conformance)。其中所花費的成本都是為了確保產品可以達到顧客要求的品質水準。 至於內部與外部失敗成本則可以稱為不符合品質成本(Costs of Nonconformance),不良品的退貨處理、次級品的折讓銷售、在製品的不良產生之後的

10、重工等所花費的成本之謂,品質成本與品質標準之關係,圖2.5,失敗成本與時間之關係,圖2.6,決策特徵,以決策的角度來說成本又可以分成為: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沈沒成本(Sunk Cost)。 增支成本(Incremental Cost)。,成本意識,運籌價值系統 認識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是一種價值,運籌價值系統,圖2.7,認識成本意識,追求成本最低是常識,並不一定具備成本意識。在數學上,1=1;但是在成本上,1卻不一定是等於1,此為成本意識。 例如生產力效率,如果生產效率下降了1,那麼公司所遭遇的損失,絕不是只有1的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材料成本或品質成本。 對現代運籌

11、管理人而言,成本意識無疑是最基本的素養,然後學習正確的成本定義與計算方法,才有機會建立企業的後勤優勢。,成本意識是一種價值,成本意識無疑是正面的意識 經營目標並不在於追求利潤,而是專注於累積企業的價值(亞馬遜) 所謂顧客價值通常是指顧客對於本公司績效在整個業界的競爭地位的相對性評估。 顧客想由產品或服務中獲取價值。 價值就是低價格。 成本作為一種價值的管理意涵 降低成本提供相對低廉價格的產品與服務,可創造顧客價值 低成本的產品同時可以增大差額與銷售量,利潤達到相乘效果,交易成本(1),一般的成本計算常會畫地自限,將成本的項目侷限於特定的時空範圍,忽略整個交易過程中的許多成本因素。 在交易行為發

12、生時,為了完成交易所有必須蒐集資訊、談判交易條件、及監督對方履行契約等方面的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採購成本以外的隱含成本:事前成本與事後成本 交易成本分析是應用經濟觀點解釋交易成本的交易方式。,交易成本(2),Williamson(1985)認為造成市場失靈,產生交易成本的原因為: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投機主義(opprotunism)。 環境不確定性與複雜性(uncertainty/complexity)。 少數交易(small number)。 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ic) 氣氛(atmosphere)。,常用成本概念,財務成本

13、(Financial Cost):由會計人員根據過去或前期發生之歷史紀錄所計算出之成本。 目標成本(Target Cost):目標成本是一種成本管理的方法,它是用比較好的規格及設計程序以降低某一產品或勞務生命週期的總成本。 標準成本(Standard Cost):標準成本是每製造一單位成本所需投入各項資源的預計成本。 技術成本(Technical Cost):由技術者所計算出之預估成本(製造成本),主要是考慮現在不久的將來所要付出的成本 配送成本(Distribution Cost):因需要銷售產品至顧客手上而發生的如支付配銷商與運費等成本。 行銷成本(Marketing Cost):因販賣與

14、提供服務而產生的成本如銷售人員薪資、廣告費用等成本。 行政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企業營運所需的一般性的管理成本如高階主管的薪資、法律與公共事務費用等。 研發成本(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研發新產品所花費的成本。 人力成本(Human Resource Cost):取得、維護、發展及激勵能夠有效貢獻產出的人力資源而支出的費用或人力資本,包括因離職而損耗的相關費用。,成本分類方式之比較,圖2.8,成本分析架構,供應運籌成本分析架構 生產運籌成本分析架構 流通運籌成本分析架構 一般人力成本分析架構,圖2.8 成本分類方式之比較圖,流

15、通運籌成本分析架構,狹義的流通運籌: 指生產者製造完成商品後,將最終產品及服務移轉至最終消費者過程的經濟連結活動。 廣義的流通運籌: 指生產者完成商品及服務所涉及的移轉、連結活動,以及將商品完成後移轉至最終使用者(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經濟活動皆屬之。,一般人力成本分析架構,取得成本 :主要是員工薪資 維護成本:員工福利、法定的勞健保費、退休金提撥、團保費等,屬於保健因素的激勵成本,這種成本有個特性,如果不給,員工會非常不滿意,導致績效衰退;但給多了,不會因而創造更多的績效 發展成本 :包含常見的教育訓練。在知識與科技掛帥的年代,企業為了領先人力優勢,人力的發展成本相信只會與日俱增 激勵成本

16、:員工努力貢獻他們的能力,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時,公司應將達成目標的成果,回饋給績優的員工,才能激發員工更多的貢獻 離職成本 :佔總成本的比率,與取得成本(月薪)、維護成本、試用期長短、及離職率息息相關,現代成本管理系統,西方產業的成本管理方法多半強調成本維持,或是依據會計制度探討異常發生時的改善措施,此種方式早已被許多成本管理專家所屏除而無法使用,因為無法提供有效改善與管理的建議與方法。 主張以全面品質管理等積極現場改善作法的日本等專家所提供的解決方式是:完全不予理會現行的會計制度所提供的成本數據,而強化實作與身體力行的成本改善意念。但又陷於空有成本改善的方法卻又將成本維持的用意完全不加以理會而失去整體性的規劃。 成本管理兩大目的思考應先以做對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再考慮做好事情(Do The Things Right ) 。 具有系統性、理論基礎、可行方法與技術而且有目標的方式來思考成本管理才可以有效取代以偏概全的成本管理的錯誤想法。 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