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安全文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5466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企业安全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企业安全文化(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二、,浅议企业安全文化,朱 江 涛 2015年10月12日,文化是一个遥远而又现实的话题 文化看似比较虚无,但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文化虽然比较古老,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文化不太引人注意,但都印在我们的脑海 文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其能量却非常巨大,目录,目录,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概念 (1)

2、狭义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一)什么是文化,(2)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等制度规范,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心理文化,心理文化:是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理念,属于不可见的隐性

3、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维也纳圣查尔斯教堂图,兰亭集序,在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大清真寺里,祈祷者进行祷告。,2、文化的作用,(1)整合作用。 (2)导向作用。 (3)维持秩序。 (4)传续作用。,2、文化的作用,(1)整合作用。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2、文化的作用,(2)导向作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

4、有效的行动。,2、文化的作用,(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只要这种文化 在起作用,那么由 这种文化所确立的 社会秩序就会被维 持下去,这就是文 化维持社会秩序的 功能。,2、文化的作用,(4)传续作用。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文化的作用(小结),(1)整合作用。 凝聚性 (2)导向作用。 引导性 (3)维持秩序。 统一性 (4)传续作用。 传承性 文化是源于实践,积累提炼的精神产物。 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无目的) 用文化去

5、指导实践 实现了由理性到感性的飞跃(有目的),3、文化的本质,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 现代研究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什么是安全,1、安全的概念:有三种被人们接受的安全概念。 (1)“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具有平安、保全双重含义,安全是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恶果的对立统一。 (2)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

6、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即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 (3)安全意味着可以容忍的危险程度(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安全是主观容忍度与客观危险量的对立统一。,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安全,危险,安全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要不断地、持续改进地进行辨识系统的危险因素、控制系统危险源、降低系统的危险性,安全工作的基本内容,2、安全的特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危险与安全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2)危险因素的增涨和安全需求的提高同生共存 (3)危险在生产系统中的负效应日益突出,1)核心思想 无论目前的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水平如何,只要通过:计划(目标)执行

7、检查改进的不断循环,总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或计划。 2)两种目标(两种戴明模式) 以通行的标准S(Standard)为目标,即SDCA; 以预定的计划P(Plan)为目标。即PDCA。,安全管理系统的两种动力: PDCA是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SDCA则是防止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两种戴明模式,3、安全管理的依据戴明法则,4、安全的本质,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 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

8、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瑟利事故模型,无危害,迫 近 危 害,人 和 环 境,认 认识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识 决定采取危险的行动吗?,感 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性线索吗? 觉 感觉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行为 能够避免吗?,危 险,是,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三)什么是安全文化,1、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简言之,人

9、类文明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就形成了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2、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安全文化的发展脉络,目录,二、为什么要创建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 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

10、不能根本避免。 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不可能全方位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遵章守纪,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而且可能“传染”给其他人,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来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1、安全文化的存在价值,(1)安全理论要求安全文化形成共识 (2)安全文化决定人的行为安全 (3)安全发展需要安全文化的力量,物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 人的因素,事故成因论,物的因素,人的因素

11、,环境的因素,风险,(1)安全理论要求安全文化形成共识,事故金字塔理论: 每100个疏忽或失误,会 有一个造成事故,每100个 事故中就会有一个是恶性的。,事故冰山理论: 每一次可见事故的发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角下面隐藏的就是大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2)安全文化决定人的行为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告诉我们80%以上的事故都是人的错误行为所导致的 。 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

12、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行动。,(3)社会发展需要安全文化的力量,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是社会文明、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是当代科技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人文伦理、文化教育等社会效力的体现; 是文学艺术、美学人学追求的崇高境界; 是人性修养、行为规范、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的哲学殿堂; 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安全、舒适、高效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是全人类获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际规范及戒律标准。,2、安全文化的范畴,观念文化,物 态 文 化,管 理 文 化,行 为 文 化,核心,表象,内涵,3、安全文化的层次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

13、下” 防:预防,防患于未然,止未事之事。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等。 救:救助,救治于已然,补不足之缺。完善法制、本质安全、应急救援等。 戒:惩戒,惩罚于必然,律失职之害。丧失荣誉、罢免官职、限制自由、经济制裁等。,4、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 导向功能。安全文化提倡、崇尚什么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让职工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使其注意力转向所提倡、崇尚的内容,将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2) 凝聚功能。当一种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文化力的凝聚功能。 (3) 激励功能。安全文化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

14、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能力,使人产生激励作用。 (4) 约束功能。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其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5、安全文化的目的 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是安全价值观念塑造的问题,也是企业价值实现的问题。 1、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 2、普遍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3、让企业形象的不断改善。 4、让更好的业绩自然流淌。,目录,三、怎样创建安全文化,国内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将

15、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划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本能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为被动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为主动管理阶段; 第四阶段为员工参与阶段; 第五阶段为团队互助阶段; 第六阶段为持续改进阶段。,三、怎样创建安全文化,1、确立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 2、知晓安全文化的创建程序 3、理解安全文化的指标体系 4、开创安全文化的拓展活动 5、了解安全文化的考评规则,三、怎样创建安全文化,1、确立安全文化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价值观,实现员工个体安全与企业整体安全的一致。 “可控、能控、在控”的理念:可控就是使安全工作达到受控状态;能控就是一切安全风险是能够控制的;在控就是影响安全的所有要素均在受控之中。 “违章不禁、隐患不除、事故终究要发生”的理念。经验指出,事故往往是由违章和隐患造成的,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 “风险可以预防、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理念。任何事都有规律可循,人机环境管理都在完善和提高,事故在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避免。,三、怎样创建安全文化,2、知晓安全文化的创建程序 建立组织,明确职责有人做事 全员动员,形成共识明确理念 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建立制度 跟踪检查,常抓不懈付诸行动 留下轨迹,健全档案记录在案 纳入考核,奖惩有据激励引导 总结提高,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三、怎样创建安全文化,3、理解安全文化指标体系 按重要程度分: 基本指标: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