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发展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5459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炭市场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市场发展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分析,产业所 李金峰,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分析,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 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 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情况 2004年前十一个月,我国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煤炭产量、销量同步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好转,煤炭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量。全国原煤总产量约17.5亿吨,同比增加2.6亿吨,增长17.6%。预计全年产量有可能突破19亿吨。,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

2、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煤炭销售量。全国商品煤销售量约16.4亿吨。同比增加2.55亿吨,增长18.4%。其中:重点煤矿实现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4.2%;地方国有及乡镇煤矿实现约8.4亿吨。 煤炭出口量。全国煤炭出口量7900万吨,同比减少670万吨,山西地方、五矿集团、中煤能源和神华集团煤炭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20%、10.7%、7.5%和1.1%。预计全年煤炭出口总量8700万吨。,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煤炭库存。到11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0700万吨,比年初下降约240万吨;全国煤矿库存3000万吨左右,比年初增加150万吨。 煤炭铁路运输。

3、19月货物发送量达到16130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302.1万吨,增长8.99;煤炭运量增长的幅度高于总货运量的增长幅度,19月煤炭发送量达到7387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680.2万吨,增长13.31%,山西省煤炭外运量达到23380.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381.0万吨,增长16.91。,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效益。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实现盈利50.6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出矿价203.57元/吨,比去年平均水平增

4、长30元/吨,供发电用煤平均出矿价158.23元/吨。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原选煤单位成本167.86元/吨,同比增加40.50元/吨,上升31.8%。,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运行特点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2002年比2001年增长18.5%, 2003年比2002年增长21.2%,预计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15%以上。 乡镇煤矿增长最快(28.7%),在增量中占的比重最大(53%)。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36%的煤炭来自于大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煤矿。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四大高耗煤行业都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刺激煤炭需求迅速增长,煤炭供求关

5、系日趋紧张,在市场需求的强大压力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部分煤炭企业不顾实际条件,违背煤矿生产规律,超能力生产的问题日趋严重。,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我国煤炭产量由12亿吨、14亿吨到近17亿吨,几年内实现了超常增长,2004年全国煤炭产量有可能超过19亿吨。越来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矿井服务年限的大幅度缩水以及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充分表明,煤炭产量的过快增长,对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和深刻的不良影响,也势必成为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企业组织结构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近年来,各级政府、煤炭企

6、业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淘汰、关闭了部分落后生产能力,组建了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促使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集中化程度明显提高。但企业组织结构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晋陕蒙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和调出地区,目前共有煤炭企业6000多个,其中,乡镇小煤矿占89.9%,平均每个煤矿年生产煤炭不到12万吨。神华、大同、山西焦煤等3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2亿吨,仅占本地区产量的不足30%。由于缺乏对本地区煤炭开发具有控制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致使资源开发无序、煤炭运销恶性竞争。不论是在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层次过低是导致煤炭工业所有问题的主要根源。,一、2004年我国煤

7、炭经济运行情况,1997年大中小煤矿产量比例为40:17:43, 2001年大中小煤矿产量比例为56:21:23; 2002年大中小煤矿产量比例为51:19:30 , 2003年大中小煤矿产量比例为50:18:32。 2004年大中小煤矿产量比例为48:16:36。 三类煤矿产量结构趋向合理的态势发生逆转。,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尽管乡镇煤矿有诸多不足,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性差、扰乱市场秩序等,但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小煤矿”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一个时期内“小煤矿”仍将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补充。从我国的总体能源格局来讲,从确保能源供应的角度考虑,近期内不能完全舍弃(整

8、治后的)“小煤矿”。 另一方面,整治、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矿”,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有数万家乡镇煤矿被取缔,但目前其产量并未见减少。整顿、治理乡镇煤矿任重道远。,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煤炭价格保持上升。2003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吨煤平均售价达到174.81元,比2002年上升7元,2004年11月价格水平在2003年基础上增加30元左右。 2003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电煤平均售价比商品煤平均售价低33.65元,2004年这一差距上升到42元。四川部分地区是70元左右,安徽、山东约100元。 我国的煤炭价格不但决定于成本,还决定于运力,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

9、前运力不足是推进煤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价格归根到底应由市场来决定。煤电价格联动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煤电关系,操作难度极大。,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煤炭出口保持较高水平。受国内市场需求的影响,煤炭出口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煤炭出口并未因优惠政策的弱化、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等而受到明显影响。,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就我国煤炭工业而言,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与出口规模之间并非总是矛盾关系。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突破“自给自足”的传统思路,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寻求中国煤炭供需的基本平衡,珍惜已经占领的国际市场,发挥资源、区域优势,稳固并不

10、断扩大市场,切忌受国内市场的暂时波动而导致的政策的草率和短视性,防止煤炭出口规模的大起大落,也是需要重视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出口量并非越多越好,出口的品种也应该有所选择。,一、2004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与前几年相比,2004年煤炭行业盈利规模明显扩大,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2003年同期仅增盈12亿左右, 2004年同期增盈38亿,2002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长期低位运行导致的许多问题并未因此得到彻底解决。与多年来形成的安全、生活等各种历史欠帐相比,仍微不足道。与其它行业无法相提并论。 实际上,不但旧问题未得到解决,产量

11、的过快增长正在形成新的欠帐,如后备资源不足,矿井服务年限缩水、安全生产水平低等。欠帐总是要还的,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供求关系仍然偏紧 支撑GDP增长8%的发展目标,原煤产量需要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2.5亿吨左右,煤炭资源仍处紧张状态。 部分重点行业项目盲目建设对煤炭需求造成的压力,会进一步影响煤炭供求关系。 我国煤炭资源与生产力布局逆向分布的特征,特别是东部地区资源日趋减少,煤炭开发布局中心不断西移,导致运力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国家认可2005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以2004年9月底

12、实际结算价格为基础上浮8%左右。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有可能推动电煤价格上升。 受运输等多种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价格会有所波动,并且有可能出现较大振幅。,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总体平衡目标可期 尽管2005年煤炭资源仍然偏紧,但在高价格、高利润的刺激下,煤炭产量仍能基本满足需求,供求关系实现总体相对平衡。 2005年的煤炭市场,基本延续2004年年底的运行态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寄希望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能够在协调煤电关系上发挥积极作用,为稳定市场做出贡献。 煤炭供求关系受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个别时段、个别地区存在波动的可能性。,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面临诸

13、多制约因素 煤电价格关系。电煤价格上浮、煤电价格联动并非解决煤电争议的根本性措施。 运输。运力不足将长期困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 生产安全。生产难以安全是产量过快增长首先要付出的代价,希望生产安全形势在2005年能有所好转。 生产能力、资源接续。煤炭工业生产规律决定了长期投入不足所造成的隐患,不可能在近期内得到解决。,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二、2005年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判断,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以煤为主 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二十世纪50年代占90%以上,60年代占80%以上,70年代至90年代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60%以

14、上。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在2002年由降转升,由2001年的65.3%上升为65.6%,2003年上升为67.1% 。必须充分重视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改变的现实 与之相反,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由升转降,2001年比2000年下降了将近0.3个百分点, 2002年比2001年又下降了将近0.3个百分点, 2003年比2002年再下降将近1.3个百分点。,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 世界上还没有依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现代化的先例。

15、调整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是长期的任务。 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受优质能源储量的限制,必须注意到世界能源资源及能源供应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我国不可能重复其它发达国家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模式。 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在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同时,必须以煤炭为基础,通过改变煤炭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煤炭是可以支撑起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唯一能源选择。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不应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为目标,而是以不断降低终端能源中直接消费煤炭的比重和直接燃烧原煤的比重为目标。,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煤电在较长时期内将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体 电力工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社会

16、生产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电力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煤电在我国电力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水电发展加快,比重上升,但煤电的比重仍保持在75%左右,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生产的煤炭将60%以上用于发电,煤电比重也将保持在60%以上。 水电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地理分布的局限,不可能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全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尽管核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至少在近期内核电只能是我国电力工业的补充。,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三、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煤炭是最现实的替代石油能源品种 解决石油供需缺口日趋增大的问题,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增加国内石油的生产量。从石油工业发展以及我国石油资源的条件看,近期内、甚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具备大幅度增产的条件;二是利用国际石油资源,进口石油或参与开发境外石油资源。但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因素极其复杂,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并且把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建立在过份依赖进口石油的基础上,无疑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在发挥以上两个途径作用和采取更强有力的节油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