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5457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宫本宏 13091910908 88789119,关于灾难,曾经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令全世界震惊和悲痛,随着救援工作的推进,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遇难者转向幸存者,相关报道显示:至少名泰国幸存者患上了后海啸恐惧症,他们担心海啸还会卷土重来;一些幸存者为同伴相继死去而自己却存活下来感到负罪,甚至想要自杀;还有许多人脑海中不时出现灾情场面,或是仿佛听到海啸警报声;至于失眠、焦虑等生理心理问题更是非常普遍。幸存者所遭受的心灵重创和噩梦一般的回忆,可能一生一世都难以抹去。,大部分海啸幸存者存在着认知影响、记忆损害、忧虑、自我效能较低、闯入性思维以及噩梦,并伴有震

2、惊、恐怖、易激怒、无助感等情绪波动。 这些症状在美德村难民营的难民中并不鲜见,他们做噩梦,情绪易失控,尤其是有亲人在海啸中遇难的罹难者家属。,罗美好一家10口人就剩下了她和弟弟两个人。她不太爱说话,总是低着头,说自己经常想起死去的家人。 经常做噩梦的难民人数不少。好好的人会突然之间哆嗦一下,一脸的惊恐,冒一身冷汗。 难民营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警察在整理灾区罹难者尸体的时候,发现腐烂的肠腔突然爆裂,他受了惊吓,很快就在混乱的意识状态里自杀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国家减灾十年报告的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死亡数千人 灾难、重大社会事件、公共卫生

3、事件、均属于危机性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躯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我国各类灾害,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如张北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 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 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我国各类灾害,云南澜仓地震 (1988) 克拉玛依特大火灾 (199

4、4-1995) 张北地震 (1998-1999) 长江流域大洪水 (1998-1999) 洛阳12-25特大火灾 (2000-2001) 大连5.7空难 (2002) 北大山难 (2002) SARS (2003),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家访 心理门诊(设在综合医院) 咨询热线电话 为受伤者心理干预 电视讲座 医护人员/干部培训 科普文章 科研,现场研究与干预工作,SARS患者;疑似者; 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 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 易感人群; 社会公众。,SARS流行期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心理干预的方式:,媒体宣传、科普-文章-对大众 热线咨询 深入一线为SARS患者和一线医护人

5、员心理服务 集体晤谈-对高危人群 治疗性干预(心理咨询、药物治疗),9.11后的美国人 (1),在911之后,大约1/5的美国人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的抑郁和焦虑 大约8百万美国人报告自己因为911事件而感到抑郁或焦虑 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学龄儿童做恶梦,9.11后的美国人(2),7的美国人说他们曾因为911事件去找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同样多的人因为恐怖袭击而服用处方药物,这比袭击事件发生前要高得多 只有1/5的人去看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激反应:生理改变,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胃部不适、恶心 腹泻 出汗或寒战 肌肉抽搐 肌肉酸痛 头痛 耳朵发闷“听觉丧失” 疲乏 月经周期紊乱 性欲改变

6、皮疹 过敏 烧灼感,应激反应:认知方面,记忆问题 定向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 思考与理解困难 不能不想灾害事件 计算、决策困难,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_1,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随时可发生 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无法预料,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2,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基本的信任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抑郁 焦虑 分离障碍 酒精 药物滥用 自伤 自杀,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 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急性应激反应(ASD)

7、患病率:,Staab等报道遭受台风的群体1周后的时点患病率为72; Chassen等对暴力事件目击者的调查发现,符合ASD诊断标准者占33。 同时这2位作者都认为ASD是PTSD很好的预测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ICD-10将PTSD定义为:,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短期或长期)的延迟和/或突出的反应,这类事件或情境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它犯罪活动的受害者)。,PTSD,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是人们面对恐惧与无助时的正常反应。这是多数创伤体验的基本内容。通常,人们能够解决这些痛苦症状

8、,仅有很小比例的人会发生PTSD等应激相关障碍。某些类型灾害之后,抑郁较PTSD更常见,而且50%PTSD病例同时存在抑郁。,PTSD患病率,PTSD终生患病率约 8% 女性10%, 男性5% 美国一般人群中约50%在一生中遇到创伤性事件 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 某些创伤更高, 如强奸后为50%,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强奸和身体攻击 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 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 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 退伍军人:6.330.9% 受灾群体:459% 交通事故:29100% 难民: 21.531.3%,星条旗

9、报2004-6-15日报道,在驻韩美军第二师接受治疗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患者的精神痛苦,去年多与性搔扰有关,但今年被认为主要是战争后遗症。 美军第二师精神科女军医多莉蒂大尉表示,她今年治疗了10多名PTSD患者,他们的症状是恐怖、恶梦、过分紧张、不眠、幻觉、愤怒和不安等,病因是战争、性搔扰、自然灾害等对生命的威胁。 她表示,在驻韩美军中,PTSD患者之所以剧增,是因为从巴拿马、中东、海地、索马里、科索沃、波斯尼亚、匈牙利和阿富汗等世界纠纷地区调到韩国的官兵从今年1月到现在达750人。特别是,从这些战争地区调往韩国的小队长(Non-CommissionedOfficer,NCO)人数

10、将到6月底达二师全体小队长的50-60%,因此PTSD患者很可能继续增加。 多莉蒂大尉说:“曾在战争地区服务过的士兵有30%是完全PTSD患者,25%病情较轻。可见参战士兵的一半以上患有精神后遗症。”她还表示,尽管PTSD患者不断增多,这些患者怕接受精神科治疗被认为有身体障碍,不主动接受治疗,要自己解决,希望他们接受有系统的治疗。 中新网6月15日电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根据美国时代周刊2004-7月12日一期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从伊拉克回来的军人中有六分之一存在心理创伤并且这个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是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组织

11、的,涉及6200名军人。多数参与者是在从战场归来后的三四个月内接受检查的,此时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以及心理创伤犹新。 研究发现:曾被派往伊拉克的老兵中,高达17的人员患有(PTSD)、情绪低落或者心情焦虑等症状。 在阿富汗服役过的军人当中,大约有11的人患有PTSD、情绪低落和心情焦虑等症状。 患PTSD的可能性与士兵经历战斗的次数成正比。 在伊拉克没有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当中这个比例是4.5, 在经历过一两次战斗的士兵中为9.3, 经历过三到五次的是12.7, 经历过五次战斗以上的,这个比例是19.3。,在阿富汗服役过的士兵当中,患PTSD症状的比例低于在伊拉克的比例,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参加战斗的次

12、数较少。 在这项研究中,军人平均遭受心理创伤的比例高于经历过海湾战争的老兵。 有些专家担心,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个比例会继续攀升。 退伍军人事务部创伤后紧张紊乱征国家疗养中心执行主任马修弗里德曼博士说:“被调查者是参加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人,而战争已经由原来的解放运动演变成一场反抵抗斗争。不确定因素和遭受外伤的可能性增加了。”他指出,这种风险只会随着驻扎期的延长而增加。这项研究不包括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官兵,比起训练有素并且对战争有充分准备的职业军人和海军陆战队队员来说,他们遭受心理创伤的几率更高。,PTSD 流行病学:中国的数据,车祸:41%(3个月)36%(4年) 滑坡:43% 地震:24.2%(

13、9个月内) 洪水:3.7%(3个月),经历强烈创伤后,如果有下列三组症状群中的一定数量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再体验 逃避/麻木 过度觉醒 症状必须超过一个月,明显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重要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反复地、不自主地出现对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想象和思维。 反复地、痛苦的做关于创伤事件的梦。 有仿佛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行动和感受(包括再体验,情景闪回发作)。 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感。 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躯体反应(如发抖、寒战、心跳加快),再体验-至少有以下一个症状,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

14、想法、感觉或言语。 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物。 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 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 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 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 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婚、为人父母或长大成人)。,逃避和麻木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过度觉醒-至少有以下两个症状,入睡困难或易醒。 发怒或易激惹。 难以集中注意力。 过度警觉 易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周内出现, 有些人可能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躯体症状因此就医 胃痛、便秘/腹泻交替

15、 呼吸系统问题 头痛 肌肉抽筋或疼痛 后背痛心血管系统症状,症状和诊断,A 创伤性事件:被抛弃和无助感 B 再体验:侵(闯)入性(闪回、噩梦) 扳机作用(各感觉道、某种特定的感受) C 回避:一切能引起创伤回忆的任何事物,包括 情感。两个可能的后果: 躯体形式障碍 克服创伤体验的特殊应付方式 D1 防御性的遗忘: D2 警觉:易激惹、睡眠障碍、听力增强、注意 力问题 E 时间界定:众说纷纭,16个月,延迟反应,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 急性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 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病程与预后,30% 完全恢复 40% 轻微症状

16、20%持续存在中度症状 10%不愈/恶化 早期以闯入为主,其后回避突出 达到缓解的时间中位数为至少3年 1/3 病人的PTSD病程超过10年,伴发精神障碍,同病率 重性抑郁 - 48% 物质滥用障碍- 27% - 52% 焦虑障碍- 7% - 31%,社会支持系统在应激中的作用,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从社会各方面能得到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事件、人格、认知过程、个体经历、应对方式、应激源及应激过程都影响着社会支持系统的形成和稳定性。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部分,工具性支持包括各种物质性或策略性帮助,以解决问题为取向; 情感性支持通常在应激过程中以针对情绪变化的应对为取向,对情绪失调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