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评课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5130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硫》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氧化硫》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硫》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林老师老师的一节科学课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中林老师老师非常注重对生活中的化学的学习以及实验教学对化学的影响,通过“乐山大佛毁容”“温州酸雨”的话题导入课堂。并以酸雨危害成因SO2的性质为主线,以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把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酸雨的形成、危害、防治等方面知识都落实的很到位,这样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这堂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这么评价这节课,下面结合以下几点优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1) 导入新颖,眼前一亮导入形式多样,用PPT、新闻、视频等媒介,从“乐山大佛毁容”“温州酸雨”的话题导入课堂,配合

2、酸雨形成过程和危害的视频,让学生总结酸雨的成因、形成过程、危害,培养学生从图像资料中获取处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2) 教学方法,配合合理整堂课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问题的设计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二氧化硫性质的设计上,这堂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直接观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读图的能力,问题的设问面向全体学生,也比较有质量。(3) 板书优美,得体大方本节课以PPT与板书的结合自然,而且板书的设计大方,整洁详略合理,一目

3、了然。具有很好的总结性和逻辑性,为学生形成自己的建构提供支持。(4)教学过程,详细得当从教学过程来讲,引课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酸雨导入,学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应用非常的广泛。教学过程中把比较抽象的问题用大量的图片和新闻回放来解释,(比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酸雨的形成、危害、防治等。)都很有说服力。并以酸雨危害成因SO2的性质为主线,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实验为手段,层层递进,都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5)学生主体,配合互动在实验环节上,林老师老师总是在给学生机会来操作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林老师老师特别关注与学生的互动和对问题的设立,使学生在

4、实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6)教师素质本节课充分反映出林老师老师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尤其是那洪亮的赋有激情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很容易感染了每位学生,也感染了我,这样的表达就更能调动课堂气氛。以上几点是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再斟酌的地方。比如以下几点:(1) 语音语调虽然,林老师老师的声音洪亮,但是在问题设问的语气上可以在做一些调整,可以让学生在接受上更舒服,也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2) 实验设计在实验的设计上,林老师老师的主要以演示实验结合学生配合的形式为主,的确可以讲清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易于接受。但如果能够先对实验进行预判,再根据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或根据已有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会让实验更加有利用价值。还有,我觉得在实验的设计上,缺少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对旧知识的运用与回顾。(3) 团队合作本堂课主要还是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如果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学生汇报展示的形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4) 课堂节奏本节课,对导入与视频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感觉上,对课堂的节奏掌握得不是很有经验,可以做适当的减少,来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设问探究。以上是我听了林老师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节课之后的想法和体会。总之,本节课,让我的收获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