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176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会计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会计概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與管理會計,第一章,成本與管理會計概論,第一章,更多管理资料下载请登录:,學習目標,1.瞭解企業的組織與目標 2.說明管理工作的內涵 3.敘述管理會計的發展 4.闡述管理會計的定義 5.辨別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異同點 6.說明企業環境的變遷狀況 7.介紹及時系統的特性 8.明白管理會計資訊的品質,目次,1.1 企業組織與管理工作 1.2 成本管理會計的發展與定義 1.3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 1.4 企業環境的變遷 1.5 會計資訊的新功能,成本管理會計資訊的特性與財務會計不同,主要的差異在於二者的資訊使用者不同,成本管理會計報告主要供內部管理者使用;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使用者為投資人、

2、債權人、政府單位等外界利害關係人。,引言,1.1 企業組織與管理工作,1.1.1 企業的形式 1.1.2 企業組織 1.1.3 組織目標 1.1.4 管理工作,1.1.1 企業的形式,公司的組織型態,會隨著業務的擴展性和複雜性而改變。世界上一些大型組織的發展,早期為個人公司,隨著業務增加而促使組織成為擁有多家公司的集團企業。,表1.1 國際麥當勞發展簡史,企業的形式(續),隨著組織營運的擴展,管理者需隨時參考每日營運報告,以因應日常營運決策所需。由於營運報告內容包括財務性與非財務性,使得成本管理會計的角色日趨重要。,1.1.2 企業組織,企業組織通常分為集權式和分權式兩種。多角化經營的公司,為

3、有效控管各個事業單位,一般較趨向於分權化的組織。 分權化組織的特色,是使各單位的主管對其所管轄的範圍作決策,所產生的問題即由直屬主管立刻處理,充分發揮分工合作的精神,有助於企業目標由全體人員共同來達成。,企業組織(續),組織圖之目的是要明確劃分各單位主管的責任,以及提供組織內正式的報告與溝通之管道。 在組織圖上有直線(line)和幕僚(staff)的單位,直線單位是指與達成企業基本目標有關之單位,幕僚單位在本質上是協助直線單位來達成企業基本目標。,圖1.1 富邦集團組織圖,1.1.3 組織目標,目標(objective)為組織所欲達成之共同目的。為配合組織的總目標,每個單位有不同的部門目標。,

4、組織目標(續),長期目標的規劃與執行,稱之為策略性規劃(strategic planning)。對一般營利事業單位而言,策略性規劃主要著重於二方面: (1)決定製造何種產品或提供何種勞務。 (2)決定生產和行銷策略,以便將生產貨品再銷售給合適的對象。,1.1.4 管理工作,把企業所訂定的目標轉變成有系統的計畫或策略,作為未來營運的領導方針,即所謂規劃(planning)。一般企業訂定長期、中期、短期計畫,理想上是將短期計畫配合公司長期發展計畫來擬訂,並且隨時注意環境的變遷,將計畫作必要性的修正,以促進企業目標的達成。,管理工作(續),管理程序(management process)所涵蓋的三個

5、要項分別為規劃、執行和控制。,管理工作(續),內部會計系統(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其主要內容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系統,從原始憑證開始蒐集和衡量交易行為的價值,作為資料的來源,再經過帳程序,將日記帳的金額登載到分類帳和總帳;然後再依管理者的需求,將實際結果與預算相比較,以準備績效評估報告。,圖1.3 管理程序和內部會計系統的攸關性,執 行,規 劃,控 制,預 算,總帳和分類帳,績效評估報告,原始憑證和日記帳,管理程序,內部會計系統,回饋(修正未來計畫),管理工作(續),管理者於日常營運所參與的主要活動可分為四大類: 1.決策(decision making)。

6、 2.規劃(planning)。 3.執行(operating)。 4.控制(controlling)。,表1.2 管理工作與會計資訊,圖1.4 規劃與控制循環圖,1.決策,管理人員從各種方案中選擇出最理想的方案,這個過程不是一個單獨的程序,而是與規劃、執行、控制等活動息息相關。,2.規劃,為達到企業既定的目標,在規劃的過程中,管理者列出各種所需的計畫與步驟,這些步驟和計畫可分為長、短期二種,短期計畫配合長期計畫來規劃。,3.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管理階層要決定如何支配既有的人力和資源,以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既訂的計畫,使每日的營業活動在有計畫的情況下順利進行。,4.控制,要確定組織是否依預定的

7、計畫進行,並達到既定的目標,即是控制工作的重點。評估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績效評估,一般可分為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二方面來衡量。,驗收成果,隨堂小測驗-1,下列何者非管理程序所涵蓋的要項? (A)執行。 (B)預算。 (C)規劃。 (D)控制。,解答:(B),隨堂小測驗-2,下列何者可作為組織控制工作的依據? (A)預算規劃。 (B)日記帳。 (C)分類帳。 (D)績效評估報告。,解答:(D),1.2 成本管理會計的發展與定義,1.2.1 成本管理會計發展史 1.2.2 管理會計的定義 1.2.3 成本管理會計資訊的特性,1.2.1 成本管理會計發展史,

8、1.2.2 管理會計的定義,美國管理會計委員會於1958年,將管理會計定義為:管理會計是運用適當的方法和觀念,以處理一個實體之歷史性和預測性的經濟資料,來協助管理階層建立合理經濟的目標計畫,進而協助管理階層作各種理性的管理決策,以達到既定經濟目標。,管理會計的定義(續),美國會計人員學會於1981年,將管理會計定義如下:管理會計是一個辨識、衡量、累積、分析、準備、說明和溝通的營運活動之財務資訊,以確保有效地運用組織的資源。管理會計工作也可應用於非管理階層團體,例如股東、債權人、證券管理單位和稅捐機關,用以編製財務報告。,1.2.3 成本管理會計資訊的特性,一般而言,成本管理會計資訊對管理者具有

9、價值者,必須有下列五項特性: 1.攸關性(relevance)。 2.適時性(timeliness)。 3.正確性(accuracy)。 4.可被瞭解性(understandability)。 5.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cost-effectiveness)。,1.攸關性,在電腦普遍的時代,管理者每天接收到大量的資訊,所以會計人員要有能力來判斷何種資訊可作為決策之參考,並且把不相關者予以擱置,以免造成管理者有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感覺。,2.適時性,因為過去的歷史資料不能適用於現在或未來的營業情況,所以管理者需要即時資料以判斷未來的發展。,3.正確性,會計人員應該

10、考慮所有的相關資訊,評估其正確性後,才決定採用何種資訊。,4.可被瞭解性,所有的會計資訊必須能被使用者了解,才具有價值。,5.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所有成本管理會計資訊的提供,要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也就是從資訊所得的效益,要超過準備該資訊所投入的成本。,符合需求的會計報告,公司的會計人員在設計成本管理會計系統時,需作全方位的考量,對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且熟悉電腦設備和資訊系統,盡力設計出一次輸入,多重使用的會計資訊系統,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驗收成果,隨堂小測驗-3,管理會計可說是: (A)包括組織的財務性歷史資料。 (B)要遵守一般公認會計準則。 (C)主要任務是提供組織

11、內管理者各種與決策相關的資訊。 (D)以歷史資料分析為主。,解答:(C),1.3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組織內的會計人員要提供會計資訊報告給管理階層,同時也提供財務報表給外界投資者作投資決策的參考。前者為管理會計的範疇,後者則為財務會計的領域,二者之間有其相似和差異之處。,相同點,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同點,主要在於二方面: (1)資料蒐集系統。 (2)績效報告功能。,圖1.6 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關係,相異點,表1.4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異點,1.4 企業環境的變遷,1.4.1 及時系統 1.4.2 及時成本法 1.4.3 全面品質管理 1.4.4 電子商務,1.4.1 及

12、時系統,及時系統(just in time system)簡稱 JIT 系統,是一種需求帶動生產的模式,屬拉(pull)的系統,與推(push)的系統完全不同。是一種要求零庫存的管理技術,並且以及時觀念應用到採購、裝配、生產及運送方面,亦即有必要的時候,才生產所需要的產品與數量。,及時系統的應用,早在1950年代,美國的工程人員已提出JIT的觀念,但是當時在美國未受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重視。直到1953年,日本豐田(Toyota)汽車公司的副社長 Taiichi Ohno 先生將及時系統的觀念引進日本。在1970年代初期,JIT 在豐田集團已廣泛實施,並且於1970年代後期,擴及日本的其他產業。美

13、國企業也開始實施及時存貨系統,以通用(General Motor)、福特(Ford)、克萊斯勒(Chrysler)等汽車製造廠商率先實施。,及時系統(續),及時系統具有下列十二項特性:,看板管理,為了使產品的製造排程較容易與需求完全配合,有些公司在每一個工作站之間設置看板卡(kanban card),作為生產線上各個工作站之間的聯絡工具,生產線上每一項零件的移動指令,完全由看板卡來控制。,1.4.2 及時成本法,及時成本法(just-time costing),有時也稱為逆流成本法。由於原料是有需求才採購,且產品加工完畢後即刻銷售,所以將傳統會計上的二個科目:原料存貨和在製品存貨合併,產生一個

14、新的科目,稱為原料在製品存貨。,及時成本法(續),此種分錄記錄方式,比傳統產品製造到銷售過程的分錄簡略,在實務上可隨各公司的性質而作適度的調整,其基本原則是簡化會計作業。在我國,有些電子業製造廠商採用逆流成本法,每個月可減少10,000筆以上的會計分錄。,1.4.3 全面品質管理,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即是創造組織人員全面參與持續改進程序之規劃與執行的一種結構化方法。是一項持續性執行的工作,要能隨時注意品質的穩定性,也要把顧客抱怨的意見納入考量。針對不同的問題,要研擬適度的矯正措施,有效地執行各種計畫,並且需要定期檢查矯正措施的執行成果。,圖

15、1.7 品質效益循環,全面品質管理(續),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係指發現企業的績效會受到內外部限制的影響之事實,進而發展出特殊的方法來管理這些限制,以期達到持績改善的目標。,全面品質管理(續),限制理論強調組織績效有三項衡量指標:總處理能力、存貨與營運費用。總處理能力係指組織藉由營運活動來賺取金錢的速度。存貨是企業花費在將原料轉換為總處理能力的所有成本。營運費用則定義為企業花費在將存貨轉換為總處理能力的所有支出。,生產量受限於機器產能,每一台機器的最大產能,每年為機器運轉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365日。因此,每一條生產線的最大生產量,可以全部機器運轉

16、時間總數除以製造每一種產品製程所需時間,即可得到每台機器的製造數量限制。,1.4.4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e-commercial)交易是一種即時、全球性的交易方式,交易速度很快且可發生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這種電子化的交易系統,在21世紀逐漸普及化。,電子商務(續),導入電子商務的效益,主要是藉著營運成本降低和流程效率提高的綜效,來提昇企業整體利潤,如同美國Amazon 和Dell採用網路經營策略以爭取商機。,B2B與B2C,B2B電子化是企業利用資訊和網路科技進行彼此間的經濟活動。 B2C 電子化是指企業透過網路對消費者進行服務及商業行為。藉著與供應鏈及需求鏈的結合建置,使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能進一步延伸至上、下游的供、銷貨物關係,自然會增加不少商機。,驗收成果,隨堂小測驗-4,在全面品質管理系統之下,檢驗點最好設置於: (A)採購點。 (B)製造開始點。 (C)完工時。 (D)生產線上的各個監視站。,解答:(D),1.5 會計資訊的新功能,1.5.1 會計部門的角色 1.5.2 會計資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