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146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概述(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归纳知识整合,专辑助力高考,考点一,考点二,历史阶段特征,热点透析高考,冲刺直击高考,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

2、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

3、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

4、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人民教育的奠基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年) 1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2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

5、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3外交突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4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

6、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

7、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点击 命题角度,视角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例1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为B项。第

8、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在1954年,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C、D两项;A项明显错误。,答案 B,拓展归纳,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9、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视角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例2 (2012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新中国除同社会主义国

10、家建立外交关系外,还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C项是“一边倒”方针的目的;不结盟运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B、C、D三项皆与题干不符。 答案 A,拓展归纳,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特点 (1)革命性: 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

11、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视角三 20世纪70年代重大外交成就,例3 (2012天津高考)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 A B C D,解析 解答此题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题干的要求。此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一是涉及中美关系,二是涉及台湾问题。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不涉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可

12、排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正式建交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符合题意;邓小平访美不符合“突破性进展”这一限定条件。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拓展归纳,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演练 命题热

13、点,1(2012西安期末)“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 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解析:选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的是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物。,A,2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 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

14、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万隆精神”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理念不断走向成熟的准确概括和归纳能力。材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即主张所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但D项与这一概念的主题不符,故选D项。,D,3(2012皖南联考)2012年是中美关系 开始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D美

15、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解析:选 解题关键在于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得出C项正确。A项不符合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B项错在“公开”;D项不符合“对台军售”。,C,点击 命题角度,视角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例1 (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解析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之

16、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大中型项目多集中在东北;B、C、D、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 答案 A,拓展归纳,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能改造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才能用新技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障碍、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它们就会和工业化产生矛盾,从而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本目的(一化三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