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434952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 麻醉中监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中监测,喻宏,监测目的,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监测是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的发生,监测基本要求,麻醉科医师必须全程始终在岗,一、麻醉期间的监测与管理,呼吸监测和管理,麻醉期间最容易和最先受影响的是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正常是指能维持、血液值在常范围内 氧合:观察皮肤和粘膜色泽、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气:听诊 呼吸音 、观察胸廓运动、呼吸囊活动,循环监测和管理,麻醉期间循环变化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术后的恢复 循环:持续心电监测 、连续无创血压 和心率,监测间隔原则上不超过5min、同时注意脉搏触诊、脉搏波的波动、心音听诊,控制性降

2、压,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降低血管张力、便于实施手术、或减少手术野的出血以方便手术操作、减少失血量、或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心血管并发症,麻醉期间用药物或技术使动脉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 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或平均压在5065mmHg间 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出血量监测,体温的监测与管理,过高:增加氧耗、加快代谢,严重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热惊厥 过低:麻醉过深、苏醒延迟,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影响凝血功能,二、麻醉恢复期的 监测与管理,监测,EGG、BP、SPO 2 体温 全麻病人注意神志的恢复与速度 椎管内麻醉观察阻滞部位感觉和运动的恢复情况,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处

3、理,常见原因:全麻药的残余作用 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如脑梗、低温、低血糖、高血糖 病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恢复期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必要时托下颌、置入口/鼻咽通气道、面罩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术后低血压的原因 低血容量 静脉回流障碍 血管张力降低 心源性,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术后高血压的原因 术后疼痛 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颅内压升高、寒战或用药错误 既往有高血压史,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 缺氧、高碳酸血症、疼痛、电解质失衡、 心肌缺血、药物 术后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 低氧血症、贫血、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的防治,以全麻病人多见,尤其吸入麻醉药、麻醉时间较长多见 麻醉性镇痛药 女性 病因治疗 止吐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