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1667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26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讲义1(2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制度经济学 引论,周其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9/11-12/25 北京大学CCER双学位选修课,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2,问一个问题作为开始,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完全独立地生产一支市价为0.5元的铅笔,要付出多大代价? 一件衬衫? 一瓶矿泉水? 一个随身听?,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3,铅笔的故事,铅笔的来历 铅? 1566年,德国-瑞士博物学家最先描述一种将“铅”(当时以为石墨是铅)插在木柄里的书写工具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graphien, 希腊字,意思是“书写”),是碳

2、的一种形态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国纽约州和朝鲜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墨” “前身”数之不尽,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4,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

3、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5,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通体系; 木材加工:.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变成铅笔芯;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标签:制造树脂和炭黑;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

4、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6,铅笔是一个奇迹,“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我,铅笔,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7,米尔顿弗里德曼写的导语,“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

5、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2004/9/11,NI

6、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8,第1讲 问题和方法,科学 相信“凡事皆有规律” 发现规律的路线 观察、学习、思考、提问、假说和检验、一般化 “清楚的、可检验的命题” 科学的边界 推测(prediction) 基本形式:“若A则B”(If-A-then-B) 推测有别于“预测(forecasting)”,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9,分叉的经济学,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的不同路线 经济哲学 A. Smith、K.Marx、L. von Mises、F. Hayek 福利经济学 A.C. Pigou 经济理论 Marshall、P. Samuelson、K. Arr

7、ow 经济政策 M.Keynes 经济解释F.Knight、I.Fisher、R.Coase、M.Friedma、A.Alchain、S.Cheung、Y.Barzel 共同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怎么办?,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0,理论态度的分歧,I、经济解释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提出理论后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提出推测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II、“理性为自然立法”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8、11,铅笔再思考,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 使用铅笔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代价,就可以得到铅笔,道理何在? (“理性的无知”)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2,猜测答案,分工、专业化理论 分工与生产效率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分工与资本 分工与国民财富 价格理论 协调分工、专业化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合作”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2004/9/11,NIE

9、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3,理论怎样发展?,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证伪 修正、补充、扩充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重点是“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边际相等怎样解释“自助餐”? “价格协调分工”怎样解释“企业”和组织 怎样解释“制度的来历和变迁”? 理论的规格:一般化程度看高下(在“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之间),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4,看不见的“制度”,“制度”为何物?不容易看见的行为准则、比赛规则 例证1:大学食堂饭票的可流通范围 例证2:分配座位的不同办法 例证3:学生宿舍内共同开支的分担 例证4:

10、外国留学生宿舍门前的“黑车” 例证5:人们排队给陌生人送钱,排队从陌生人哪里取钱 结论:规则不同、行为不同 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重点就是研究限制他们行为的那些规则(制度)。,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5,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巴泽尔、诺斯 关心的问题: 真实世界里的人们行为的约束条件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互相影响 主要约束:产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应该是未来的经济学,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6,中肯的批

11、评,科斯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的反省(pp2-5) “A test of any theory or science is its ability to explain reality consistently” -A.Alchian: University Economics “坚持理论要用可观察到的行为来检验其含义。过去不仅没有探索和检验这种含义,而且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看来要受到经验检验的威胁时,就重新构造理论,以使检验变的无效。(经济学家们)并不想面对事实的挑战。” 斯蒂格勒:“效用理论的发展” “经济学者们一直愿意接受空想的理论,对事实和数字漫不经心,不愿意检验他们所要指明的

12、东西的含义”。 张五常:“经济解释:让我们做弄潮儿”,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7,关于本课,基本考虑:引起兴趣、掌握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解有关经济制度的能力 课程安排 梗概和进度 必读书目和参考读物 考核结构 助教介绍 鼓励思考和发问,2004/9/11,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18,学习环节,阅读,笔记,讲授,要求:(1)概括要点 (2)问 (3)评论和发挥 考核:抽查笔记 期末考试,必读和选读 自发的小组讨论 助教答疑,思考 鼓励提问,2004/9/25,NIE2004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19,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发问的重要性(

13、一位同学的来信) 上讲小结 稀缺 竞争和竞争规则 约束 研究的门径 小试牛刀,2004/9/25,NIE2004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20,周老师: 您好!9月11号,星期六,我听了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一堂课。课上您向我们介绍了“验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发人深思。 今日给您写信,是因为学生有不同意您所说的地方。请恕学生的冒昧和无礼。 您在课上讲了这样一件事,学生概述如下(凭记忆写的,当时觉得不对,但没有记笔记): “雄鸡一唱天下白。可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公鸡都cut掉,天还是会亮。由此可见,雄鸡一唱天下白是错的理论。因为,鸡叫与不叫,天都会亮。” 不知学生记错没有,如果是我记错了,还请

14、老师多多原谅。不过, 无论如何,以上的说法在学生看来是有违“验证经济学”的方法论的。 学生的依据是张五常老师的经济解释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简述如下:,2004/9/25,NIE2004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21,“若AB,则not B not A;但not A不能推出not B。因为在逻辑学上,如果AB,则not A并没有说B会怎样。” 如果我们认为“雄鸡唱”是现象A,“天下白”是现象B;那么,“雄鸡一唱天下白”就是AB。可是,“把公鸡杀掉”是not A。根据经济解释中的方法论,not A对B什么都没有说。 因此,以“杀鸡(not A),天仍然会亮”的现象规律,是不能够推翻

15、该理论的(即“雄鸡一唱天下白”)。 如果要验证这个理论,只能用“not B not A”;如果B不发生,而A却发生了,则该理论才能被推翻。 敬礼! 您的学生 2004年9月12日 星期日,2004/9/25,NIE2004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22,关于阅读,是否决定了必读教材的印数?是否可以接入电子网站下载读物? 是否翻阅了Institutions and ? 为什么选为必读教材?www.coase.org 是否翻过? 是否有人读了“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或者“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教科书与论文选读有什么不同? 读书之

16、道,2004/9/25,NIE2004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23,一起来阅读,1.5 Constructed or Spontaneous Orders? 1.7 Rational Incompleteness(p.17) If everything were known in advance, “something could be done and specified in advance by rule.This would fit for mechanical jurisprudence”(Hart, 1961,125).But,as we know: “Plainly this is not our world; human legislators can have such knowledge”(125). “Profit Maximization Not A Gu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