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073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汇编(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疼痛科 杨阳 2014-03,主要内容,交接班意义,交接班规范和流程,案例分析,护理交接班方法,1、集体交接班; 2、口头、床 边 交接班; 3、书面交班。,交接班应准时, 在接班者未到之前, 交班不得离开岗位。,交班者要求做到“三清” 书面写清、口头交清、床边看清 接班者要求“三清一明” 听清、看清、记清、查明,晨会交班存在问题,交班者 1、交班内容不准确(准备不够)、不全面; 2、交班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3、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不恰当; 4、交班者声音小,语言含糊; 5、精神倦怠,仪表仪容不整。 接班者 1、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晨会交班; 2、对所交患者的疾病或

2、相关知识不了解; 3、晨会时注意力不集中。,交接班流程,接班者准备,关 注 重 点 病 人!,晨会集体交接班 时间1520分钟。 交班的内容:原有病人数、入院、转入、出院、转出、 手术、分娩、死亡、现有数病人数、重症。 日间交班报告的顺序: 按床号先后书写报告, 1、先写离开病房的病人数(出院、转出、死亡),并注明离开时间,转往何科, 或呼吸、心跳停止时间。 2、进入病区的病人数(新入院的、转入),注明由何科转来。 3、病区内本班次重点护理的病人,即手术、分娩、危重及有异常情况病人。 夜班护士报告病房24小时动态,重点为新入院、 危重、手术和特殊情况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 病情变化、治疗、护

3、理和特殊检查要点等。 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普通话背诵交 班,声音洪亮,吐词清晰。 应认真的倾听别人交接班。,口头、床边交接班 各班均应进行床边交接班,重点是新入院、危重 抢救、手术前后、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病人。 交接班时应认真的查看病房、病人,做到病情、治 疗、护理“三清”,如:病人用药情况,外出病人去 向,病人皮肤有无破损、压迹,病人的输液、各种 引流管是否通畅,穿刺局部有无外渗,病室是否清 洁、整齐等。 交接班时间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并采取相应措 施,做好记录;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问题由接 班者负责。,书面交接班,值班护士应认真书写护士交班本及护理记录,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

4、出,运用医学术语。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生书写护士交班本及护理记录。由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认真修改后签名。 正确的书写护士交班本。,交 班 进 入 病 房 的顺 序,交班护士在前 依次为接班护士 护士长及其他护士,床边交接班站立位置,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分别站病人两侧,床旁交接重点查看,1、神志、生命体征 2、体位 3、伤口敷料、引流管 4、输液液体及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5、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6、睡眠、饮食、服药情况 7、晨间护理完成情况 8、吸氧、心电监测情况,交接班注意事项,每位护士在跟病人沟通前均礼貌性问候病人、自我介绍、询问病人的感受; 注重交接班工作的严谨性,对特殊患者的病情,不必让患者知道

5、的应在办公室讨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给患者带来不安和心理压力。,床头交接班内容,交班护士:告知患者我们现在进行交班,使病人感到亲切和被尊重,向接班者交代病人情况(姓名、年龄、诊断、入院时间、原因、入院后阳性症状体征、目前治疗、护理存在问题及心理状况等)。 接班护士:询问患者,查看患者情况,安慰患者,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目前治疗护理注意事项、交代饮食、指导功能锻炼; 护士长:向患者了解入院介绍掌握程度,检查治疗执行情况、住院期间该注意的问题。,特殊检查与治疗病人的交接,检查治疗前:需查看病人的皮试、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检查前备药、用药情况。对于检查治疗后的病人,需查看病人的体位、肢体血

6、运或穿刺点敷料有否渗血,对检查治疗用药的反应。,转入、转出病人的交接,转入病人交接: 1、与转出科护士交接(听) 2、查对病人当日治疗完成情况及带入的药物 3、查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皮肤情况 4、查看转出科护理表格书写完成情况,若有疑问向转出科护士提出修正意见。 5、查看转科病人交接登记单,无误后签字。,掌握交班原则,一、巡视: 对危重、大手术后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交接班人员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班。 二、清点: 1清点麻醉、贵重药品的数量 2清点急救药品数量 三、掌握: 1掌握新入院病人 2掌握手术病人 3掌握转院、转科、出院病人,四、查看: 1看交班本 2看医嘱本 3看体温单 4看各项护理

7、记录单是否完整准确、有无遗漏或错误 五、检查: 1查新入院病人 2查手术前准备 3查危重、瘫痪病人 4查大小便及各种引流管 5查术后病人各项处置是否妥善、及时、有效、安全,护士交接班 十不交 十不接:,1 病人病情不清,不交不接 2 治疗药物不清,不交不接 3 危重病人床单不整洁,不交不接 4 病人输液外漏不处理 ,不交不接 5 抢救病人经过不清,不交不接 6 当班护理记录不完整,不交不接 7 新病人入院评估未完成,不交不接 8 病人特殊治疗未完成,不交不接 9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未观察,不交不接 10 病房药品、物品不齐,不交不接,案例分析,案例:,对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病人,不按时翻身,引起大

8、面积褥疮,经久不愈; 静脉输液漏出皮下,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感染; 小儿患者误吞瓶塞、异物,造成严重后果等,均属护理方面的过失。,案例: 某新生儿病房,由于交接班不细,遗忘暖气旁的新生儿,不哭不闹就无人过问,致使新生儿被暖气烘干的恶性医疗事故。 案例分析: 交接班制度执行不当、玩忽职守: 交接班不细,不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心中无数、遗忘医嘱、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等。,查对制度,内容框架,一.制定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二.分类. 三.每一项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

9、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查对制度的分类,1医嘱查对制度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3输血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对当日医嘱, 查对者须签全名。 2.医嘱不明要问清。对口头医嘱、医嘱不全、 未签名、不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 行。 3.抢救病人时的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 方可执行,并保留用后的空瓶,经两人核 对后方可丢弃,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 4.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2人核对。 5.每周总查对医嘱1次。查对者须签全名。 6.护士执行医嘱后一定要签字。,(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

10、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中查,服 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 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标签、失效时间, 如安瓿有裂缝或瓶口松动,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2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 安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 方可执行。,(三)输血查对制度,1.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 或溶血,并查看血瓶有无裂痕。 2.查对输血单与血瓶标签上的献血 者的姓名、

11、血型、血瓶号及血量 是否相符。 3.查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 血型及用血量。 4.与受血者的交叉配血有无凝集。 交叉配血报告必须两人核对无误 (两人签全名)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供血者血袋, 直到病人输血结束无不良反应后 方可处理。,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五不执行制度”,七对,对床号 姓名 药名 剂量 浓度 时间 用法,五不执行,口头医嘱不执行(抢救时除外) 医嘱不全不执行 医嘱不清不执行 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 自备药无医嘱不执行,案例介绍,案例1 2010年5月25日,传染病医院为17名麻疹患儿误输入已过期半年之久的“肌苷葡萄糖注液”,引发医疗纠纷。,案例2,

12、某医院妇产科护士,在执行“氯化钠灌肠”的医嘱时,没有按照查对制度的规定认真核查,将没有标签的试剂瓶中的液体顺手取来,当作氯化钠给病人灌肠。 结果病人迅速出现窒息征象,没来得及抢救即死亡。后经查实,无签试剂瓶中的液体是用以冲洗马桶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剧毒性化学试剂,可使红细胞丧失携氧功能,导致机体各脏器严重缺氧而迅速死亡。 该护士如果能执行查对制度,不盲目使用没有标签的药物,这起事故是完全可能避免的。,找找下面这些坏习惯我有吗?,找找下面这些坏习惯我有吗?,良好的查对习惯有哪些?,1、熟知环节、注重细节 2、按章行事 3、做事善始善终,下面这些好习惯你能做到吗?,下面这些好习惯你能做到吗?,端正护理工作态度 患者安全重于泰山,送给大家的话,课后题:,三查七对及五不执行制度的内容?,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