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036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与控制课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管理与控制,2007年4月19日,问题的提出,企业通过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制造出其他企业不能生产的产品,以满足顾客要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产品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的经营目标:盈利,利润的计算公式:利润=收入-费用,企业的策略:,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全力以赴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现有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法,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背景知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正确划分四个方面的费用界限,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当期,非当期,A产品,B产品,完工产品,在产品,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

2、核算的基本程序,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品种、批别和步骤,设置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期等选择,确定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确定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标准:,七种,成本核算流程图,领退料 凭证,其他 凭证,工资结 算凭证,材料费用 分配表,人工费用 分配表,折旧费用 分配表,动力费用 分配表,其他费用 分配表,辅助生产 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 成本分配表,制造费用 分配表,制造费用 明细账,基本生产 成本明细账,待摊预提 明细账,待摊预提 分配表,不可修复 废品损失 计算表,废品损失 明细账,废品损失 分配表

3、,完工 产品成本,企业规模与成本核算体制,中小企业,大型企业,集中核算,分散核算:班组、分厂和企业财务部门配合,传统核算方法的主要类别,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品种法:大量大批单步骤等,分批法:单件或小批单步骤等,分步法: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分类法:完工时同时产出多种不同产品,作业工序法:原材料消耗不同但加工过程相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实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预计生产300件,本月实际发生有关业务如下: 1、原材料采购和耗用:购进A材料16 000千克,每千克购价4.5元;B材料6 500千克,每千克购价9元。生产甲产品全月耗用A材料15 500千克,B材料6 300千克; 2、直接人工

4、工时和工资:直接人工实际工时为5 800工时,工资应付金额为34 800元,实际工资率为6元; 3、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本月固定制造费用22 000元,变动制造费用11 800元; 4、本月实际生产甲产品270件,期初无在产品,期末在产品10件,完工程度为50%,材料于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已售产品270件,每件售价820元,货款已收到。,甲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1、甲产品材料费用=15 5004.5+6 3009=126 450(元),2、甲产品人工费用=34 800(元),完工甲产品材料费用=270126 450/280=121 934(元),完工甲产品人工费用=34 800270/275=34

5、 167(元),3、甲产品制造费用=22 000+11 800=33 800(元),完工甲产品制造费用=33 800270/275=33 185(元),4、完工甲产品总成本=121 934+34 167+33 185=189 286(元),成本计算分配方法的评价,1、成本分配标准单一,信息不准确,2、成本信息过于笼统,不能够划分各部门责任,3、成本控制未纳入成本核算体系,4、成本信息不能反映当期经营效果,5、成本资料不利于生产经营决策,6、成本核算流程不够简化,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科学管理与标准成本法,适时生产与倒推成本法,先进制造技术与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标准成本法,在制定单

6、位标准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和运用一系列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账户归集、分离和分析实际产量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发生额,产 品 成 本,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差异,业绩计量、评价,期间费用,反馈 与 控制,直接 进入,分配 进入,或计入,标准成本的制定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消耗量,标准价格,实绩资料法,科学制定法,试制法,预定价格,正常价格,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定2,在计件工资制度下,计件工资就是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不存在标准作业时间和标准工资率问题。,标准作业工时,标准工资率,实绩资料法,经验估计法,科学制定法,计时工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7、,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性态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参照直接材料和人工的方法,固定制造费用:零基预算方式,基准生产能力选择,理论生产能力,正常生产能力,长期以销定产生产能力,短期以销定产生产能力,标准成本差异的分离与归属,差异的分离,差异的归属,投入法,产出法,全部列为期间费用,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标准成本差异的会计记录(分记法与单记法),分记法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注:假定标准成本差异全部列为期间费用。,实际 成本,实际 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 成本,单记法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标准 价格 乘 实际 购量,标准 价格 乘 实际 耗量,标

8、准价格 乘 标准耗量,标准工资率 乘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乘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乘标准工时,标准单位 成本乘 完工数量,标准单位 成本乘 完工数量,注:假定标准成本差异全部列为期间费用。,标准成本法实例(单记法),接上例,若甲产品标准成本表和费用预算表如下:,费用预算表,总工时6 000指产量300每件标准工时20,计算结果1,购入原材料标准成本和价格差异表,借:原材料 145 000 贷:材料采购价格差异 14 500 应付账款 130 500,计算结果2,材料数量差异计算表,借:在产品 126 000 材料数量差异 14 500 贷:材料 140 500,计算结果3,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9、差异计算表,借:在产品 27 5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 500 直接人工分配率差异 5 800 贷:应付工资 34 800,计算结果4,变动费用标准成本差异计算表,借:变动制造费用 11 800 固定制造费用 22 000 贷:各有关科目 33 800,借:在产品 11 000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600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200 贷:变动制造费用 11 800,计算结果5,固定费用标准成本差异计算表,借:在产品 22 000 固定费用能力利用差异 1 200 固定费用效率差异 800 贷:固定制造费用 22 000 固定费用耗费差异 2 000,计算结果6,产品完工成本和已售产品成本计算表

10、,借:产成品 180 900 贷:在产品 180 900,借:销售成本 180 900 贷:产成品 180 900,计算结果7,成本差异的结转 借:销售成本 8 100 材料采购价格差异 14 500 固定费用耗费差异 2 000 贷:材料数量差异 14 5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 500 直接人工分配率差异 5 800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600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200 固定费用能力利用差异 1 200 固定费用效率差异 800,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1,单记法下,企业可直接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分记法下,企业应首先分解标准成本差异,然后再分析标准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直接材料差异的产生原因

11、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产生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供应商的变化、采购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运输的变化以及包装上的变化等。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产生于:保养不好的设备、未经正规培训的工人、劣质的工作、不精确的原材料测量、原材料质量的变化、生产规格的变化等。,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2,直接人工差异的产生原因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产生于:生产工人工资水平的变化、个别工人的提升、使用不同的工人给工作流程带来的变化、由于缺勤造成的人员变化、使用学员或实习生等。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产生于:工作流程带来的变化、使用未正规培训工人、原材料质量的变化、使用保养不好的设备、由于缺勤造成的人员变化、使用学员或实习生等。,标准成本差异

12、的分析3,制造费用差异的产生原因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产生于:辅料动力的价格变化、机器设备的消耗变化以及分配方法的变化等。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产生于:工作流程的变化、原材料质量的变化、使用保养不好的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变化等。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产生于:预算不准、设备增减、会计政策变更等。 生产数量差异产生于市场需求变化、生产组织变化等。,标准成本法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全面贯彻“例外管理”原则; 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业绩考核; 有利于企业简化日常成本核算工作; 有利于企业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有利于企业加强日常成本控制; 有利于企业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标准成本法的不足,不足:,分配标准过于单一,

13、成本计算不准确,管理观念落后,未从市场出发安排企业行为,标准成本的制定工作量大,适用范围: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作业成本法,(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首先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以资源动因(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分配各种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成本;然后再以生产结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作业动因(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计算各种产品作业消耗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规则 在资源消耗与产品间引入作业,先将资源消耗分配到作业,再根据作业的消耗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产品。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14、作业成本法实例(部分),例:某部门负责原材料及零配件的存货控制,该部门全年的总成本为500 000元,主要为人力成本。该部门共有员工12人,6人负责管理外购零配件,3人负责管理原材料,还有3人负责将原材料分配到车间。企业今年外购零配件25 000批,原材料10 000批,共生产了5 000批产品。又知,企业今年生产A产品1 000件,由10条生产线装配而成,共耗用外购零配件200批,原材料50批。这三项作业的成本分配过程是:,1、将总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资源动因:作业人数,人均成本=500 000/12=125 000/3(元),接收外购零配件作业的成本=6125 000/3=250 000(

15、元),接收原材料作业的成本=3125 000/3=125 000(元),分配原材料作业的成本=3125 000/3=125 000(元),2、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作业动因:收货和发货的次数,接受外购零配件的单位作业成本=250 00025 000=10(元),接受原材料的单位作业成本=125 00010 000=12.5(元),分配原材料的单位作业成本=125 0005 000=25(元),A产品应分配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 =10200+5012.5+2510=2 875(元),单位A产品应负担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 =2 8751 000=2.88(元),3、传统成本计算结果,若已知企业全年耗用400 000个工时,其中A产品耗用了1 000个工时,则计算结果如下:,A产品应分配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 =500 000400 0001 000= 1 250(元),单位A产品应负担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 =1 2501 000=1.25(元),说明:产量低而复杂程度高的A产品所承担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在传统成本制度下被低估了很多。,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1,成本分配观,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2,过程分析观,资源消耗,资源动因,作业1,业绩计量,作业动因,作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