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950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与管理会计概述(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与管理会计,课 件,第 15 章,责任会计,翟淼,3,学习目标,1.了解分权管理模式和集权管理模式的特点。 2.熟悉责任会计产生的背景。 3.掌握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及建立责任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4.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的特征和考核方法。 5.掌握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制定方法和适用范围。,翟淼,4,15.1责任会计概述,15.1.1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一种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整套专门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管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

2、控制制度,是把会计资料同各有关责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翟淼,5,15.1.2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1.建立责任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 3.建立跟踪系统 4.进行反馈控制 5.考评工作绩效,翟淼,6,15.1.3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1.可控性原则 2.目标一致性原则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4.反馈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翟淼,7,15.2责任中心及其业绩评价,15.2.1责任中心的特点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责任中心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经济活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翟淼,

3、8,15.2.2成本(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是指成本发生的区域。由于在这区域内只能控制成本,故只对成本的高低负责。通常成本中心是没有收入的,因此,它无需对销货收入、收益或投资负责。 成本中心的适用范围最广,任何对成本负责的单位都是成本中心。例如企业内每一个分公司、分厂、车间、部门都是成本中心。而它们又是由各该单位下面的若干工段、班组、甚至个人的许多小的成本中心所组成。 企业中不进行生产而只提供专业服务的单位,如人事部门、总务部门、会计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则可称为费用中心,它们实质上也属于广义的成本中心。,翟淼,9,成本中心考核的重点,成本中心所计算与考核的是责任成本,而不是传统的产品成本。为了计

4、算责任成本,必须先把成本按其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两类。 所谓可控成本通常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成本中心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性质的耗费; (2)成本中心有办法计量它的耗费; (3)成本中心有办法控制并调节它们的耗费。 凡不符合以上三条件的,即为不可控成本。而属于某成本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即构成该中心的责任成本。,翟淼,10,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关系,任何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必须是该中心的可控成本。 最低基层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项目之和即为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基层以上的成本中心,它的责任成本就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该中心的可控成本项目之和;另一部分则是下属单位转上来的责任成本。 一个

5、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往往是另一个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下一级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对于上一级成本中心来说,则往往是可控的。,翟淼,1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就计算的对象来说,产品成本是按承担的客体(产品)计算;责任成本则按责任中心计算。 就计算的原则来说,产品成本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成本是谁负责,谁承担。 就计算的用途来说,产品成本反映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实施经济核算制的重要手段;责任成本则是反映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贯彻内部经济责任制,控制生产耗费的重要手段。 尽管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有显著区别,但就某一时期来 说,企业产品总成本与企业责任成本的总和是相等的。,翟淼,12,15.2.3

6、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区域。 利润中心适用于企业管理中具有独立收入来源的较高阶层。例如分公司、分厂等。 利润中心可分为自然形成的与人为划分的两种。 自然形成的利润中心 人为划分的利润中心,翟淼,13,利润中心的考核重点,对利润中心的考核重点是销售收入,贡献毛益总额或税前净利。 利润中心的产品可能是物质产品,也可能是各种类型的劳务。为了计算、评价与考核它们的经济效益,每个利润中心必须进行完整的、独立的变动成本计算或制造成本计算,以便算出销货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如贡献毛益总额或税前净利等。 对利润中心的评价与考核应以销货收入、贡献毛益与税前净利为重点,也就是应以业绩

7、报告为依据,来衡量其实际销货收入与销货成本是否达到目标销售额和目标成本的水平。,翟淼,14,15.2.4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又对投入的全部资金的使用效果负责的区域。 投资中心的适用范围限于规模和经营权力较大的部门,如事业部、分公司、分厂等。 为了比较准确地算出各投资中心经济效益,各投资中心共同使用的资产必须划分清楚,共同发生的成本应按适当标准进行分配,相互之间调剂使用的现金,存货等,应计息清偿。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责任会计的要求。,翟淼,15,投资中心的考核重点,投资中心的考核重点是投资报酬率与剩余收益。 投资报酬率是全面评价投资中心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性质量指标,它既能

8、揭示投资中心的销售利润水平,又能反映资产的使用效果。 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资产周转率) (营业利润/收入)(收入/营业资产) 公式的营业资产指经营应用全部资产的期初、期末平均余额。 从公式可以明显看出:为了提高投资报酬率,不仅应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增加销货,提高销货利润率;同时还应有效地、经济地使用营业资产,努力提高投资周转率。,翟淼,16,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所获得的营业利润减去它占用的营业资产按预期最低报酬率计算的资金成本(绝对数)的余额。 剩余收益营业利润 (营业资产预期最低报酬率) 这里的“预期最低报酬率”,通常可按整个企业各个投资中心的加权平均投资报酬率计算,也可以是企业

9、该投资中心所规定的预期的投资报酬率。,投资中心的考核重点,翟淼,17,15.3内部转移价格,15.3.1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在责任会计中,各责任中心相互结算所选用的计 价标准,叫做“内部转移价格”。便于管理部门 明确划清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借以充分调动 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 使管理部门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能建立在客观,公正和可比基础上。 使管理部门能根据各责任中心的会计信息进行部门决策,如关于扩充、缩小或停止某个责任中心的业务经营等。,翟淼,18,15.3.2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 凡成本中心相互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以及有关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的转帐,一般应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10、这里的“成本”通常是指“标准成本”或“预计分配率”。其优点是简便易行,责任分明,不会把供应单位的浪费或无效劳动转嫁给耗用单位去负担,有利于激励双方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凡企业内部的产品或劳务的转移,有一方涉及到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应尽可能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制订内部转移价格的基础。,翟淼,19,13,4、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是企业对中间产品内部转让 计价的一种标准。 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 和劳务都应该按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 其目的是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内部责任中心 的经营业绩。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后 所必须配套的一种机制。,翟淼,20,14,1、内部转移价格的作

11、用及制定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 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因相互提供产品或 劳务所采用的一种结算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的主要作用 有助于经济责任的合理落实。 使管理当局对各责任中心的评价和考核,建 立在客观、公正和可比的基础上。 保证各责任中心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 性。,翟淼,21,15,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应遵循的原则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内部转移价格 不仅对“买卖”双方责任中心有利,还必须符 合企业整体利益。 激励性原则。它要求使 “买卖”双方均有利可 图,能够客观公正反映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 绩。 自主性原则。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必须以 “买卖”双方自愿接受为前提的,只要一方不 同意,就不能成

12、立。,翟淼,22,16,2、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 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 协商决定的转移价格,翟淼,23,17,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就是直接以市场价格作为责任 中心之间中间产品或劳务的内部转移价格。 此法是假定企业内部各部门都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它们可 以自由地决定从外界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处于完 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并有客观的市价可供采用。 优点: “买方 ”责任中心可以同外部市场相比, “卖方”责任中心也是 如此。这是正确评价各个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经营成果,并充 分发挥其生产经营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13、 局限性:由于手续简单,往往比对外销售节约较多的销售费用和 管理费用,如仍直接按正常的市场价格计价,这方面的节约将全 部表现为 “卖方 ”的经营业绩,而 “买方 ”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因而其 结果不太合理。,翟淼,24,18,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 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就是在各中间产品或 劳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作为内 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也称成本加成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各责任中心之间转让的产品或劳务 处于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即中间产品或劳务没 有正常市场价格的情况。 成本加成一般按中间产品或劳务的标准成本加成。 成本加成法通常有按完全成本加成和按变动成本加 成两种做法。

14、,翟淼,25,19,完全成本加成法 完全成本加成法就是根据中间产品或劳务的完全成 本加上按一定的合理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作为内部转 移价格的方法。 优点:采用完全成本加成法能保证卖方责任中心有 利可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缺点:把卖方的功过全部转嫁给买方承担,从而削 弱了各责任中心降低成本的责任感;另外,确定加 成的利润率,往往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它 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双方业绩的正确评价。,翟淼,26,20,变动成本加成法 变动成本加成法就是根据中间产品或劳务的变动成 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作为内部转移 价格的方法。 变动成本加成法的主要问题是:(1)这种内部转 移价格会

15、使 “买方 ”过分有利;(2)由于对责任中心 只计算变动成本,因而不能用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 益对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3)如果无限制地 将一个责任中心的变动成本转移给另一责任中心, 将不利于激励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翟淼,27,2010复旦大学出版社成本管理会计,21,协商决定的转移价格 协商决定的内部转移价格是责任中心的买卖双方以正常的市场价 格为基础,定期共同协商,确定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作为 中间产品或劳务的内部转移价格。 采用这种价格的前提条件是责任中心相互转让的中间产品或劳务 应有非竞争性的市场可以买卖,在这市场内买卖双方有权决定是 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 协商定价应该由每个部门所

16、面临的机会成本来指导,只有当“卖方” 的计划成本比 “买方 ”的机会成本低时,才能达成协商价格。 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具体价格应当由 责任中心的买卖双方在其上下限范围内协商议定。 协商价格的缺陷是:在各责任中心的协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 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另外,当买卖双方难于确定内部转 移价格时,往往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裁定。,翟淼,28,22,3 、内 部 转 移 价 格 的 运 用 例111 南海石油公司有三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是利润中 心。其中,生产分公司从事油田的原油生产,运输分公司负责 原油管道的输送工作,精炼分公司专门将原油加工成汽油。假 设每个分公司的变动成本随着单一的成本动因变化。生产分公 司和运输分公司的成本动因分别是其生产和运送的原油桶数, 精炼分公司的成本动因是其加工的汽油桶数。每单位的固定成 本则是根据预算年产量,即生产的原油产量、运送的原油产量 及生产的汽油产量来计算的。 生产分公司可以以每桶104元的价格将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