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729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讲义(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发展小城镇 助推山西城镇化,转型期山西省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一、基本概况 二、发展思路 三、建设底线,汇报内容,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 2.国家宏观政策背景 3.小城镇建设意义 4.我省小城镇发展现状 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 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 7.成因剖析,一、基本概况,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 世界将有两大事件会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带来深刻影响: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 二是中国的城镇化。,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 未来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农村人口比

2、重,成为城镇化国家。 2008年: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5.7%,有6.1亿城镇人口,城镇家庭2亿左右。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60%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黄金时期。 2010年代: 正常情况下,城镇化率有望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5%60%。 如果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城镇化率可能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65%。,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 未来十年的人口流动趋势,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 未来十年我国城镇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和奠定,据建设部的统计数据,全国城镇人口从1991年的3.4亿人,到2004年的5.4亿人,增加了58%;城镇建设用地从1991

3、年的2.75万km2到2004年的6.4万km2 ,增加了133%。 随着总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规模将快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大,城镇新区不断诞生。,1.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人口增长驱使住房需求上升,旧城改造呈现人居高层化趋势,城镇空间格局急需重新构建,城镇内部功能结构面临转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1.27%,中国将进入城市时代。 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温家宝总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国家宏观政策背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

4、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温家宝总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推动山西科学发展的新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

5、组部李源潮部长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太原都市圈建设;大力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城市群;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快速、集约发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2.国家宏观政策背景,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建设,3.小城镇建设意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一头连着大城市,一头连着“大农村”,是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转移的“主战场”,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桥头堡”。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人口分别占全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65%和53%。大力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

6、化,对于走好走活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这盘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大战略,3.小城镇建设意义,一是有利于破除农民市民化的“三道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我国最大的结构问题。农民进城经常遭遇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进门被弹回来的“弹簧门”,进去又转出来的“旋转门”。要真正破除“三道门”,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蓄水池”的功能。资料表明,农民变市民的成本,大城市约为中小城市的2倍以上、小城镇的5倍以上,“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成本就更高了。加快推进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有效集聚产业、增加就业、吸附人口,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进而破解城乡

7、“二元结构”难题。,3.小城镇建设意义,二是有利于避免城镇化“三条弯路”,跨越“两个陷阱”。 世界城镇化大体走过三条弯路:以欧洲早期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以美加等国为代表的城市过度郊区化的路子,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过度发展一两个特大城市落入“城市化陷阱”的路子。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3000到1万美元阶段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总体进入城市型社会;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走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成功绕开“三条弯

8、路”,跨越“两个陷阱”。,3.小城镇建设意义,三是有利于优化“三生”空间,建设“两型”社会。 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地域辽阔,土地广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存丰富,仅山西、河南、陕西三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占全国总数2352个的25.4%。中西部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空间。加快发展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3.小城镇建设意义,四是有利于解决“三不”问题,统筹“两个大局”。 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是我国发展中

9、的突出问题。2011年,中西部城镇化率为44.2%,比东部低17个百分点。人均GDP2.8万元,比东部低47个百分点。加快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可以更加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就近吸纳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统筹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两个大局”。,4.我省小城镇发展现状,4.1小城镇基本情况 全省建制镇: 563个 县政府驻地镇: 85个 一般建制镇: 478个 乡: 633个,4.我省小城镇发展现状,4.1小城镇基本情况,据统计,全省小城镇(含县城关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799.85亿元,占全省的53.5%。,4.我省小城镇发展现状,4.2小城镇发展政策 山西“百镇建设工程

10、” 在全省选择200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予以重点扶持。以项目为依托建设城镇新区,按照市政标准建设和改造提升道路、供排水、供气、垃圾收集转运等设施和公园绿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文体活动场所、卫生院、商贸服务等公共设施,对镇容镇貌进行综合整治,建设现代化新市镇。,4.我省小城镇发展现状,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规模扩容加快,集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增强 20世纪90年代,全省建制镇镇区平均人口为4194人,年均增长率只有约0.6%,2000年后,建制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8年底,全省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扩大到6000人,年均增长率比上世纪90年代翻了一番。全省3万人以上的建制

11、镇5个,2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和乡11个。全省建制镇人口占城镇人口的17%,如果包括县城关镇,则比重接近50%。2002年停止审批新设建制镇后,全省建制镇总人口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建制镇吸纳的流动人口占全省流动人口的29%,小城镇发展转入了内涵式加速发展阶段,集聚和吸纳人口的优势不断增强。,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有363个镇编制完成镇总体规划,占总数的64%;,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有一定改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截止2008年底,山西省小城镇建成污水处理

12、厂64座,在建22座,已竣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89.925万立方米/日;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3座,在建16座,已竣工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达到2095吨/日;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设施水平分析详见表1)。县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329元和530元;涉农县(市、区)农村居民全部纳入新农合政策保障范围,参合率达到90.4%,小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表1 山西省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设施水平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资源的开发利

13、用加强,涌现出了一大批资源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色小城镇 近年来,许多小城镇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突出、产业成熟、经济发展快、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小城镇。 山西省有全国重点镇62个, “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镇100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个, 国家园林城镇1个,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1个, 山西省旅游名镇名村27个, 山西省旅游特色村镇35个, 山西省园林城镇1个, 山西省城镇化示范镇10个,5.我省小城镇发展特征,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全省乡镇企业依托能源、原材料优势,初步形成了煤炭加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轻工化工业、机械工业、农副产品加

14、工业等六大支柱行业,建成清徐暖气片、大同活性碳、阳泉耐火材料、永济冷冻食品、汾阳白酒、临汾运城造纸、临汾生铁、清徐榆次系列醋、介休孝义焦化、晋城铸铁管等十大企业集团和一批工业小区。近年来,山西省乡镇企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经济实力迅速壮大。2008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799.5亿元,同比增长16.42%;实现利润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17.18%。山西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8.4%,这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小城镇、小城市普遍萎缩,要素向中心城市流动明显。 全国县城1580个、

15、县城以外的建制镇19234个; 县城平均人口规模为8万人;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平均人口3.7万人; 超过5万人的镇,不足400个 。 我省县城84个(85个县中泽州县无独立的县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478个; 县城平均人口规模不足5万人;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平均人口不足0.6万人。,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小城镇平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比较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表2 中部六省小城镇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分析比较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

16、鉴(2008年),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表4: 全国百强县、千强镇分布情况,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表10: 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比较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1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仍很滞后,表11: 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较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2职能结构初级,集聚功能薄弱,全省建制镇人口规模统计表(2008年),数据来源: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年,6.我省小城镇存在问题,4.2职能结构初级,集聚功能薄弱 从职能来看,山西省小城镇主要有工矿城镇、集贸型城镇、依托大城市发展的小城镇、仅靠行政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