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417090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2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资料(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院放射科,影像设备,普通X线设备(照片、透视) CR、D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超声(A超、B超、M超、彩色多普勒)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 核医学(SPECT、PET),螺旋CT与普通CT比较,扫描、成像速度快(1sec) 容积成像(减少和避免隔、漏) 空间分辨率提高 多种2D、3D后处理 实现仿真内窥镜技术,螺旋CT3D图像,仿真内窥镜,螺旋CT与MRI比较,螺旋CT MRI (优点) (缺点) 扫描速度快 扫描速度相对慢 空间分辨率高 空间分辨率相对低 骨化、钙化敏感 骨化、钙化不敏感 (缺点) (优点) 单一参

2、数成像 多参数成像,有助鉴别诊断 单一断面成像 任意方向直接成像,有助定位 软组织分辨率低 软组织分辨率较CT高 受骨伪影干扰大 无骨伪影干扰 需造影剂 显示血管 不需造影剂可很好显示心脏、血管 有X线辐射 无放射性损伤 目前认为神经系统检查中MRI有其它检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5T磁共振功能优势,美国GE1.5T双磁共振机在软件方面具有并行采集处理功能,在硬件方面具有先进的体部、头颅、心脏八通道线圈和全脊柱线圈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清晰,,能够进行弥散成像(DWI)、脑功能成像、胆道水成像(MRCP)、泌尿系统水成像(MRU)、全下肢血管成像、心脏成像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奠定了坚

3、实的基础。,1.5T磁共振功能优势,新一代的GE1.5T磁共振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最新突破性专业技术,与原磁共振相比,通用公司以其卓越的性能在性噪比、扫描速度和分辨率三个最重要的方面进行了磁共振发展史上最重大的革新。 前所未有的扫描速度、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可以实现颅脑解剖结构、弥散功能、颅内血管等的高质量成像,还能够完成心脏、血管、肝脏、肾脏、胰腺、骨关节及软组织等诸多脏器成像;可以显示良好组织解剖结构,敏感发现微小病变,观察微小器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损伤的高级影像解决方案。其先进的应用软件系统对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胰胆管造影、泌尿路造影和椎管造影有着精确的诊断质量。 独有的实时

4、交互式成像软件:可实时得到扫描的层面图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扫描方式,代表着磁共振未来的发展方向。,CT和MRI增强的意义,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病变 确定病变范围 了解病变内部情况和周围关系 区别病变与水肿 了解某些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如MS),螺旋CT和MRI的临床应用,中枢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骨与关节 其它,神经系统的应用,发育不良与变异 肿瘤 脑血管病变 炎性病变 脑变性病 外伤,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结节性硬化 脑脊膜(脑膜脑 膨出) Chiari畸形 脑裂性空洞脑 先天性空洞脑 胼胝体发育不全 Dandy-Walker综合征 中线颅内脂肪瘤,

5、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多系统错构瘤,主要累积室管膜下,若累积III、脑室可出现脑积水。全人口占1 / 10万。 典型表现: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低 CT优于MRI CT表现:室管膜下多发结节性钙化,50%以上为双侧多发。,结节性硬化,结节性硬化,结 节 性 硬 化,脑脊膜(脑膜脑)膨出,颅腔内容物因先天性颅骨缺损而疝出颅外,成为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常见枕囟、眉间囟。前者包括硬膜和蛛网膜,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含脑脊液;后者还包括脑实质,甚至脑室。 临床表现:出生后即可发现颅外软组织肿物,质软有搏动。 MR、CT各具特点,CT可以显示颅骨缺损、膨出的软组织肿物。M

6、R可以显示膨出的软组织肿物并能分辨内容物结构,对颅骨缺损的显示不如CT。,Chiari畸形,Chiari畸形又称扁桃体延髓联合畸形,主要累及脑干和小脑,分三型。 型。小脑扁桃体下移入椎管, 脑室位置正常,44 56%合并脊髓空洞症 型。小脑扁桃体下移入椎管, 延髓、脑室拉长,几乎均伴有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 型。极罕见,具有型特征并伴有枕部及颈部脑膜脑膨出。 临床症状:延髓症状,马褂式分离感觉障碍,大小鱼肌萎缩等。 MR表现:颅底凹陷,齿状突移位,小脑扁桃体下移,延髓和脑室拉长,其它(透明隔缺如,灰质移位等),Chiari畸形型,Chiari畸形型,空洞偏右,脑裂性空洞脑(畸形),脑裂性空洞脑(

7、Schizencephaly)又称脑裂畸形,是一种大脑发育畸形,属神经元移行异常。 部位:额后、顶前皮质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多伴灰质移位。 MR优于CT,表现为额后顶前宽窄不一的CSF信号(密度)裂隙,由脑室面伸至脑内面,表面为灰质。横跨大脑半球的脑裂是本病的特征。,脑 裂 性 空 洞 脑,先天性空洞脑,先天性空洞脑(Congenital Porencephaly)又称脑穿通畸形,是由于胎儿发育过程中脑破坏所致的局部脑组织丧失。 部位:常位于额后、顶前,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相通。 MR优于CT,表现为额前顶后叶区CSF信号(密度)的囊腔,多为楔形,外宽内窄,与脑室脑沟相通,中线结构偏患侧。

8、,先 天 性空洞 脑,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发育不全包括胼胝体缺如和部分缺如,胎儿感染或缺血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重要原因。遗传也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原因之一。可伴有其它发育畸形,如脂肪瘤,脑裂畸形等。 临床表现:癫痫,智力低下等。 MR优于CT。矢状位显示胼胝体部分或全部缺如;冠状位和横断面显示双侧脑室额角“八”字分离,三脑室扩大上移。,胼胝体缺如并中线脂肪肿瘤,胼胝体缺如并中线脂肪肿瘤,胼胝体缺如,胼胝体缺如,胼胝体缺如,Dandy-Walker综合征,Dandy-Walker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又称先天性脑室正中孔、侧孔闭锁。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脑蚓部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后颅窝囊肿,约25

9、%病人小脑缺如,蚓部常并有其它畸形(如中线结构发育不良、灰质移位等)。 临床表现:主要见于婴儿和儿童,头颅前后径增大,囟门扩大,颅压增高征。,MR优于CT。表现为小脑蚓缺如或变小,小脑发育不全,后颅窝增大,脑室扩大、后移且与扩张的枕大池相通,脑室系统呈积水状,横窦和窦汇位于人字缝之上(此为本病典型表现)。,Dandy-Walker综合征,Dandy-Walker综合征,其它畸形和变异,灰质移位,灰质移位,巨脑回,颅面裂中线脂肪瘤,巨大枕大池,五、六脑室形成,脑血管病,脑梗塞 腔隙性脑损害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出血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Galens静脉瘤 烟雾病,脑梗塞,一、分类: 脑血量减

10、少梗塞 脑血质量下降,含氧量不足低氧血症性脑梗塞 (脑缺氧) 脑动脉阻塞性脑梗塞 血栓形成(82%):动脉粥样硬 化血管闭塞梗塞 脑动脉阻塞性脑梗塞分 栓塞(18%):颅外栓子阻塞 血管梗塞 病理:局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缺血 几种情况: 血管闭塞过程急,侧枝循环良好,可不出现梗塞。 侧枝循环不建立或形成不足,出现梗塞。 血管闭塞过程慢,侧枝循环不良,梗塞严重。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代偿,可不出现症状; 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大脑前后动脉不形成侧枝循环,大面积梗塞。 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侧枝循环存在,但形成不良,梗塞区大大缩小。 ( 转下页 ),血液动力性脑梗塞 病理:心搏出量下降,血压异常脑血

11、流量改变脑一过性或不可逆水肿和坏死。包括低血流性脑梗塞和高血压性性脑梗塞。 (早期发现、对症治疗、控制原发病症可以减轻和避免脑梗塞发生) 低氧血症性脑梗塞 病理:CO中毒、酒精中毒、过敏反应等HBO2低氧血症脑缺氧、梗塞。,二、脑缺血性脑梗塞的病生理基础 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维持脑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能量供应发生障碍(脑C没有储存能量的能力)。此后,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产生过量乳酸(含量16mmol / 100g时,脑C会发生致死性损害)。 脑组织缺血缺氧后,使脑内脂肪分解酶激活,脑内脂肪游离酸增加,加重对神经C的毒害。 脑组织缺血缺氧后,造成钙通道改变,脑内钙浓度增加,对神经C产生损害。,三、临

12、床表现:40岁以上为多,最多见于55 65岁。表现为头晕头疼及神经症状,部分病人有呕吐、昏迷和三偏症状,重者表现为意识丧失,两便失禁,瞳孔散大甚至脑疝。 四CT和MR检查 CT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仍有一定限度,大约有20%出现漏、误诊,一般在发病1624h后明确诊断。MR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较其它影像学设备有明显优势,不仅能早期诊断脑梗塞,而且能显示CT不易发现的小脑、脑干梗塞。根据统计,发病24h内的脑梗塞90%以上能被MR显示,而CT仅显示60%左右。MR功能成像更具优势,包括弥散加权(Defusion imaging)、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CT和MR表现,左大脑

13、中动脉梗塞(动脉炎所致),多发脑梗塞,左小脑半球梗塞,右枕叶区脑梗塞,左颞叶区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指在脑梗塞基础上原梗塞灶内发生出血。 病理: 闭塞动脉血栓自溶或抗凝治疗后破裂(继发性);动脉闭塞不全,部分梗塞后又有血液流入(原发性);相应静脉闭塞,淤血返流(继发性);梗塞区毛细血管大量开放,通透性增加和破坏(继发性);侧支循环形成后血液流入梗塞区(继发性)。 部位:一般在皮质深部,常见于深层皮质和最深的脑回皱折处。由于多为斑片状出血,因此与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临床表现:脑梗塞后症状再次加重;仅有脑梗塞症状;少数人症状改善。 CT表现:中心型。出

14、血位于梗塞中心,显示混杂密度,即在低密度内有高密度。此类往往梗塞面积较大。边缘型。出血在梗塞外周,量较小。以上一般兼而有之。 MR表现:早期不如CT敏感,亚急性期典型,其改变大致同后面介绍的脑出血。,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血性梗塞,出血性梗塞,腔隙性脑梗塞与脑腔隙,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中线周围直径15mm的小灶梗塞,主要位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桥脑。一般不涉及视放射,胼胝体和脊髓。 脑腔隙是指脑实质内含脑脊液的潜在腔隙,产生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塞和其它血管病变引起的腔隙病变,腔隙性脑梗塞占92%以上。 病理:腔隙性脑梗塞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等微循环较少的小动脉末端,范围较小

15、。一般在2 3 mm,可大到15mm或更大。,临床症状:常见纯运动或纯感觉或二者兼之的功能障碍,部分伴失语。约20%表现为TIA。 MR优于CT CT表现:腔隙性梗塞较小时(23mm)不易发现(主要是指普通CT),CT发现腔隙性梗塞一般在48 72h后,形态上多为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般15mm,多数伴脑萎缩。位置多在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桥脑。一般不强化。 MR表现:可以较早和较多发现腔隙性梗塞,尤其桥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右豆状核腔隙性脑梗塞,左丘脑腔隙灶,多发性梗塞,脑干腔隙性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引起脑静脉回流障碍和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 病因:非感染性(外伤、严重贫血、妊娠、严重脱水等)和感染性(头面部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等)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一是局灶性神经症状,如肢体瘫痪、抽搐、颅神经麻痹等。二是全身症状,如发烧、意识障碍、头疼、呕吐等。,MR优于CT。 CT表现:可见硬膜窦、脑表面静脉和深部静脉密度增高。+C后显示闭塞静脉、硬膜窦区脑皮质强化(由于V回流障碍和BBB破坏所致),有的还可见特征性的“空三角征”即表现为“”硬膜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