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706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一节 审计的重要性,含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合理保证 重大错报 所有重大方面 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一、如何理解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 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 。 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如企业的规模大小) 审计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

2、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二、重要性的运用,(一)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重要性的估计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 (1)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指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检查财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2) 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者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二)审计重要性的评估原则,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兼顾审计效果和效率 同时结合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及性质 考虑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范围 从财务报表和账户交易两个层次加以考虑 贯穿整个审计过

3、程,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运用,(一)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 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3000元风险 6000元风险。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二)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及业务性质。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会计报表项目的性质(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

4、系。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变动比率法 税前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选取最低者作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会计报表尚未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根据期中报表推算或按上年度修正后确定,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可见,确定重要性水平在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后)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四)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

5、平,通常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重要性的基础; 在复式记账法下,一笔影响利润表账户的错误也同时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相应账户的正确定,因此,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账户可容忍误差的控制,可以达到对利润表账户可容忍误差进行控制的效果,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各账户或各类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程度 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各账户或各类交易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假定被审计单位的总资产构成如下表所示,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时确定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即312 000元,这说明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为312 000元,审计人员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资产账户

6、,如下表所示:,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不是一直不变的 错报或漏报的汇总 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影响到审计意见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小结:,确定、修改、运用重要性:随着审计工作的进展,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所获得的新信息等因素更新重要性。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重要性水平评价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案例分析题 1、注册会计师对ABC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的有关财务报表项目金额见右表:,该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波动较大,因此销售与盈利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但总资产比较稳定。 要求: (1)如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作

7、为基准,百分比分别为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0.5%、1%、 0.5% 和5%,请代注册会计师计算确定ABC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请列示计算过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原则:1.选择相对稳定的基准 2.选取较小者作为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第二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审计风险有“审计前风险”和“审计后风险”之分。前者是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审计风险(现实、实际,与重要性水平反向变动),后者是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审计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理想、目标,不变)的上限。 2

8、.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后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3.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目的就是将面临的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水平以下。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际的检查风险=审计后风险 即:希望这个审计后风险不超过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中错报的多少)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发现错报的能力),(一) 审计风险概念,重大错报: 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或性质严重。 该处的重大错报是指已审后的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不恰当审计意见:,已审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无保留审计意见(不恰当),1.

9、含义: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 审计失误与审计风险不同 不能完全避免,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观风险:可以控制,客观风险,审计风险不可能降至为零!,审计风险的特征,审计对象的复杂、范围广泛 现代审计技术固有局限:抽样审计,审计风险可以控制,审计风险与审计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责任心、职业谨慎态度有关,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不同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会产生与之相应的审计风险,并影响最终的审计结论,审计风险构成要素,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或相关认定在审计前(审计前风险)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

10、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该层次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 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具体认定 (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该类风险与某类交易、事项,期末账户余额或财务报表披露相关。该层次风险的评估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检查风险与审计程序直接联系。审计程序通常是针对具体交易、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实施的,故检查风险通常只有认定层次而没有财务报表层次。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

11、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2.检查风险: 某一认定存在错报,且该错报单独或 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发现这种错报 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在既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1)这两种风险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2)用数学模型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个模型也就是审计风险模型。确切地说: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例如,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重大错报风险为25%,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 在实际应用中,下列形式更加有用: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小结,审计风险是既定的可接受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不能控制但能识别,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可以控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