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7023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xyyzygp,在新疆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民族乡,是塔吉克族人时代居住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边境小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位塔吉克族老人介绍说,他家里养了150多只养,4头奶牛,每天都能喝上新鲜的牛奶;每年都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通往山外的路不好走,到县城近70千米的路程一般要花费8小时,如今,路修好了,只要1小时就能到县城;以前,乡里的通信设施落后,联系不方便,如今,全乡三分之一的人有手机,放牧空闲时可与外地的家人通话;以前,一到晚上,整个乡里一片漆黑寂静,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

2、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请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变的原因。,探究与共享,变化: 饮食更加有营养了、收入增加了、出行更方便了、通讯更便捷了、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人民生活已经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原因: 新疆这个民族之所以发生巨变是因为我国制定和实施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等。,提示,“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邓小平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用“小康”来概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现阶段,“小康”实现程度及未来发展趋势已经衡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翻两番”到“小

3、康社会”,“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翻两番与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小康的提出及其意义,A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B意义: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

4、的伟大行动纲领。,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意义,A历程: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小康的成就,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总体小康水平 小康的提出及其意义,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意义,总体小康的成就,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排世界第六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

5、电视机等到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A历程: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成就: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C意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

6、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意义,(1)总体小康水平 小康的提出及其意义,低水平,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有什么的特点?,水污染,环境破坏沙尘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材料 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 200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1 ;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

7、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 截止2004年月,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806万人; 2003年全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2007年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增加到1.95亿人,这与有着13亿人口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比极不相适应;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 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教育问题上,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以1个儿童1年学杂费450元计算,近300万因贫困造成的失学儿童1年教育经费需10多亿元。,以上图片和材料主要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有什么的特点?,不全面,山区落后的教育,我们也想上学,先进的教育设施,贫穷的孩子,幸福的孩子,农村,

8、城市,材料: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为93.18%。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2000年,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除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外,还有行业收入等差别),以上图片和材料主要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有什么的特点?,发展不平衡,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3)总体小康的特点:,不全面,是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

9、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温饱、小康已实现)(2000年),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化,生活比较富裕)(205

1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承上启下,(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党的十七大,(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

11、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12、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2010居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015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算一算:如果要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应该增长多少? 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13、增长资料,分析实现翻番目标的可行性。,探究与共享,如果实现“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需增长7.2%。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翻一番的目标,今后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为7%就可实现。另一个“翻一番”,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比上一年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7%,就可以实现翻一番目标。 结合查阅的资料分析即可。,提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

14、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成为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项具体经济指标,(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是就是全国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

15、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程度,2008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达到835,东北地区为776,中部地区为724,西部地区只有663。北京和上海的实现程度已达90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广东省,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2010年总体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 2017年福建要实现全面小康。到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

16、两番,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目标全面实现。,课堂小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美好远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要求的具体内容,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体小康的成就,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 A. 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B,课堂练习,2.我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 ) A.刚解决温饱问题,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B.达到了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了“三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