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7017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讲义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 现;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美好远景;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 新要求。,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全面理解课本85-87页内容,思考总结下列问题的答案,7分钟后检测。 1.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表现?特点? 2.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时间?特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_的发展过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 1991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总

2、体小康),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 1981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主要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究活动: 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 (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一、总体小康,1、成就,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

3、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表现),20012010年我国GDP的情况(万亿人民币),注:1978年我国GDP为3645亿元,什么是GDP?(国民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或者总量指标,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国界为标准,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微观上看,一、总体小康,1、成就,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现),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社会是否还存在不足?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概括出总体小康的不足。,2010

4、年世界GDP排名,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一、总体小康,2、不足,低水平,这是他们的课堂,被黑色巨龙笼罩的村庄,教育、社会保险、资源环境生态的资料和图片反映了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不全面,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小康基本处于生存型消费,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1、图片反映了什么?,城乡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2、收入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3、这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发展很不平衡,“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

5、2010年我国各地人均收入比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一、总体小康,2、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费结构有待完善,社保不健全,资源环境问题有待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有很大差异,且这些差距有扩大趋势,总体小康,低水平 不全面 不平衡,全面小康,高水平 全面的 平衡的,特 点,特 点,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6、的国家 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的国家,十七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二、全面小康,1、全面小康的目标,2、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GDP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自主创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优越性?),(新农村,城镇化人口),二、全面小康,2、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更充分,社保体系更健全,收入分配格局更合理,建设生态文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节约资源,保

7、护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成就,微观,不足,美好远景,宏观,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经济建设新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过程 是不平衡的,(特点),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B C D,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当堂训练,B,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意味着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 ( ) 更加注重发展的速度 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 更加注重发展的程度 更加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A B C D,D,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成绩,宏观,微观,2.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课堂小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