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655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汇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学概论,1,人类学,Anthropology,人类学概论,2,第十一章(上) 婚姻,人类学概论,3,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性别与社会性别(课本256页) 1、性别 性别(sex),称之为“自然性别”或“生理性别”,是指与生殖直接有关的解剖、生理、行为特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不同生理结构的“男人”(male)或“女人”(female)。 2、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不同文化赋予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为准则、表现形式及象征意义等 所有的社会男和女的角色的划分有着显著的文化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称为性别角色 .,人类学概论,4,二、社会性别中的女性角色,法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

2、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第二性”。 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个重大的负面评价: 第一是将女性视为万恶之源。 第二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庸 在东方,歧视女性的现象更为严重 。 女性品德二元对立模式的标准的制定者和裁决者是谁? 男性,人类学概论,5,三、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社会性别话语在制造对女性的规范的同时也在制造对男性的规范。 对于社会性别提出反思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提出: 其一,主张以权力取代社会性别。 其二,批判了社会性别中的二元论,强调多元论和不同性 ,批判以往的共同性的社会性别,成了

3、后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人类学概论,6,第二节 婚姻的定义及功能,一、恋爱 恋爱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生物性的一种表现 。 恋爱是人的文化性的一种展示。,人类学概论,7,二、什么是婚姻(课本261页),婚姻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 婚姻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建立在性关系基础之上的异性(男女)之间的社会契约。 把同性婚、冥婚等形式视为婚姻的变异形态。,人类学概论,8,三、婚姻的功能,婚姻作为得到一定社会文化认可的两性的结合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 1、经济互助 婚姻的经济互助功能在于它将在劳动上互为补充的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 。,人类学概论,9,根据民族志的资料,在资本主义

4、以前的社会中,男女分工的情况大致如下: 男 女 打猎、捕鱼 采集食物 畜牧 产品加工 伐木 炊事 采矿 缝纫 金属冶炼和加工 制陶 犁耕农业 园圃劳动,人类学概论,10,2、繁殖和抚育后代 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乃是婚姻最主要、最显著的目的。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 婚姻是抚育后代的保障。 婚姻还为下一代提供了合法的社会地位.,人类学概论,11,3、保持社会的稳定 婚姻可以将性行为局限在夫妻之间,从而为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方案。 在某些社会中,制约性关系的准则与制约婚姻的准则是有区别的。但总的情况而

5、言,婚姻为性关系提供了一种社会规范和准则,限制了性行为的对象,从而有利于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人类学概论,12,4、增进人群集团之间的联合 婚姻关系,即两个集团之间互为嫁娶,为这种联合提供了一种血缘以外的补充手段。 例如: 如果相邻两个人群集团产生了矛盾,消除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联姻的手段。 在阶级社会里,联姻更是密切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政治派别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人类学概论,13,第三节 乱伦禁忌与婚姻的分类,一、乱伦禁忌及其人类学的解读 所谓乱伦禁忌,是指禁止某些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或进行婚配。特别是在亲子之间和兄弟姐妹之间禁止婚配。 摩尔根的近亲婚配论 :对后代不利 韦斯特马克的

6、本能论 :对亲密关系反感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论:社会规范体系维护 列维-斯特劳斯的交换论: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系统 弗洛伊德的心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弑父理论),人类学概论,14,二、婚姻的分类,1、外婚制与内婚制 内婚制是指婚配双方必须同属于一个社会集团,外婚制则与此相反,即婚配双方必须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人类学概论,15,2、指定婚和优先婚 在某些社会中,经常规定某人在娶妻时,应当优先在某一类亲属中选择女子;反过来女子择夫也应首先考虑某一范围的男子,这种婚姻称为优先婚。 如果这种规定是强制性的,则称为指定婚。 常见的属于这类婚姻的有交表婚或平表婚、续嫁夫兄弟婚及续娶妻姊妹婚等。 续嫁夫兄弟婚和

7、续娶妻姊妹婚流行相当广泛。默多克曾经对当代185种民族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实行续嫁夫兄弟婚者有127种,而实行续娶妻姊妹婚者比例亦与之相似。,景颇族,人类学概论,16,3、单偶婚和多偶婚 一个丈夫和一个妻子的结合,即所谓单偶婚,或一夫一妻制 。 单偶婚并不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普遍。1973年,布古格伦和戈林鲍姆重新分析了854个社会,再度证实严格的单偶婚只占其中的16,另有39的社会基本上实行单偶婚,但同时存在少数的一夫多妻婚。,人类学概论,17,在世界上很多民族中,都允许一个男子同时娶一个以上的女子为妻,这被称为一夫多妻婚;作为一夫多妻婚的反面,还存在一妻多夫婚,即一个女子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的丈

8、夫。还有所谓群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子在同一时期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子成婚。这三种形式在文化人类学上又称多偶婚。 一夫多妻婚:统计数字表明,它是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种制度。在布古格伦和戈林鲍姆统计的854个社会中有83的社会存有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 最典型的实行这种婚制的社会有古代的希伯来、中国和印度。近现代的非洲、中东及亚洲某些区域也保存了这种传统。,人类学概论,18,第四节 婚仪与居制,一、婚仪 婚礼是婚姻开端的标志,其目的在于向大众宣布婚姻关系的建立,同时又是为了取得社会文化的承认。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

9、礼”。 古代汉族“亲迎”还有种种独特的习俗,像“铺房”、“撒谷豆”、“哭嫁”、“障面”、“新娘足不履地”、“跨马鞍”、“举火”、“拜堂”、“交杯”,“闹房”等十俗。,人类学概论,19,二、居制 居制指结婚后夫妻出于亲属关系等方面的考虑而采取的居住原则。 1、单方居 (从父居、从母居、从舅居) 从父居,是已婚夫妻与丈夫父亲的亲属一起生活的居住模式。(据默多克的抽样调查,在世界范围内565个社会里,约有67的族群实行这种制度,因而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婚后居住原则。 ) 从母居,是已婚夫妻与妻方亲属一起生活的居住模式。 (在默多克的调查资料中,实行此种制度的族群约有15。) 从舅居,即已婚夫妻与

10、丈夫母亲的兄弟(丈夫的舅舅)一起生居的居住模式。 (这种居住制较从父居和从母居少见,世界上约有4的社群采用。),人类学概论,20,2、两可居-指的是已婚夫妻可自由选择从父居或从母居的居住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约占所有社会的7。) 3、新居制-已婚夫妻在一独立地点建立新家而与双方的亲属均无关。在默多克的调查资料中,世界上只有约5的社会实行此制。 另外,还有双居和原居的模式,即婚后夫妻双方仍各自居住在原来的家庭中,如我国云南永宁的摩梭人中,有所谓“阿注婚”的习俗,以及南方许多族群中流行的“不落夫家”习俗,都是属于双居和原居。,人类学概论,21,第十一章(下) 家庭与亲属制度,人类学概论,22,第一

11、节 家庭,一、家庭的概念 (一)什么是家庭 我国现行汉语词典通常将“家”解释为:“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家庭是一种社会集团,以共同的住处、经济合作和繁衍后代为其特征。它包括了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其中至少有一对可以发生由社会认可的性关系,以及这一对男女亲生的或收继的儿女。(课本265页),人类学概论,23,(二)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功能最为齐全的组织之一,它能够满足人类的多种需要。 家庭主要功能有:生物的、心理的、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娱乐的、宗教的等。 婚姻的缔结可导致家庭的建立,家庭之内也包含着婚姻的关系。(但二者也会分离

12、 ),人类学概论,24,(三)家庭的起源及其发展 1、家庭的起源:生物的因素、心理的因素、社会的因素等。,人类学概论,25,2、家庭的发展 淡化论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导致家庭的许多功能逐渐淡化和消失,因为一些社会组织或机构代替家庭发挥着原本由家庭具有的功能。 消亡论将淡化论推向极端的观点。 改革论家庭是社会的天然基础,不可能消亡,人类也需要在家庭中进行感情交流及巩固亲缘纽带。社会发展的意义在于改善家庭生活。 另外,还有家庭振兴论、循环论、人工家庭论等。,人类学概论,26,二、家庭的类型,(一)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 没

13、有孩子的夫妻组成的家庭自然也是核心家庭。 从核心家庭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两个不同的核心家庭。一个是出生家庭,另一个是生育家庭。,每户平均人口数: 宋熙宁十年(l077 年)为2 .16 口; 元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为4 .4 口; 明万历六年(1578 年)为5 . 7 口; 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为4 . 89 口。,人类学概论,27,(二)扩大家庭 1、什么是扩大家庭 如果一个核心家庭的夫妇在他们的直系和或旁系的家庭扩张方面,总共有两个以上的核心家庭,这类家庭称为扩大(扩展)家庭。(课本266页) 如果说核心家庭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横向的夫妻关系,在扩大家庭中起主导作用

14、的则往往是纵向的亲子关系。,人类学概论,28,2、扩大家庭的分类 扩大家庭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类型 (1)小型扩大家庭,有时也叫做主干家庭,是三世一支。 (2)中型扩大家庭与小型扩大家庭一样是三世,但却不止一支,而是三世多支。 (3)大型扩大家庭是超过三世的多世多支家庭。,英 国 六 世 同 堂,人类学概论,29,据清赵翼陔余丛考 卷三十九累世同居”条曰:“世所传义门,以唐张公艺九世同居为最,然不自张氏始也。” “江州陈氏宗族七百余口,每食必共坐;犬百余亦共牢,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人犬皆同居且都讲礼数,真令人叹为观止。,人类学概论,30,(三)多偶婚家庭,多偶婚包括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两种婚

15、制等。多偶婚多数情况是在一段时间内有相对固定的配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人类学概论,31,(四)其他家庭,1、联合家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家庭,通过某种关系而结合在一起。 2、网络家庭是一些子女在结婚后组成了独立的核心家庭,但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家庭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轮吃型家庭又称“条件的主干家庭”,人类学概论,32,第二节 亲属关系,一、什么是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和婚姻、家庭一样,虽然都有其生物性的基础,但在本质上却是社会文化性的。 在人类学中,亲属关系或亲属制度,指的是社会文化中依据血缘、姻缘等方面的联系以确定个体及群体的地位并常用来支配诸如婚姻、继嗣、居住等问题的复杂规则,它

16、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亲属关系的分类 1、血亲,即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 2、姻亲,即由婚姻的缔结而导致的亲属关系。 3、虚拟亲属, 就是不经血缘或姻缘联系而构成的亲属,即民间所说的干亲。如:收养、结义、攀亲等。 虚拟亲属现象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在亲属选择上的社会文化本质。,人类学概论,33,人类学概论,34,三、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对人类的亲属称谓,摩尔根提出了类分式和叙述式两大类。前者指全部或部分地不分直系旁系而用同一称呼去指称某些亲属。后者指对不同的亲属分别以不同的称谓描述。 进入2O 世纪以来,人们又提出对亲属称谓的新的分类法。 例如: 英国的里弗斯对摩尔根的二分法进行修正变为三分法。 美国的罗维和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