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6344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概述(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1,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一. 基本内涵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期,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期,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期,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社会,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会,3,以农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型工业),第三产业,

2、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4,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5,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工业的迅速增长,非

3、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 电子工业)。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6,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的。,7,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 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 改造、武装传

4、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 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8,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9,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10,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 人均GDP:沿海地区2000年10722元,比工业化中期阶段8832元的标准高出21.4%。

5、就业结构:沿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4.7%,已低于50%。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农业比重仅为12%。 制造业结构:2000年沿海地区重工业占56.9%,轻工业占43.1%。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深加工工业又占74.1%,基本上建立了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1,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 其中,中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后期,西部则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刚刚进入到工业化初期阶段。 人均GDP: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974元和4567元,低于工业化中期8832元的水平,而高于工业化前期4416元的水平。 就业结构: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就业

6、比重仅为43.3%和37.9%,未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50%比重,但是高于35%的工业化前期门槛标准。 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9.5%和21.3%,远高于工业化中期9%的指标,但是已经达到21%的进入工业化前期条件。,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常见分类: 两大类结构 (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 农轻重结构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三次产业结构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 ,14,一.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

7、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1. 三次产业的划分 克拉克的划分 中国的划分,15,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Clack,英国,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 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16,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电力、供排水等。,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 农业 (包括种植业、 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

8、蒸汽、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17,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18,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1.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势。,19,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20,2. 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 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GDP的比重和吸收就业的份额不断下降;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财

9、富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更快。在工业化后期,两个指标会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上升,其中工业化中、前期,后者上升速度更快。,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21,比重(%),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22,比重(%),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日本工业化进程,日本国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用近10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 工业革命始于明治维新 (1868)后,采用欧美技术建立装备制造工厂; 19世纪后期(1880),发展资本主义,推进私有化,棉纺织工业得到大力发展

10、; 进入20世纪,通过掠夺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电气、钢铁、机械、造船); 二战后,经济遭受重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重新发展加工业;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重新占据优势。 20世界90年代,结束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3,美国工业化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历时近200年,现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独立前后是农业大国,首先发展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逐步实现向机械加工业转变,南北战争前基本建立起近代机器制造业; 战争后,机器制造、钢铁、煤炭、汽车等工业

11、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逐渐代替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极大促进美国工业向高加工工业发展,并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24,1. 基本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5,三.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1. 基本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2. 第二因素: 各产业的技

12、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26,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变化,27,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 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三产业: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进入温饱型生活后,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幅上升。 可用

13、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品支出总金额。 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 极其富裕:20%以下 富裕:20%-30% 相对富裕:30%-40% 小康:40%-50% 温饱:50%-59% 贫困:60%以上,28,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29,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30,城市,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农村,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反弹,31,第8周内容复习,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三次产业的划分及演变规律(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

14、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各产业技术结构特征差异 ) 讨论题:中国恩格尔系数反弹的主要原因?,32,2. 第二因素: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作用机制: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感应也不同。 主要表现: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变化。,33,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农业 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 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较弱; 农业投资存在 “报酬递减”规律,在GDP中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进步

15、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的有限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4,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工业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二产业影响巨大,使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GDP贡献最大的部门。,35,莫尔:“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 1983年,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10硬盘售价为3000美元,约30万美元/; 1995年,IBM1.2硬盘售价为250美元,约208美元/; 2006年夏,中关村三星80硬盘售价775元人民币,相当于1.25美

16、元/。,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第三产业 服务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 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GDP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 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36,二.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这里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37,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 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38,2000-2007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2000年=100),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重工业增长仍然快于轻工业。,霍夫曼系数,霍夫曼指数(德)被用来衡量重工业化程度。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一指数不断下降。,39,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