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1333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培训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健康,张权,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理论 四、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人格的定义,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功能性,什么是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关于人格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阐述 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等。 理论的出发点或者侧重点不同。,三、人格理论,1.气质理论 2.特质理论 3.类型理论 4.心理动力学理论

2、5.人本主义理论,三、人格理论,1.气质理论,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2.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卡特尔: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大五人格: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一)、特质论(trait),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人格特质进

3、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例如,学生考试、当众回答问题等情境,出现内心不安、语无伦次等反应,这些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为表面特质。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根源特质焦虑。,3、“五因素模型”大五因素模型,词汇学方法,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大五因素模型”(big five factors model)。,五个因素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开放性(openness):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 富、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

4、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等。,大五人格现在可以通过“ 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来评定。 吸毒者人格特质的诊断 神经质方面 高分: 宜人性 低分 责任心 低分 外倾性与非吸毒者相似,但吸毒者表现出更大的刺激(兴奋寻求倾向。 总之吸毒者表现:焦虑、敌对、压

5、抑、不信任他人、冲动、责任心差特征。 治疗:与病人建立情感的联系。,大五人格模型的应用,3.类型理论,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3.类型理论,福利曼和罗斯曼:AB型 荣格:内外向 霍兰德: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九型人格:1.完美型,改革者;2.助人型,帮助者;3.成就型,促动者;4 .艺术型,艺术家;5.智慧型,思想家;6.忠诚型,忠诚者;7.活跃型,多面手;8.领袖型,指导者:狮子;9.和平型 星座: MBTI,荣格:内外向,荣格根据“心理倾向”把人格划分两种: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

6、人格: 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 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4.心理动力学理论,层次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发展模型: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而非静态的一种解剖式的人格结构。 早期理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后期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婴幼儿时期人格发展的重要的阶段,出生到6岁,人格的基本模式大致形成。 人格的发展分为五阶段,每个阶段

7、都有其特点和特殊的问题。必须解决。 泛性论为基础,性本能的冲动对人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发展极端重要。 (广义的性: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1 口腔期:(0-1岁),性冲动发泄的区域是口腔 08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吸吮和吞咽活动。 812个月,性快感来源于咬、咀嚼和吞咽活动。 防止儿童本能需要过分满足或者受挫。 过分满足,产生固着,成人沉溺于吃、喝、抽烟;挖苦、讽刺他人。,2 肛门期。(13岁),性冲动发泄的区域是肛门。通过肛门排泄粪便解除压力获得快感。 父母与儿童之间产生冲突。父母排便训练,养成卫生的习惯。儿童应付环境的能力增强。 对大小便的训练过分严厉: 后果:过分整洁、吝啬、小气、守规矩,对时间和

8、金钱的严格预算。 若大小便控制受母亲过分夸奖: 后果:形成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慈善博爱的行为。,3 前生殖器时期(36岁) 对人格发展最重要的事件是儿童心中产生了对父母的情绪冲突。 男孩出现欧底帕斯情结:恋母妒父 女孩出现爱莉克拉情结:恋父妒母 在解决恋父和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男性或者女性的风格,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了超我。,4 潜伏期(612岁):,性冲动暂时处于潜伏状态,性兴趣被其它的兴趣如知识学习代替。 儿童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格中自我和超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5 生殖器期:(13、14岁以后):,青春期之后,儿童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人格

9、发展的最后阶段。,5.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自我实现 潜能发挥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四、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 6.学校教育因素,四、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也就是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自我调空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作出遗传对人格作用的简要归纳如下: 1.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

10、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

11、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12、特征。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依(Mackinnon

13、,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中国也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溺爱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另外,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多研究说明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另外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例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发生反社会行为。总之,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6.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常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教师的气氛中,学生常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的公正性对学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教师的期望引起的效应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另外,学校是同龄群体聚集的场所,同伴群体常对人格的形成起到巨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