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411847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年级三模文综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

2、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2.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抑商措施,造成汉兴以来迅猛发展的私营商业遭到抑制和打击。不过,从一些材料看,

3、仍有商人勾结官吏,囤积贩卖,贱收贵鬻而牟取暴利。如居延汉简记载:“(商人)同安粜粟四千石,请告入县官贵平贾(价)石六钱,得利二万四千。”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实施B. 官商勾结不利于维护统治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抑商措施,但仍有官商勾结的现象存在,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封建王朝维的经济基础不利的,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商业活动是在宋代才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汉

4、代的商业发展,学生根据相关史实即可作出判断。3.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达木盆地所出土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简况。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A. 唐朝实现

5、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B. 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C. 佛教必定是经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D. 道教受到当地商人的热烈追捧【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既有来自中原和西藏地区的物品,又有来自西方的物品,这说明柴达木盆地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故选B。公元619年,唐朝设置鄯州刺史控制青海,到了6世纪中叶,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青海又为吐蕃所管辖,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实现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排除A;佛教的传入有陆路又有海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提到道教的物品仅为一样,由此无法得知当地商人群体整体对道教的态度,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物品的来源,学

6、生在排除选项时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4.有学者通过对雍正皇帝画像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象征符号的雍正皇帝被描绘为不同的形象:儒家文人、蒙古大公、西藏喇嘛、欧洲贵族和道教圣人。这表明雍正皇帝A. 推崇思想文化的创新与融合B. 致力于推动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C. 重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D. 保持以皇权为核心的文化多元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雍正皇帝被描绘为不同的形象:儒家文人、蒙古大公、西藏喇嘛、欧洲贵族和道教圣人”可知,雍正皇帝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注重保持文化的多元性特征,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满清政权为了维护统治,在文化上采取文化专制的措施,A项显然不是雍正皇帝的用意,排除;雍正

7、皇帝拥有欧洲贵族的身份,这不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排除B;康熙帝比较重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而雍正皇帝则相对封闭保守,之所以有欧洲贵族身份也是出于维护皇权统治的现实需要,排除C。5.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A.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B. 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 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D.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

8、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C。【点睛】本题解读的关键是材料中“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的描述,学生据此明确变化的原因即可作出判断。6.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

9、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A. 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传播B. 直接受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 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创办的报纸主要是政治性刊物,与维新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是宣传变法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报纸刊物的创办显然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之前,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

10、代,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进一步壮大,故才会利用报纸提出相应的政治诉求,排除C;近代报纸的创办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排除D。7.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B. 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 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D. 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日

11、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学者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需求,知识界和舆论界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民族意识,故选C。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与材料“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的描述相悖,排除A;新文化运动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能等同于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排除D。【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信息是材料提供的时间,学生要结合所学局部抗战的信息方可作出判断。8.1953-1957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的比例为46.7:53.3。1958年,这一

12、比例扩大为39.24:60.76,1959年进一步扩大为36.19:63.81。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政府注重采取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B.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 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D. “大跃进”政策已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的基本建设的重心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向内地转移,其目的是使内地在基本建设方面逐步追赶上沿海,这体现了政府注重采取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故选A。材料中的数据为基本建设的投资比例,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上的分析,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全国的工业重心依然在沿海地区,其中以东北地位为重,基本建设的投资侧重于内地,恰恰折

13、射出内地较之沿海地区较为落后的现实,排除C;大跃进的特点是浮夸风、共产风、高指标和瞎指挥,显然材料与大跃进无关,排除D。【点睛】在做本题时,学生只有把握了内地与沿海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性,才能较好地体会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内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用意。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道:“(罗马法)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该观点肯定了罗马法A. 自然法原则和民族性原则B. 理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C. 自然法原则和恒久性原则D. 理性原则和民族性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罗马法)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

14、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可知,罗马法确立了自然法原则和恒久性原则,C项符合题意。民族性、时代性与材料“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的描述相悖,排除ABD。10.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启蒙思想B. 伏尔泰赞成中国式君主专制C. 启蒙思想家认识中国比较片面D. 中国文明领先当时欧洲各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15、,西方启蒙思想家并没有看到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故其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C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为近代西方传入中国,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开明专制,排除B;伏尔泰生活在18世纪,大致相当中国的清朝,当时中国已经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作出合理的判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期的中西方比对。11.191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工人政党)有110名党员当选为国会议员,是帝国议会中最大的党团,所得选票达425万张,占全部选票的2/5。这一现象反映了A. 德国人民己拥有普选权B. 工人利用议会制度争取自身权益C. 工人阶级放弃武装革命D.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议会制度(通过合法选举的方式)来扩大自己在议会中的合法席位,以此来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故选B。1912年德国女性并未获得选举权,排除A;德国工人阶级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和平的方式获得合法权益,但这不代表工人阶级就放弃了武装革命,排除C;德国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