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09991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讲义(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资料处理 流程与方法,2006年8月,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引 言,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1、什么是地震资料处理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2、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叠加在干扰背景上且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引 言,野外地震记录,处理后地震记录,地震资料处理常规流程图,3、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常规处理流程,引 言,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

3、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二、置道头,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

4、第126CMP等。,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二、置道头,2、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

5、,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3、观测系统检查,二、置道头,炮点、检波点位置图,线性动校正图,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静校正,静校正是把由地表激发、接收获得的地震记录,校正到一个假想的平面上(基准面),目的是消除地表起伏变化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

6、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又影响叠加速度分析的质量。,三、静校正,1、静校正基本原理,速度横向不均匀时,不同点要用不同的速度;纵向不均匀时,应该分层,不同层的厚度和速度可以从小折射、微测井等资料的解释成果中获得。,三、静校正,2、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利用微测井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4)微测井(模型法)低频+初至折射波法高频。,三、静校正,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

7、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四、叠前噪音压制,叠前:叠加之前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频信号,不得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类干扰会更加严重。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压制和衰减。,1、噪音压制原因和目的,各种噪音压制后,四、叠前噪音压制,2、噪音识别,四、叠前噪音压

8、制,3、面波压制,四、叠前噪音压制,4、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3)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使用单频干扰压制模块: 判断干扰是否为单频干扰,并把含有单频干扰的地震记录挑选出来; 针对选出来的地震记录,进行单频压制; 数据体合并。,压制前,压制后,四、叠前噪音压制,5、高能随机干扰压制,四、叠前噪音压制,6、相干干扰压制二维滤波 FK;FX,四、叠前噪音压制,去多次波前后剖面,7、多次波压制radon(-p)变换法,四、叠前噪音压制,8、其它噪音压制方法(信号加强) 相干加强 径向滤波 多项式拟合 随机噪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道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预测的基础上,对相干

9、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不好,这时,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另外,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较少使用。对于特低信噪比资料,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叠前有针对性的选用。,后,前,四、叠前噪音压制,9、压噪效果综合分析通过剖面检查,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

10、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五、振幅补偿,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储层的岩性变化。,振幅补偿后,振幅恢复前,振幅恢复后,五、振幅补偿,1、球面扩散和大地吸收补偿,(1)球面扩散补偿,需要填入速度参数,可以从速度谱中得到。 (

11、2)大地吸收补偿,需要填入补偿系数n,通过试验确定。(C=(t/250)n),衰减小,能量不发散,五、振幅补偿,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目的:消除由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和偏移距不同带来的能量差异,使地震道的振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时加以考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地表一致性要求,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检波器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一道集内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

12、将具有同一炮点的补偿因子,同一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都使用一次。,五、振幅补偿,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五、振幅补偿,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效果检查,TF能量0.30.7,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

13、移处理 结束语,六、叠前反褶积,受大地滤波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分辨率逐渐下降。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大地滤波作用的影响,恢复反射系数,提高地震记录对地下岩层的刻画能力。,反褶积压缩子波后,反褶积前,反褶积后,六、叠前反褶积,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1)在反射法地震勘探中,由震源产生的一个尖脉冲,在地层中传播,经反射界面反射后又回到地面,被检波器所接收,送到仪器车,记录在磁带上,这就是地震信号产生过程的简单叙述。由此想来,理想的地震记录应该是一系列尖脉冲,其中每个脉冲代表地下存在的一个反射界面,整个脉冲序列就表示地下一组反射界面。这种理想的地震记录可

14、以表示为: X(t)= N0(t) 其中 N0震源脉冲强度 (t)反射系数序列,六、叠前反褶积,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2)但是由于震源爆炸时岩石破坏圈和岩石塑性圈的作用,使得震源发出的脉冲到达弹性形变区时变成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稳定的波形 b(t),通常称为地震子波。地层对地震脉冲的这种改造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滤波器,通常称为大地滤波器。通过大地滤波器,子波的高频成分损失,脉冲的频谱变窄,从而使产生的尖脉冲经大地滤波器后延续时间加大。,六、叠前反褶积,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这样一来,地震记录也就变成了若干子波叠加的结果,即地震记录是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的褶积。,六、叠前反褶积,2、实际

15、资料处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单道预测反褶积,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七、CMP道集分选,共中心点道集(CMP)示意图(3次覆盖),地面,界面,O2,O1,D1,D2,O0,将来自同一个反射点的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当地震数据置完道头以后,每个地震道的CMP号、线号、炮检距等各种信息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分选就是利用道头信息,按要求将

16、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CMP分选一般按CMP号从小到大,使用两级分选或三级分选: CMP、炮检距(站号) CMP、线号、炮检距(站号),七、CMP道集分选,右图是一个30次覆盖的道集,按CMP、炮检距分选。 CMP道集经过动校正后,就可以将道集内各道求和,形成叠加道。每个CMP都进行求和,就形成了叠加剖面。,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八、速度分析,提 纲,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