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08997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概述(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与模式、国际物流网络的概念,构成与建设、国际物流结点的功几类型、国际物流连线等。,目录,3.1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3.2国际物流系统模式 3.3国际物流网络 3.4国际物流结点 3.5国际物流连线,3.1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一般需要具有三个特征,即整体性、由多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作为一个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同样符合系统的上述三个特征。因此,国际物流系统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设计的由各相互作用、相互

2、依赖的要素(或子系统)所构成的一定整体。,国际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物流系统共有的特征:,第一,具有一定的整体目的性。 第二,跨度比较广。 第三,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第四,是一个中间系统。 第五,有着较强的复杂性。 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1.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由劳动者、资金和物三方面构成。 第一,劳动者要素。它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要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国际物流系统并使其有效运转的根本。 第二,资金要素。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实现交换的国际物流过程,实际也

3、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同时,国际物流服务本身也需要一货币为媒介,国际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离开资金这一要素,国际物流就不可能实现。 第三,物的要素。物的要素首先包括国际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缺次,国际物流系统便成了无本之木。此外,国际物流的物的要素还包括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如各种物流设施、工具、各种消耗材料(燃烧、保护材料)等。,2.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商品的包装、存储、运输、检验、外贸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其中,存储和运输子系统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如果从国际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考察,国际物流也主要由上述

4、几项具体工作完成。这几项工作也相应地形成各自的一个子系统。,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客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时空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有时就用运输代表物流全体。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使商品在交易前提下,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在非贸易物流过程中,通过运输作业将物品由发货人转移到收货人。这种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复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内外运两段性和联合运输等特点。,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是指出口商品由生产地或供货地运送到出运港(站、机场)的国内运输,是国际

5、物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国际货物运输段国际(国外)货物运输段是国内运输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是衔接出口国运输和进口国货物运输的桥梁与纽带,是国际物流畅通的重要环节。 国际货物运输业发展的条件 国际货物运输业的发展条件将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大宗货物散装化、条件货物集装箱化已成为运输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无不与运输业的技术革命相关联。如现代运输中,特别是联合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重要媒介集装箱的发展与进步更令人震惊。这种大规模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外贸运输的两段性,是指外贸运输的国内运输段(包括进口国、出口国)和国际运输段:,

6、与运输发现息息相关的运输设施的现代化发展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是二者发展的前提。运输设施必须超前发展才能适应国际物流的发展。比如,港口建设方面,在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船等泊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泊位等船是运输业先导性的客观要求。一般认为港口泊位开工率达30%,码头经营者即可保本;开工率达50%可获厚利;开工率达70%,则会驱使他们建新码头。,跨国公司如果要想把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全世界,那就是得依靠运输子系统。产品通过子系统就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从而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发生空间转移。国际运输主要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货运保险等有关方面的具体内容。 目前

7、在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经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是以下几种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运 航空运输,外贸商品的存储、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外贸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如外贸商品从生产商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出口港(站、机场),以备出口,有时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从装运港转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 外贸商品一般在生产厂家的仓库存放,或者在收购供应单位的仓库存放,必要时再运达港口仓库存放,在港口仓库存放的时间取决于港口装运与国际运输作业的有机衔接,也有在国际转运站点存放的。,2)外贸商品

8、储存子系统,由于国际物流运输距离长、运量大、运输过程中货物堆积存放、多次装卸,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伤的可能性大,因此在国际物流包装活动中非常重要。集装箱的出现为国际物流活动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包装方式。 商标就是商品的标志。商标一般都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并接受法律保护,以防假冒,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在考虑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和具体作业过程中,应把包装、储存、装搬和运输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的“包、储、运一体化”。即从商品一开始包装,就要考虑储存的方便、运输的快速,以加速物流,方便储运,减少物流费用等现代物流系统设计的各种要求。,3)商品包装子系统,由于国

9、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赔索。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三种做法: 一是在出口国检验。(在工厂检验、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 二是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此外,商品检验也是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4)商品检验子系统,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

10、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 无论多么庞大、复杂的物流过程,最终与服务对象(或者成为物流服务需求者)“见面”的就是那么一小段配送。 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配送由一般送货形式发展而来,通过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商品的集中、储存、分拣和运送,因此,配送过程集中了多种现代物流技术。,5)国际配送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及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主要包括出口单位的作业过程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

11、;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伙计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6)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立国际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这些要素就更加必不可少。它们主要包括: 体制、制度 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法律、规章 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的系统相协调,另一方面则是给予保障。合同的

12、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要靠法律、规章来维系。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贸易、物流方面的安排、法规、公约、协定、协议等也是国际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 行政、命令 国际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际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的军事、经济命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国际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标准化系统 标准化系统是保证国际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保证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3.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的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现国际物流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

13、不可少的。具体而言,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有: 物流设施 它是组织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国际物流线路,建筑物,公路,铁路,口岸(如机场、港口、车站、通道)等。 物流设备 它是保证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物流工具 它是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修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信息技术及网络 它是掌握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组织及管理 它是国际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联结、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

14、国际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等作用。,4.国际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其所联系的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比如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检验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等。它们相互协作,以实现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达到的低国际物流费用和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最终达成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的目标。 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模式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或一个系统循环周期结束时,有外界信息反馈回来,为原系统的完善提供改进信息,使下一次的系统运行有所改进,如此循环往复,是系统逐渐达到有序的良心循环。,3.2国际

15、物流系统模式,国际物流系统,遵循一般系统模式的原理,构成子独特的物流模式。下面介绍出口物流模式,如图2-1所示。,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有:备货,货源落实:到证,接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到船,买方派来船舶;编制出口货物运输计划;其他物流信息。 国际物流系统输出部分的内容有:商品实体从卖方经由运输过程送达买方手中;交齐各项出口单证;结算、收汇;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经济活动分析及理赔、索赔。 国际物流系统的转换部分包括:商品出口前的加工整理;包装、标签;储存;运输(国内、国际段);商品进港、装船;制单、交单;报关、报检;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介入。,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其所联系的各个子系统发挥

16、各自的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搬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和配送功能、商品检验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等,共同协力实现国际物流系统要求达到的低的国际物流费用,好的顾客服务水平。从而最终达到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的总体目标。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网络十分重要。,3.3国际物流网络,所谓国际物流网络,是由多个收发货的“结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动网络的集合。 所谓收发货结点是指进、出口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内外的各层仓库、中间商仓库、货运代理人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站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 所谓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结点的运输连线,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输路线。,1.国际物流网络的概念,物流网与信息网从结构流程图上看似相近,都是由结点和连线组成的。二者最主要的差别是商品/物资的流向与商品的分配,进出口路线不同。物流网朝最终国外消费者方向移动;而信息流网的方向大多与商品进出口分配线路方向相反,朝商品货源地方移动,即实施其反馈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