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管理mba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0854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收支管理mba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际收支管理mba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际收支管理mba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际收支管理mba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际收支管理mba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收支管理mb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管理mba(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收支管理,南京大学金融学系 于润,第二章 国际收支管理,第一节 需要重点理解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政策搭配理论 第三节 政策搭配理论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管理,第一节 需要重点理解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国际收支的变动 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适用性,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国际收支的变动,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 一、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中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

2、 差 额(亿美元) 经常账户 205.19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22 储备资产变动 -105.48 净误差与遗漏 -118.93,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国际收支的变动,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从需求角度归纳: 支出变更型政策(支出增减型) 支出转换型政策 从供给角度归纳: 融资政策 科技政策 产业政策,从需求 角度,支出变更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管制,直接管制,支出变更型政策的含义: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出总水平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紧缩的财政政策效应,货 币 政 策 工 具,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货币政策

3、工具3:公开市场业务,支出转换型政策的含义: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出总水平,而是改变支出方向的政策。,从供给角度归纳有,融资政策: 签署备用信贷和互惠信贷协议 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运用外汇缓冲 政策调节国际收支 产业政策 科技政策,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 调节政策的适用性,支出变更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的基本特征 开放条件下支出变更和支出转换型政策面临的问题及适用性,课 堂 讨 论,分析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和融资政策的特点及开放条件下这些政策的适用性,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应该针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来选择相应的调节政策,还是要根据一国的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来选择相应

4、的调节政策?,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搭配理论,一、斯旺图型 二、孟代尔弗莱明模型 三、一般均衡模型及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平衡,内部平衡,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丁伯根法则,一国通常所需要的相互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目,必须与所要达到的独立目标的数目一样多。因此,为了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就必须有两种政策并进行配合运用。,一、斯 旺 图 型,基本前提和政策搭配模式: 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可变动汇率、不考虑资本流动、运用支出变更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实现内外平衡。,斯 旺 图 型,真实支出,汇率,R,外部平衡曲线,内部平衡曲线,E,外部顺差内部通

5、涨,外部逆差内部通涨,外部逆差内部失业,外部顺差内部失业,区域:外部顺差 内部通涨,区域:外部逆差 内部失业,区域:外部顺差 内部失业,D,区域: 外部逆差 内部通涨,0,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米德在分析斯旺图形时指出,仅用单一的政策来寻求内外平衡的同时实现是不可能的,必然导致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目标发生冲突。 、两个区域的米德冲突 、两个区域的米德冲突,斯旺图型的缺陷,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则外部平衡和失衡均为贸易收支的平衡和失衡,和现实经济差距太大。 当汇率无法变动,失去政策性时,斯旺图形的分析陷入了“米德冲突”的窘境。,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能够流动的条

6、件下能否避免米德冲突?蒙代尔和弗莱明解决了这个问题。,二、孟代尔弗莱明模型,前提条件和政策搭配模式: 固定汇率、资本可以流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实现内外平衡。,利率,财政政策效应,内部平衡曲线,i,内部通涨外部顺差,内部通涨外部逆差,内部失业外部逆差,内部失业外部顺差,区域:内部通涨 外部顺差,区域:内部通涨 外部逆差,区域:内部失业 外部逆差,区域:内部失业 外部顺差,外部平衡曲线,G,孟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效应,蒙代尔模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原则,根据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个政策目标应当指派给对其具有相对最大影响力的政策工具去实现。 货币政策对外以实现外部平衡 财政政策

7、对内以实现内部平衡,三、一般均衡模型及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将内外平衡问题归结为三个市场的均衡,即国内商品市场的供求均衡、国内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外汇市场的供求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由此建立IS-LM-FE模型。,一般均衡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1、总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因而国内经济的均衡总是成立。 2、固定汇率制度下,FE曲线不移动;浮动汇率制度下, FE曲线移动。 3、国际收支差额=综合差额。并假定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等等。,IS-LM-FE模型,利率i,实际收入y,IS,LM,FE,0.07,100,120,0.11,0.04,80,逆差,顺差,FE,固定汇率和资本有限流动条件下

8、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i,y,LM,IS,FE,i0,y0,IS1,i1,y1,LM1,i2,y2,固定汇率和资本有限流动条件下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供给的增加具有双重扩张经济的作用,因此财政政策是有效的,FE1,D,y3,i3,固定汇率和资本有限流动条件下 扩张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i,y,LM,IS,FE,A,i0,y0,LM1,i1,y1,B,固定汇率和资本有限流动条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收支的逆差,并表明货币政策是无效的,不同汇率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调节效果(小国模型),A,B,C,第三节 政策搭配理论的实证分析,韩国和马来西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采用的政策搭配及效果的比较,危机爆发

9、前韩国和马来西亚基本经济情况,1、1988年实现经常账户可兑换 2、实行较严格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日波幅为:2.25% 3、90年代初小幅放开资本账户,1997年初基本放开资本账户,外债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4、对外贸易依存度为50%,1、1968年实现经常账户可兑换 2、1973年实行较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从80年代起加快开放资本账户,林吉特可以在跨境交易中自由使用,对借入外债严格管制 4、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0%,政策搭配的比较 韩国 (对外开放的程度) 马来西亚,1、接受IMF570亿美元的援助 2、实施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3、放开对汇率波幅的控制,汇率自由浮动 4、开放证

10、券市场和短期货币工具市场 5、允许外资收购国内银行和公司,1、拒绝IMF的援助 2、本币贬值、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 3、林吉特岸外交易撤销并不准在境外流通 4、外国组合投资资本冻结12个月 5、解除资本管制后改征撤资税,政策搭配的比较 韩国 (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措施) 马来西亚,1、利率水平由97年底的16.4%上升到98年初的23.6%,99年初下降到5.7% 2、通货膨胀率从98年的7.5%下降到99年上半年0.6%, 3、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99年5月达到584.7亿美元,1、利率水平97年8%, 98年初9.8%,98年底为5.92%,99年下降到3.53% 2、通货膨胀率99年初为

11、4%,到5月时为2.9% 3、经常账户持续顺差, 外汇储备99年6月 达313亿美元,政策搭配的比较 韩国 (调节政策的效果) 马来西亚,危机前后韩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Y0,FE,LM0,LM1,IS0,IS1,Y1,i=i*,i1,LM0,LM1,IS0,IS1,Y0,Y1,FE,韩国危机后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分析,比较后的几点启示,IMF治理金融危机的药方不是唯一的,不同国情可以寻求不同的方法。 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舍取,韩国选择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放弃了固定汇率;马来西亚选择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 韩国危

12、机后经济模式和结构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而马来西亚则几乎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在经济改革上落后于韩国,隐患继续存在。,第四节 我国国际收支的管理,一、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二、政策搭配理论在中国运用的分析 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不同观点,二、政策搭配理论在中国运用的分析,中国实际1:商品和金融市场开放不对称性 。贸易部门商品市场开放度较高,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开放度较低。 中国实际2:资本管制的不对称性 。资本流动存在着刚性,进的多而出的少。,对一般均衡模型的修正,LM,FE,i,i0,A,IS,Y,IS,B,IS,C,LM,LM,D,E,Y0,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收支管理,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我国

13、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用分析 汇率开放后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用分析,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 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用分析,i,Y,IS0,LM0,FE,O0,i0,y0,IS1,E,LM1,O1,i1,y1,汇率放开前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汇率放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利率,收入,LM0,IS0,FE0,O0,i0,Y0,IS1,FE1,E,O1,IS2,i1,Y1,汇率放开后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用,i,y,IS0,LM0,FE0,O0,i0,y0,LM1,E,FE1,IS1,LM2,O1,y1,汇率放开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i1,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不同观点,北大经济学院经济研究

14、所海闻教授: “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政策有着浓厚的亚洲文化背景。 通过贸易保护手段实现国际收支顺差代价很大。 追求顺差的目标本身就有问题,顺差只是表明其消费水平低于生产水平,顺差越多,本国消费越少,当前福利水平越低。 贸易保护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在实践中有许多困难。,上海同济大学金融系陈飞翔教授: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应以适度逆差的动态上的大体平衡为宜。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要从一个较长时期内来综合考虑,不宜过多地着眼于年度性顺差或逆差,在今后的20年左右时间内,我国的国际收支总量应当大体平衡并略有逆差。 政府不应以追求国际收支顺差为目标,而应把扩大实际资源利用规模,保持较快

15、经济增长速度放在优先位置上。我国外汇储备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应采取零增长战略。,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不同观点,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陈炳才研究员 国际收支政策的核心政策是贸易政策。 因为国际收支在早期阶段是贸易收支平衡,非 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是贸易发展所产生,所以贸易政策是基本的或基础的政策。 当代商品贸易仍然是国际收支的核心,因为非贸易收支的发展由贸易收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国外借债规模取决于贸易顺差的能力,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其本质上是商品贸易的扩张。从长期看,国际收支平衡的中心仍然是贸易收支的平衡。因此国际收支政策主要应侧重于汇率政策、财政管制和直接管制。,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不同观点,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张礼卿教授: 加入WTO以后,随着财政管制和直接管制政策效果的降低,汇率政策主导性调节地位便呼之欲出了。 审慎地渐进地推进资本账户的可兑换。,三、中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不同观点,首先,将更多的利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其次,将以方便企业,提高效率为宗旨,建立以银行为中心的外汇管理方式; 再次,建立和强化国际收支预警系统,提高在国际收支异常情况下的反应能力; 最后,进一步严厉打击外汇领域的违法、违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