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405036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9.01)命题:柯碧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54分)1.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重视血缘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的观念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答案】C【解析】忠臣与孝子体现出的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在家为人子,在国为人臣,一忠一孝,体现出的是家国一体的观念,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忠臣与血缘无挂;B选项只强调了“忠臣”的内涵;D选项只强调了“孝子”这一层面。点睛:解答本题要找出“忠臣”和“孝子”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全面的解读这一关系才

2、能找出答案。不能只涉及到其中一个层面,这样的结论都是不准确的,2.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B. 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 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D. 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和会盟上的一系列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维护了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凝聚宗族亲情是宗法制的目的,不是礼乐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

3、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本质目的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故B项不合题意。礼乐制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3.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方面必须“承秦”,另

4、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 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 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 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承秦”实行郡县制;“另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从而实行封国制,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尚未出现”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未能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点睛】西汉初年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同时因鉴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又恢复诸侯王分封制。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于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

5、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诸侯王国,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4.东汉光武帝时期,尚书台由少府属官变为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朝廷与地方的事务须经尚书台办理,“三公”实际上成为名义职位,史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此可知,尚书台地位的改变是为了A. 加强皇权B. 加强中央集权C. 废除宰相D. 整顿吏治【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表明尚书台成为国家中书权力机构,原来的“三公”成为虚职,这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A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废除

6、宰相是在明朝,C错误。尚书台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构和整顿吏治无关,排除D。【点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等参与国事,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故三朝加强集权的相似措施是设立新的中枢机构,加强皇权。5.下表是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 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 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 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 地方机构日渐臃肿【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看960年时有111个州,638个县,到979年时变为297个州,1860

7、个县,虽然随着统一全国地域的扩大,但是州县扩大了近三倍多,说明对地方的治理更加精细化了,也就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故答案为B。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度,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中心南移,C错误。州县增多导致公务人员增多,但是不能说明地方机构增多,D错误。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扩大了地方权力C. 加强了君主专制D. 导致了冗官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等信息可知,该做法使职权集中,具有较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调整,与扩

8、大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的做法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冗官局面,排除D。7.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但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这反映出A. 历史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B. 科举制度使史官缺乏独立精神C. 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史学精神传承D. 史学精神传承受现实政治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秉笔直书精神在汉唐被“奉为佳谈”,而明清却“当作笑谈”,是因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学精神的传承沦为皇权附属,故选D。史学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过于绝对化,排除A。唐代实

9、行科举制,唐代史官奉秉笔直书为“佳谈”,表明科举制并非导致奉秉笔直书精神丧失的原因,排除B。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思想活跃,有利于求真求实、彭显人性独立的史学精神的传承,排除C。8.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集权的加强B. 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 台谏分置的弊端D. 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可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强化了纠弹职能,弱化了谏诤职能,加强了君主的权力,这主要是君主

10、集权的加强的结果,故A正确;御史台管监察,谏官负责谏诤,职能不同,不能体现机构重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变化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并非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排除D。9.古雅典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无法偿债的债务人60天,在此期间债权人须连续三次于市集日将债务人带到审判官前,若仍无人替债务人还账,则债权人有权将债务人砍成块。”这些规定A. 说明了公民政治权利得到保护B. 揭示了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C. 体现了对财产权利的极度重视D. 蕴含着人文精神的逐渐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

11、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债权人有权拘禁无法偿债的债务人”、“债权人有权将债务人砍成块”等,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在强调对债权人财产的极力保护,通过债务人的相关义务体现出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政治权利”、“人身权利”以及“人文精神”,三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BD。C项表述符合相关史实和题意,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财产制度对财产权利的极度重视10.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

12、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经济发展落后B. 贫富差别不大C. 城邦意识至上D. 人文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富人和穷人住着几乎相同的房子,反映当时雅典公民社会观念平等;而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则反映了雅典公民具有城邦至上的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经济的发展的信息,且当时雅典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材料体现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而不是贫富差别不大,排除B。材料强调雅典公民具有城邦至上的意识,而不是人文思想盛行,排除D。点睛: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等,运用雅典民主政治

13、的史实即可得出观念平等、城邦至上的信息。11.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材料表明A. 执政官就是法律,法律就是执政官B. 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C.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 执政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说明法律的客观性,不能以执政官的意志为转移;“而法律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说明法律的权威性。故答案为B。执政官不等于法律,A 错误。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故C错误。执政官不可以随意解释法律,D项说法错误。1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14、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 普选制B. 渐进性C. 法制化D. 普世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德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的法制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的信息,故排除B项。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的政治文明也不同,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因此,D项不合题意。13.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某党派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人。这种情况发生在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

15、】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1702年”、“国王”、“议会”“两个党派”可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A选项符合题意。法国当时是波旁王朝统治,B选项排除。德国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C选项排除。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D选项排除。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这说明A. 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B. 注重维护国家司法独立C. 司法腐败得到有效遏制D. 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答案】B【解析】【详解】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参与其它的政治活动,这充分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之司法独立原则,故B项正确。明令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宫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许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并不等于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司法腐败的提及,故C项错误。在美国国家机构中,联邦法院法官具有崇高的法律和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15.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表明A. 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B. 法国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