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99386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病害的防治技术的学科1.植物病害:植物因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在生理和外观上表现异常或产生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依据性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外来生物和植物自身非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侵染性病害:外来生物非侵染性病害: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区别

2、在于有无病原生物。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寄生植物病害,线虫病害。非侵染性病害:遗传性病害(生理病害),物理病害,化学病害,大气污染,农药污染。3. 植物病害症状:植物生病后不正常表现,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病原物在病部产生的特征性结构(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症状是植物发生某种病害以后在内部和外部显示的表现形式,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

3、相互作用。4.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是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5. 并发症:当两种或者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6. 典型症状:一种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病害以后就出现一种症状。7.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 (1)集约化栽培导致病害易流行成灾 (2)栽培环境的气象特点有利病害发生 (3)无性繁殖材料是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4)禁用高毒农药 (5)地下部病害严重 (6)地道药材病害严重8.中药材GAP译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原则“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学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1、真菌的主要特征: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

4、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无光和色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腐生和寄生)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2、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约占传染性病害的80%左右。3、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4、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准性生殖: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一些半知菌和子囊菌与少数担子菌等丝状真菌)某些真菌如构巢曲霉,既可以进行准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半知菌是一类未发现有性生殖的真菌。其中有些是以准性生殖的

5、形式起着类似一般有性生殖的作用。5、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结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幸生殖形成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幸生殖形成担孢子。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没有有性阶段,但有可能进行准性生殖。6、鞭毛有茸鞭和尾鞭两种。7、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无性产生具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8、鞭毛的结构是9+2型。9、鞭毛菌亚门分为

6、4纲:根肿菌纲: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茸鞭。壶菌纲: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四壶菌纲: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卵菌纲: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10、鞭毛菌亚门与药用植物病害有关的真菌属及其代表性病害: 单轴霉属:苍耳霜霉病 霜霉属:板蓝根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及菊科植物霜霉病 白锈属:板蓝根白锈病、牛膝白锈病、蓟白白锈病11、子囊菌亚门真菌与药用植物病害有关的子囊菌:白粉菌:引致各种植物白粉病,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在病部形成白粉或小黑点。核盘菌引起菌核病。12、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冬孢菌纲: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

7、寄生物。层菌纲: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腹菌纲: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担子菌主要有锈菌和黑粉菌。13、锈菌目:一般称作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局部侵染。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病部可以看到铁锈状物(孢子堆)故称锈病。特征: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内产生横隔特化为担子。担子有4个细胞,上产生一个小梗,上着生担孢子。无担子果。冬孢子:棍棒状。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属: 柄锈菌属:冬孢子有柄,双细胞。夏孢子黄褐色,单细胞。 单胞锈菌属:冬孢子单细胞,夏孢子单细胞。 柱锈

8、菌属:冬孢子单胞,夏孢子单胞。 多胞锈菌属:冬孢子3至多细胞。 胶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无夏孢子阶段。14、黑粉菌目:一般称作黑粉菌。特征是产生成堆黑色粉状的冬孢子(习惯称作厚垣孢子)。主要为害种子植物。15、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它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黑粉菌大多为兼性寄生,寄生性较强。16、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半知菌中大多属于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严格地说,半知菌只包括未见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17、半知菌无性繁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18、真

9、菌病害的特点: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在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1)鞭毛菌亚门的许多真菌,如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的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湿度大时在病部生白色的棉絮状物。霜霉菌、白锈菌大多陆生,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2)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3)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白粉菌形成有性孢子,以度过不良环境,称为下一生长季

10、节的初侵染来源。(4)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专性寄生)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越冬。锈菌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其产生的夏孢子是在侵染的来源。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9、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20、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1、有些染色反应对细菌有鉴别作用。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有阳性和阴性。薄壁菌门 阴性 红;厚壁菌门 阳性 紫22、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23、菌原体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病害类型多为黄化或矮缩、丛生和叶、芽变小等24、细菌性病害:番红花细菌性软腐病、浙贝软腐病、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第三节 植物

11、病毒25、病毒: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主要特征: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严格的专性寄生,其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没有叶绿体。26、植物病毒的结构:核酸和外壳蛋白组成。少数有囊膜。27、植物病毒的成分:植物病毒粒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囊膜。28、植物病毒构型:螺旋对称、等轴对称、复合对称。29、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 移动: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的过程。(短距离移动:胞间连丝;长距离移动:输导组织)30、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 (2)嫁接传

12、播 (3)机械传播 (4)土壤传播 (5)昆虫传播:非持久性(口针型)昆虫获毒后能立即传毒,但很快失去传毒能力。病毒存于昆虫口针前端。一般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传毒昆虫主要是蚜虫 半持久性(循回型)昆虫获毒后不能立即传毒,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传毒。主要是病毒通过昆虫的体液再回到唾液。这类昆虫有蚜虫、部分叶蝉和飞虱。 持久性(增殖型)昆虫获毒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传毒,病毒可在昆虫体内繁殖,可终身传毒,经卵传毒。病毒不能通过汁液接触传染31、植物病毒典型种: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华业病毒(CMV)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32、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致病特点:主动侵袭、隐蔽性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土壤

13、(湿度温度)线虫的形态:雄虫线性、雌虫梨形或圆球形线虫为害部位:植物的根和地下茎、鳞茎和块茎病毒和线虫是专性寄生线虫通过口针危害植物,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分泌物植物线虫的致病性或影响: 刺激寄主细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 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 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 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注意区分寄生性和腐生性线虫。腐生性线虫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内没有口针,食道多为双胃型或小杆型,尾部细长如丝状,在水中非常活跃。线虫通常生活在土壤(温度、湿度)、海水中。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33、寄生性种子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

14、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34、危害药用植物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有:菟丝子科、列当科、桑寄生科、樟科、玄参科。35、按寄生植物对记住的依赖程度:全寄生和半寄生 按寄生部位不同:根寄生和茎(叶)寄生(独脚金和列当属于根寄生;菟丝子、桑寄生和槲寄生属于茎(叶)寄生) 即使全寄生又是茎寄生:菟丝子;既是半寄生又是根寄生:独脚金;既是全寄生又是根寄生:列当;既是半寄生又是茎寄生:槲寄生第六节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36、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化学因素:(1)营养失调(2)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3)植物药害物理因素:(1)温度不适(2)

15、水分失调(3)光照不适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1.寄主能否被病原物侵染为害,主要决定于病原物的寄主性和致病性寄生性: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致病性:病原物为害寄主的能力,主要是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性。致病性是导致植物发病的主要因素,表现在:对寄主的养分、水分的大量掠夺;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毒素和生长素类物质对寄主的破坏作用2.寄生的专性化: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任何一种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因此每一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3.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4.植物的抗病性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和避病植物的抗病机制是避病性和抗病性(包括抗侵入和抗扩展)。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6.各种侵染性病原物的入侵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