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9844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6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上海(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胡 先 春,养猪生产中的预防用药保健,我国(尤其是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我国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很快,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与世界或国内养猪业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母猪繁殖率低:年均产仔猪两窝以下,失配率10%以上,每头母猪每年生产健康商品仔猪不足14头; 2、猪的成活率低:哺乳仔猪死亡率达20%,育肥猪死亡率超过6%,每年约有3000多万头猪死亡; 3、我国农村养猪,普遍存在猪种低劣、混杂; 4、饲料报酬低:饲料配制不合理,料肉比一般超过3.51; 5、防疫措施不力,经营管理不善。,中国养猪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 距离有多大?,FAO 2001年的资料

2、统计显示,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的养猪出栏率均为160以上,水平较落后的泰国是142,而中国的养猪出栏率只有123,出栏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成活率低。 下面一组数据是欧盟等国家与中国在养猪各个饲养阶段的死亡率比较: 阶段 欧盟等国的死亡率 中国大陆的死亡率 母猪 2 5 哺乳仔猪 5 10-20 断奶到出栏 2 6-10 国际上较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几个因素,1、猪的品种遗传因素; 2、全价营养物质保障; 3、科学管理主要手段; 4、预防保健重要保障; 5、猪病治疗紧急措施; 6、市场行情不稳因素。,养猪为什么要预防用药保健?,现代养猪过程中发生的传染病种类繁多,有些传

3、染病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有些传染病虽有疫苗,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也有不少传染病尚无疫苗。 根据养猪不同阶段中疾病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是养猪生产中预防传染病尤其是非病毒性传染病及病毒性传染病继发症、并发症等的重要措施。发病之后再去投药治疗,加大了治疗成本,影响生长、饲料报酬等,一旦出现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大。 在实际生产中还有许多养猪场(户)没有认识到养猪保健的重要性,重治疗、轻预防保健,即使认识到了,也可能由于措施不当,防的不好。,预防用药保健的目的不生病,疾病带来的危害 1、死亡率升高; 2、饲料转化率降低; 3、药费

4、增加; 4、经济效益降低; 5、精神压力大; 6、污染环境,出口受阻。,预防用药保健的总原则,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病原体的进攻力大小和猪体抗病力的大小。 当病原体的进攻力大于机体的抵抗力时猪就表现为发病症状。 当机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体的进攻力时猪就表现为健康状况,这就是说健康是相对的。 预防用药保健的总原则:削弱病原体的进攻力,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病原体进攻力的决定因素,1、病原体的数量; 2、病原体的毒力; 3、应激反应的存在。 因此,要削弱病原体的进攻力,就必须削减病原体的数量,降低病原体的毒力,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减弱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1、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打扫; 2、强化消毒意识;

5、3、及时隔离发病猪; 4、使用药物抑制和杀灭病原体。,猪体抗病力的决定因素,1、母猪带给小猪的抗病因子,包括母源抗体、自身的溶菌酶、生物活性因子(干扰素、白介素、抗菌肽等)。 2、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高低。 3、免疫器官的功能状态,免疫保障。 4、肠道菌群的平衡。,预防保健用药方法混饲给药法,混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药物用量要准确无误; (2)药物与饲料要混合均匀; (3)饲料中不能含有对药效质量有影响的物质 ; (4)饲喂前要把料槽清洗干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喂完。,预防保健用药方法混水给药法,混水给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的药物必须溶解于饮水; (2)要有充足的饮水槽或饮水器,

6、保证每头猪只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饮到够量的水; (3)饮水槽和饮水器一定要清洗干净 (4)饮用水一定要清洁干净,水中不能含有对药物质量有影响的物质; (5)使用的浓度要准确无误; (6)药物饮水之前要停水一段时间,夏天停水12小时,冬天停水34小时,然后让猪饮用含有药物的水,这样可以使猪只在较短的时间内饮到足量的水,以获得足量的药物; (7)药物饮水要按规定的时间饮完,超过规定的时间药效就会下降,失去预防作用。,常用预防保健用药物使用参考剂量,1抗生素添加剂参考剂量 土霉素(金霉素) 200-800PPm 新霉素 70-140PPm 庆大霉素 500-1000PPm 泰乐菌素 200-500PP

7、m 2化学药物添加剂参考剂量 磺胺5甲氧嘧啶(SMD) 500-1000PPm 呋喃唑酮 30-40PPm 氟哌酸 50-100PPm 3抗应激添加剂参考剂量 氯丙嗪 100PPm 利血平 20PPm 琥珀盐酸 1000-2000PPm,养猪不同阶段中疾病发生特点及药物预防,哺乳仔猪阶段,仔猪体质弱,对疾病抵抗力差: 乳猪刚出生下来体质虚弱,需要通过吃母猪的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有时母猪发生无乳综合症,无奶或少奶,仔猪就会遭殃,即使正常泌乳,母源抗体也会被猪体内病原体中和而过早消失。因此仔猪在这个阶段抵抗力弱,对各种疾病也最易感染,死亡率也最高。 仔猪处于病菌包围之中,感染

8、机会多: 猪只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容易造成仔猪接触感染。剪牙、去势、断尾、打疫苗等会造成外伤感染,母猪隐性感染,将各种病原体传给仔猪,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巴氏杆菌等。 易出现免疫空当和保护空当的现象: 针对危害严重的疾病,打疫苗确有必要,但疫苗不能马上就产生保护力,这样就产生了免疫空当。同时病原种类很多,不可能每种病都打疫苗,而母源抗体渐渐消失,这就使得哺乳仔猪容易出现保护空当。 哺乳仔猪:主要疾病有仔猪红痢、黄痢、白痢、轮状病毒性腹泻、仔猪球虫病等。,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表现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 发生过此病的猪群仔猪

9、出生后可立即投给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可一次投给2000一5000单位链霉素/头。,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是造成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新引进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可达80一l00%。发病特点是每窝仔猪发病全是由一头开始到几乎全窝仔猪突然发病而蔓延到其它同群仔猪。最早发生在仔猪生后数小时,最晚发生在仔猪生后2-3天,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日龄增长而减少。死亡高峰在生后12-24小时,发病仔猪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死亡率可达100%。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或采食量低导致的泌乳量减少可促进疾病发生。 尚无理想疫苗进行预防,应尽早吃上足够初乳,以获得大量母源抗体。药物预防是控

10、制本病的主要手段,对健康仔猪群可在补料时添加土霉素、乳酸菌素、腐植酸等添加剂。在仔猪7-8日龄连用2天氟哌酸,同时在4、12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钴针,对预防哺乳期仔猪白痢有一定效果;或仔猪乳前口服庆大霉素2万单位,以后每天2次,连续3天;或在仔猪开口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50ppm)与硫酸粘杆菌素(100ppm)连用2周。,母猪产前产后用药- 预防仔猪红痢、黄痢和白痢,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或采食量低导致的泌乳量减少可促进疾病发生。 哺乳仔猪阶段应加强母猪管理,注意对产前母猪环境及全身特别是阴部和乳房消毒。采取预防用药控制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饲料中添

11、加泰妙菌素(100ppm)与金霉素(400ppm),可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提高哺乳仔猪的采食量,降低发病率。,断奶后保育阶段,断奶后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阶段,因为经过断奶、转群、换料以及高密度饲养的应激反应,仔猪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而且,仔猪断奶前后的母源抗体己经降低到最低,接种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尚未产生。 保育阶段容易感染的疾病很多,如断奶后腹泻、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副猪嗜血杆菌病、结肠螺旋体感染、回肠炎、猪痢疾、关节炎等,有时还会发生典型或非典型猪瘟;如果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超标,可能使这一阶段疾病更加复杂。一

12、旦出现上述问题,保育猪很容易出现生长停滞,一般影响生长达3一7天,严重时可能变成僵猪,使死亡率和淘汰率提高。 断奶后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降低饲养密度,改善空气质量。,断乳仔猪泻痢,仔猪断乳后,特别早期(21或28日龄)断乳后,往往由于断乳应激和消化适应性破坏,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持续性泻痢,严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导致增重缓慢,影响60日龄窝重。据调查,断乳仔猪泻痢发病率在60-70%,泻痢仔猪60日龄体重比未泻痢猪要减少2-4kg。 如果能控制或减少断乳仔猪下痢,效益可观。可从二个途径控制泻痢发生:选用高敏抗菌药物,消灭胃肠道有害微生物;调节胃肠道消化机能,防止断乳

13、应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引起,通常发生在断奶舍内。在这一阶段,扁桃体内及上呼吸道内常存在此病的病原菌,而仔猪血液内的母源抗体消失。当猪遭受断奶应激时,此菌迅速增殖引起发病。也可侵害生长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以泛发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可采用氨苄青霉素(500ppm)或北里霉素(500ppm)拌料3-4天进行预防。,猪链球菌病,由致病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断奶仔猪,也见于哺乳仔猪。主要病症有脑炎型、败血型、关节炎型、心内膜炎等。 本病对青霉素和磺胺药物敏感,可用磺胺拌料连喂一周进行预防。如果断奶后链球菌感染较严重,则可在以上基础上添加阿莫西林

14、(150ppm)。,猪 痢 疾,由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症。从哺乳仔猪到成年种猪均可发生,但7-12周龄的小猪发病较多,发病率一般为75%,病死率5-25%。 药物预防可采用痢菌净2.5-5.0mg/kg体重内服,每日2次,连用3天;四环素类抗生素按100-200g/吨饲料,连喂3-5天;杆菌肽锌300g/吨饲料,连喂14天;硫酸新霉素300g/吨饲料,连喂3-5天。,仔猪水肿病,是一种肠毒血症,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10-35%,病死率高达80-100%,主要发生在生长快、断奶后10天左右的健壮仔猪。 对该病尚无可

15、靠治疗方法,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对仔猪接种猪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可有效地减少本病发生。在仔猪水肿病常发区可注射蒽诺沙星注射液或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预防。,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猪蓝耳病毒、细小病毒感染可促进其感染。常继发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衣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感染,发病率为15-20%,发病日龄多在4-16周龄,最常见于7-9周龄。临床表现衰弱、消瘦、苍白、黄疸、生长不良、体表淋巴结肿胀、呼吸困难、 腹泻等。 药物预防可采取控制仔猪继发细菌性感染,降低损失。常用泰妙菌素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200ppm+泰妙菌素100ppm

16、+阿莫西林250ppm,或泰妙菌素100 ppm + 头孢拉定100ppm等。,断奶后保育阶段-综合用药保健,断奶后天,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预防断奶应激。 口服丙硫苯咪唑(10-20mg/kg体重),驱除仔猪体内寄生虫。 在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ppm)与金霉素(400ppm),连用2周,可防止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细胞内劳索尼亚菌、结肠螺旋体等的感染,提高猪的健康水平。,生长育肥阶段,生长育肥阶段疾病发生较少,但一旦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据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14、18周龄生长育肥猪易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俗称“14、18周龄墙”。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道,导致生长速度下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