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95810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动成本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变动成本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变动成本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变动成本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变动成本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动成本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动成本法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引导案例】 利润的升降到底是怎么回事?,S公司是一家生产VCD的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库存积压严重,利润微薄。该公司王经理亲自抓市场销售,同时加强企业产品成本的管理,精打细算。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销量提高了,库存下降了。王经理满心欢喜,以为利润肯定得到了提高,但出人意料的是,财务科长提供的利润数字竟然低于上月份,令王经理大惑不解。 一位自称熟悉财务的李顾问给王经理出了一个主意:把产量提上去,最好提高1倍或2倍。王经理如法炮制。次月产量大增,虽然销量没有变化,库存也大大增加,但该月底的财务报表反映,利润却大幅度提高了。王经理纳闷:是不是财务部门把利润算错了? 请问

2、: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一、变动成本法及其理论依据 二、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四、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一、变动成本法及其理论依据,(一)完全成本法(传统) 1、定义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的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模式,又叫只制造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凡是同产品生产有关的成本都应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保持一定的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也就是同形成企业正常生产能力相联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的直

3、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2、完全成本法理论依据,(二)、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1、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概念是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哈勒斯1936年提出。 所谓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生产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等随产量变动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当期全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2、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变动生产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基础: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关系变动,故应计入产品成本。,固定生

4、产成本应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产品产量没有直接联系,故不应计入产品成本。,成本,生产 成本,非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变动成本),直接人工(变动成本),制造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变动 生产成本,期间 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注意:,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BACK,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一)成本划分标准不同 (二)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三)存货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四)分期损益不同,BACK,(一)成本划分标准不同:,(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

5、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例:,设某企业本年只生产一种甲产品5000件,期初无存货,每件产品的直接材料8元,直接人工1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6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35000元。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BACK,40000,50000,30000,35000/5000=7,155000,31,40000,50000,30000,/,/,120000,24,(三)对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例:,某企业

6、本月生产某产品100件,变动性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元,期初无存货,期末存货为20件,计算期末存货的价值(两种方法)。 解: (1)完全成本法: 期末存货成本 = 单位产品成本 * 存货量 =(变动性单位成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 存货量 = (50 + 2000/100)* 20 = 1400(元) (2)变动成本法: 期末存货成本 = 变动性单位产品成本*存货量 = 50 * 20 = 1000(元) 则:存货成本差异=1400 1000 = 400元 = 2000/100 * 20,BACK,(四)分期损益计算差异,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

7、平不同,导致两种成本法确定的分期损益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将这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视为“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计入到存货成本中,列入资产负债表,当产品销售时才随产品计入销售成本,计入损益表。 变动成本法将这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视为“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认为是当期立即消耗的,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列入损益表。,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流程图,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变动成本法 资产负债表,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存 货 成 本,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 资产负债表,存 货 成 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期间费用,销售 成本,损益表,损益表,销售 成本,成本项目,单产品销

8、售时,单产品销售时,当期立即消耗,完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按经济职能排列编制: 销售毛利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销售成本总额 利润总额 =销售毛利总额期间费用 本期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公式:,边际贡献(创利额)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利润总额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总额=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由于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对

9、各期营业利润计算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销不平衡时:,具体计算比较,【例】产品单价150元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每年共20,000元,为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8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具体计算比较,完全成本法下 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 单个产品的变动成本:80元 单个产品的边际贡献:,具体计算比较,【例】产品单价150元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每年共20,000元,为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8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具体计算比较,完全成本法下 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变动成本法下 单个产品的变动成本:80元,产

10、销量不均衡时 两种方法计算损益,结论: 1、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生产量摊销,不能按销售量摊销。 2、两种成本法对多期营业利润(分期损益)的影响,可概括如下: 3、一定时期内产销量不等时,两种成本法的计算结果不相等,但从长期看,差异会互相抵消。,利润差额 = 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 * (期末存货量 期初存货量) = 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期初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三、对两种方法的评价,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优点: 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 2、缺点: 1).利润的计算不易被管理部门所理解; 2).不便于为企业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资料。,变动

11、成本法的特点,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优点 促使企业重视销售,以销定产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预测销售量、编制预算 更“配比”,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简化成本计算 只按成本性态分类,变动成本法的特点,缺点 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 对外报告要求按完全成本计算 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a, b 可能发生变化,课堂练习1,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 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变动生产成本 D.变动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3、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

12、是(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 D.固定性制造费用 4、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是( )。 A.不将其作为费用 B.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 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 D.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课堂练习2,5、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 A.制造费用 B.变动制造费用 C.固定制造费用 D.推销成本 E.管理费用 6.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包括( )。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制造费用 D.固定生产成本 E.非生产成本 7、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变动成本包括( )。 A.变动生产成本 B.直接材料 C.变动制造费用 D.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E.制造费用 8、根据成本按习性分类,( )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A.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销售成本 D.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E.变动生产成本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