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食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93245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食疗(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陕西省人民医院 张英,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从口腔开始,包括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一)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还有唾液 腺导管的开口。 1、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牙齿的功能: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2、舌头的功能: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尝味、发声。 3、唾液,(二)食管 1、为消化道最狭窄部位,结构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食管上段1/3为骨骼肌、

2、中段1/3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下段1/3完全是平滑肌。 2、食团的输送靠食管节律的蠕动。 3、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阻止食团反流。,(三)胃 1、位置: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2胃壁的结构: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3、胃的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4、胃液的主要成分和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90的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 内因子:促进VB12吸收。 粘液: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粗糙食物和细菌的伤害。,(四)小肠 1小肠盘曲在腹腔中

3、,长约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小肠的结构特点,与消化食物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的表面积大(具有皱褶和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消化腺开口,含多种消化酶。 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的表面积大,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小肠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另外有两种酶,无机盐还有少量粘蛋白、免疫球蛋白。两种酶是肠激酶和肠淀粉酶,无机盐成分主要有K、Na、Ca、Cl等。 *,(五)消化腺,(六)结肠 结肠无消化功能,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调

4、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吸收肠道有益菌合成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将食物残渣转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二、食物的消化 1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 2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叫做吸收。 2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

5、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由小肠吸收的;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的维生素。,3、小肠各段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 碳水化物、蛋白质在小肠吸收 脂肪、胆固醇在小肠中下段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上段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中下段吸收 钙、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4、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四、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点 1、与外界相通,疾病高发。 2、常见病有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 3、共同病理生理特点:*

6、 粘膜病变: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穿孔、坏死等 胃肠蠕动功能改变:呕吐、腹泻、便秘,五、对营养代谢的影响和营养治疗的基本目的及方法 1、对营养代谢的主要影响 * 食欲差、疾病能耗大,E及P.摄入不足 胃肠动力障碍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肠粘膜病变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易发生营养不良,2、营养治疗的基本目的 * 减轻胃肠负担 帮助粘膜修复 纠正营养不良,3、营养治疗的基本方法 * 急性期禁食或无渣流食 病情缓解后从清流食流食无渣半流软饭普食 由少食多餐逐渐过渡到一日三餐 禁用刺激性、粗糙、坚硬、油煎炸的食物及调味品 必要时,做营养评价,纠正营养不良 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营养指导,总之,临床上需针对

7、胃肠道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营养治疗措施,通过改变食物质地或增减某些营养素成分,来适应受到损害的胃肠道功能。 原则上,能够经口进食者,首选膳食治疗,不足时可配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连接咽部和胃,其功能是传送食团和防止反流。从功能上食管分为三部分,即上食管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一)概况 1、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reflex esophagitis)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和纤维化等病变。,2、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常出现胸骨和剑突下烧灼感或疼

8、痛感,多发生于进餐后12小时,进食某些食物,如酒、甜食、冷食、咖啡、浓茶等可诱发症状,抽烟可使症状加重。尤其在饱餐后,弯腰、卧床睡眠时大多数病人有反胃症状。,3、发病率 反流性食管炎很常见,一般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4%,55岁以上者可达5%。最近研究认为本病患病率男、女大致相同。,4、发病机制 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因素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失调、食管对胃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食管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及胃排空延缓等。,5、常见原因 * 肥胖 饱餐后或举重物 老年人、胃潴留患者、腹水病人、妊娠者 常过量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嗜高脂肪食物者 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止痛药,6、诊断及治疗 反流性食

9、管炎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作出诊断,胃镜检查能准确地判断有无反流性食管炎及其炎症程度。 治疗方法主要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目的是减轻体重、恢复食管内压力、保护食管粘膜。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酸药和抑酸药、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等。,(二)营养治疗 1、超重、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因肥胖可使腹内压力增加,加重食管反流。能量:肥胖25kcal/kg、正常30kcal/kg。 2、患者宜少食多餐,因食物会造成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每日46餐为宜,应做到细嚼慢咽。急性期食物应细、软,面食发酵加碱。 3、低脂肪饮食,因脂肪可延缓胃排空,刺激胆囊收缩与分泌,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张力。急性期每

10、日脂肪摄入量小于30g,慢性期脂肪占热能比应小于25%。,4、蛋白质摄入应充足,因为蛋白质刺激胃泌素分泌,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加。 5烹调应以煮、炖、氽、烩为主,不用油煎炸。 6禁用肥肉、奶油、辣椒、胡椒、咖喱粉、蒜、薄荷等。 7忌烟、酒,因烟、酒均能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 8慎用巧克力、咖啡、可可、浓茶、番茄、鲜橘汁、柠檬汁等酸味饮料及碳酸饮料 。,9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反流。避免餐后即平卧。对仰卧位反流,抬高床头呈30就可减轻症状;对于立位反流,病人应穿宽松衣物,避免牵拉、上举或弯腰就可减轻。睡前3小时勿进食。 10尽量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导致反流或使其加重的药物。,营养治疗原

11、则:* 患者宜少食多餐,控制体重,低脂肪、充足蛋白质、丰富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忌烟、酒、酸食、浓茶、咖啡。避免饱食及餐后即平卧。,(三)临床实例 患者男性,32岁,身高170cm,体重80kg。主诉进餐后常出现烧心感半年余。平日进餐不规律,常饮酒。临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营养治疗方案:患者BMI=27.7,属超重上限,应减重。BEE为1685kcal,今后应禁酒,平日进餐应规律,进餐后不应马上平卧。 食谱举例见下表:,急性期流食,慢性期软饭,第三节 急性胃炎,(一)概况 1、定义 急性胃炎是指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和化脓性,以单纯性最为常见。,2

12、、病因及临床症状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症状也较为严重,但病程一般较短。病变大多局限于粘膜层。 主要病理变化是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病因包括急性应激、细菌或病毒感染、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大量饮酒、强酸或强碱损伤、食物过敏等。 常见症状是上腹痛、恶心、呕吐、纳差。有的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脱水、休克等。,3、治疗 临床治疗首先是要去除病因,对症治疗。 口服制酸剂、粘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等消炎治疗。 发生大出血,应先止血、禁食,静脉输液甚至输血。,(二)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停用或减少对胃粘膜有化学性及物理性刺激的食物。根据不同病程和症状,提供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

13、维持合理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急性期 (1)腹痛明显或持续呕吐者,应禁食2448h,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度以上营养不良者可用肠外营养。 (2)病情较轻、能进食者可以清流食或流食为主,时间13天。可选用米汁、藕粉、面糊、菜汤等。为减少胃的负荷和对胃粘膜的刺激,应少食多餐,每日57餐,每餐量约200250ml,每日总量约10001800ml。 (3)伴腹泻者禁用牛奶、豆浆、蔗糖等易胀气的食物。,2缓解期 (1)渡过急性期后,可选择低脂少渣半流食及少渣软饭。 (2)仍应少食多餐,每日进餐56次,每餐不可过饱。可用大米粥、鸡肉粥、碎菜粥、细面、小馄饨,并可适量选用烤馍片、烤面包干、

14、苏打饼干等。 (3)禁用咖啡、浓茶、各类产气及含酒精饮料。禁用含纤维多的各种蔬菜、水果、粗杂粮。禁用辣椒、胡椒、芥末、咖喱粉等有刺激性的调味品,控制脂肪摄入量。 (4)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烩、炖、氽的方法,不用油煎、油炸 。,3恢复期 逐步过渡至普通饭,注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选用清蒸鱼、氽鱼丸、瘦肉丝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嗜烟、酒者一定要戒烟酒。,营养治疗原则:* 少用或不用对胃粘膜有化学性及物理性刺激的食物。急性期症状重者应禁食,病情较轻者给予清流食或少渣流食。缓解期给予低脂少渣半流食及少渣软饭,恢复期逐渐过渡至软饭、普食。,(三)临床实例 * 患者男性,28岁,因大量饮酒出现上腹

15、痛、呕吐、急诊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胃炎。 营养治疗:暂禁食,静脉补液,待能进食后,给予少渣低脂流食及半流食 。 营养治疗食谱见下:,急性胃炎流食食谱举例:,低脂少渣半流食谱举例:,第四节 慢性胃炎,(一)概述 1、定义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2、病理改变 病理特点以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粘膜浸润为主,使胃腺部分破坏或萎缩。轻型粘膜充血、水肿,胃酸分泌增多;重型粘膜和胃腺萎缩,变薄,胃液分泌减少。,3、分型 慢性胃炎按炎症细胞侵润程度临床上通常分为慢性浅

16、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按病情发作情况又可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4、病因 长期进餐不规律、摄食粗糙性、刺激性食物,过热、过凉的食物及饮料,酗酒、吸烟,长期咸食、饮用浓茶、浓咖啡,食物中某些化学刺激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以及急性胃炎未彻底治愈,口腔、鼻腔、咽喉部慢性炎症等均可造成胃粘膜慢性损伤。,5、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主要方法。 临床表现: 浅表性胃炎常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 萎缩性胃炎可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体重减轻、贫血、腹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 但这些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6、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能找到病因者应进行病因治疗,如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给予灭菌治疗,如因消炎止痛药引起应立即停服并用抗酸药治疗或增强胃粘膜防御药物,有烟酒嗜好者应予戒除。,(二)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膳食成分、质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