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91898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1年10月8日目录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3一 学校概况3二专业现状4三. 需求分析5四 存在问题 6第二部分建设目标6一、总体目标6二、具体目标7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8一、专业建设8二、课程建设12三、实训基地建设15四、教学团队建设16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8第四部分 建设进度19第五部分 建设经费预算31第六部分 保障措施32一、组织保障,建立领导小组32二、人员保障,相关部门形成合力32三、政策保障,加强建章立制工作33四、经费保障,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34五、质量监控保障,全面落责任人34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康

2、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的精神,以及安徽省、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结合我院实际,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一、学校概况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前身是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中等学校。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院校。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层次为专科。学院隶属于六安市人民政府,为市直属事业单位。

3、学院现有占地面积504亩,现一期工程为304亩,建设面积10万余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在校上课。7314平方米实验楼1幢,设有专业实验/实训室77个,实验仪器设备1270余万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实训开出率超过95%。学院图书馆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藏书40.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6万册,电子图书24.5万册。学院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92台,免费对师生开放。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94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硕士生34人,占22.8%,高级职称教师56人,占37.6%。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5名。学院现有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分析

4、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护理、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七个专业,学院坚持“立足皖西、服务全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服务定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二、专业现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是面向残疾康复机构,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就业的重要举措。培养的康复治疗师是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术熟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006年,我校开设了中专层次的康复医学专业。自2010年我校升格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我院对康复医学专业重新进行了发展战略咨询论证,

5、整合了教育资源,开办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0秋我院开设大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就以校院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特别重视对其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年到医院顶岗实习。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选修课构成,校内拥有基本康复设备的仿真医院环境实训室3间,其中运动疗法实训室2间,作业疗法及评定实训室1间。校外有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等见习、实训和实习基地,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目

6、前专业有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5名。专兼职教师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面向全省招生,就业率达96以上,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康复治疗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其就业岗位主要在全国各级医院的康复科、社区康复服务和残疾康复服务机构,目前在校生135余名。三、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质量问题。然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口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

7、展纲要(2011年2015年)中提出了“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和“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我国的康复中心、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以及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机构不断涌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大批的康复治疗人才势在必行。通过康复治疗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目前临床上需要应用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言语治疗

8、技术的康复治疗师,其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康复治疗师,应是能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技术康复两大系统疾病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四、存在问题1我院开办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虽然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但是与临床康复职业岗位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按照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突出康复治疗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的培养。2. 基于康复治疗工作过程的课程尚待进一步开发,以满足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需要。3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环境零距离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条件还显

9、不足。急需扩建、新建实训基地,添置实训仪器设备,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4“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教改能力、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5.加快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外基地的内涵建设,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和六安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市场对康复治疗人才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并积极联系,使社会力量参与到专业的建设之中,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工学相融合的特色专业,并拓展康复治

10、疗技术专业外延建设,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群,使其成为医院、社区和各级残联康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人才规模、规格需求的调研,以及对其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的分析为依据,创新“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言语治疗技术对运动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作为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开发核心课程,构建“三模块、两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校院合作为依托,建设集教、学、做一体化,国内领先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打造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推进课程模块化、技能实用化、实训岗位化、教学情境化,

1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面向基层康复人才的培训,扩大康复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辐射能力,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二、具体目标1创新“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三模块、两系统”的课程体系。即物理治疗技术(PT)、作业治疗技术(OT)和言语治疗技术(ST)三模块为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两系统为经,串起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相关课程。3在确立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共4门建设为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申报将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和传统康复方法学建设成为院级精品

12、课程,建设时间1-2年。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临床康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4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4本。5校内建立职业仿真实训基地1个(模拟病房),包括改建、扩建实训室4间,校外重点建设市内3个实训基地,开发2个社区康复实训基地,满足教学见习、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实现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的高度统一。6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青年教师5名(康复中心实训教师2人);兼职教师5名,使得教师和康复治疗师素质与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建设成为专兼结合的院级教学团队。7社会服务与辐射功能(1)面向城乡每年培训150名全科医生的康复治疗技能。(2)每年组织康复治疗技术

13、专业的学生下基层进行康复治疗服务。(3)完成康复社区和附属医院门诊服务1500人次。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一、专业建设1开展专业调研(1)调研目的为了适应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探寻高职高专康复人才的成长规律,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2)调研内容 主要针对各级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机构及残疾康复机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定位、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的调研,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对康复人才需求规格、需求数量;对康复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发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国内同类院校本专业基本建设情况及特点,比较异同,发现差异,寻找自身发展的空间。对近二年的

14、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及任职情况、现任岗位及工作能力、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3)调研方法 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4)调研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实施具体的调研工作;2013年6月前完成专业调研报告。2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创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的“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3+2能力梯形”是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三个职业岗位,与中枢神经和运动两大系统疾病康复工作任务的矩阵。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寓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运行模式,在教学中的达到教、学、做合一。第阶段 第一学期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医学评定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了达到对康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初步认知的目的,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16周),再进入医院康复科见习(1周)。第阶段 包括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第二学期进行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课程的学习(16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