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85216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课件-肾小球疾病(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病人的护理 (2014年没讲),一、概 述,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病因不明,需排除继发性及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后才能诊断。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绝大多数,是引起慢性肾衰的病因。,(一)发病机制,多数肾小球病属于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在疾病进程中也可有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参与。但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病的始发机制。 1、免疫反应 外源性(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或内源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

2、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2、炎症介导系统 免疫反应导致炎症而致病,炎症反应由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炎症介质(补体激活物、凝血及纤溶因子、生物活性肽、中性蛋白酶)共同参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肾小球损伤。 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 残存肾单位表现三高: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此外,高脂血症对肾小球损伤,大量蛋白尿也可损伤肾小球。,(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1、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可分为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三类。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2

3、、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5)肾病综合症,下面重点介绍按临床分型的三个病的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疾病概要】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特点:起病急,病人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本病好发于儿童,男性居多。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疱疮)之后,发

4、生免疫反应引起双肾脏弥漫性炎症。,(二)病理,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肾体积增大。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下位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位主要表现。,(三)临床表现,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多于女。 前驱感染后常有1-3周的潜伏期。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短。,1、症状 尿异常 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30%可有肉眼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病人(20%)可有大量蛋白尿,并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水肿 80%以上病人可出现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 高血压

5、 80%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 ,与水钠潴留有关,利尿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异常:病人起病时早期因GFR下降、钠水潴留,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 d ,少数病人少于400 ml/ d ),可出现一过性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逐渐增加,肾功能于利尿后数日可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表现为急性肾衰,易与急进性肾炎相混淆。 充血性心衰:常发生在急性肾炎综合征期,诱因为:钠水潴留和高血压。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和急性肺水肿。老年人发生率高(可达40%),儿童少于5%。,2、体征 主要是水肿,晨起眼睑水肿(及肾炎面容)或全身水肿; 高血压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高血压; 部分病人有肾区叩

6、击痛。,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 均有镜下血尿,尿蛋白+,并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免疫学检查 血清抗“O”阳性,C3及总补体 ,发病初期下降,于8周内恢复正常,对本病诊断意义很大。 肾功能检查 GFR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肾活组织检查 是确诊肾炎最主要的手段,可以区别急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四)治疗要点,本病病人的治疗以休息、对症处理为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尿消失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特殊饮食。 2.控制感染灶 以往主张使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10-14日。现有争议。,3.对症治疗 利尿治疗可利尿消

7、除水肿,降低血压,预防心脑并发症。休息、低盐和利尿控制血压不满意时,加用降压药。 4.透析治疗 少数急性肾衰有透析指针者,及时透析治疗 ,多数病人可恢复,一般不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5. 中医药治疗,【护理】,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水肿、高血压等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减少肾脏负担,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2.饮食护理 当病人有水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时

8、,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限制蛋白质的摄取量。每日进水量应为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加上24小时尿量。,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水肿的范围、程度,有无胸腔积液、腹水、呼吸困难;注意血压及尿量的动态变化。 4、用药护理 用降压药定时定量,随时监测血压,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5、心理护理 病人尤其是儿童对长期的卧床会产生忧郁、烦躁等心理反应。,健康指导,1.预防指导 平时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 2.生活指导 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掌握饮食护理的意义及原则。 3.用药指导 4.心理指导,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疾病概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

9、、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少数病人有急性肾炎发展而来。 绝大多数病人病因不明,起病即属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无关。有的病人过去没有任何肾炎病史,几天内突然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症状。 本病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也有非免疫非炎症性因素参与。,(二)病理,慢性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三)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多样,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10、为基本临床表现。 病情时轻时重,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1、症状 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 头晕、头痛、眼花、乏力、腰痛、食欲减退。 特殊表现: 有的病人可表现为血压(特别是舒张压)持续性升高,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急性发作病情恶化,发展为慢性肾衰,蛋白尿和血尿出现较早。,2、体征 高血压:多数病人有高血压,肾衰90%有高血压。 蛋白尿:慢性肾炎常见的表现。,3、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 长期高血压、钠水潴留、贫血等引起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衰。 高血压脑病 因血压骤然升高,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感染 易合并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慢性肾衰 慢性肾炎持续发展,肾功能持续减

11、退,最终出现慢性肾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常规 尿蛋白+,尿蛋白定量为1 3g/24h;尿沉渣镜检,可见多形性红细胞及红细胞管型;也可有肉眼血尿。 血常规 早期多正常或轻度贫血。晚期可有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肾功能 早期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尿素氮可正常。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的50%,即出现氮质血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肌酐、尿素氮升高。 B超检查 可见晚期双肾缩小,皮质变薄 。 肾活组织检查 可以确定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四)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主要治疗如下: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 是减

12、缓肾动脉硬化、保护肾功能的两个重要环节。 高血压治疗目标: 尿蛋白1g/d,BP控制125/75mmHg 尿蛋白1g/d,BP控制130/80mmHg, 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ACEI,如贝那普利; 尿蛋白治疗目标: 1g/d。,2. 限制食物中蛋白质及磷的摄入量 减轻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的硬化。 3.应用抗血小板药 双密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视情况使用。 5. 避免加重肾损伤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等。,【护理】,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GFR下降、钠水潴留尿量减少,低蛋白血症有关 2.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 3

1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减少、蛋白丢失、代谢紊乱等有关。 4焦虑 与病情迁延、预后不良有关 5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并应有适度的活动。对有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或合并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发作期病人,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以利于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病情减轻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2饮食护理 一般情况下不必限制饮食, 若肾功能减退应给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0.60.8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低蛋白饮食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饮食热量中的比例,以满足机体生理代谢所需

14、要的热量,避免发生负氮平衡。 限盐3 4g/d。控制磷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及锌,因锌有刺激食欲的作用。,3、皮肤护理 1)床铺应平整、干燥、清洁。衣着柔软、宽松。 2)保持皮肤清洁,清洗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3)做各种穿刺前皮肤消毒要严格,肌注时将水肿皮肤推向一侧后进针,拔针后按压;严重水肿者避免肌注。 4)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时清理大小便。抬高双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因高血压可加剧肾功能的恶化; 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监测尿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注意病人有无胸闷、气急、及腹胀等胸、腹腔积液

15、的征象; 监测病人尿量及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肾衰竭。,5、用药护理 使用利尿剂应注意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服用降压药时应严格按规定剂量,并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等;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防止高血钾,观察有无持续性干咳,如有应及时提醒医师换药。 用血小板解聚药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等。,6、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心理活动,及时发现病人不良情绪,主动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说出其内心感受,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与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疏导工作,联系单位及社区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帮助病人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1)预防感染:慢性肾炎病人机

16、体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故应认真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重点防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2)疾病知识指导: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观察水肿、尿量及尿质变化、如何控制饮水量、自我监测血压等。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3)保健知识宣传:指导病人严格按照饮食计划进餐;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 (4)生活指导:不用损肾药物。育龄期女病人应避孕。定期复查。,四、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S)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水肿; 高脂血症。 其中前两项为诊断所必需。,(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 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 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脏损害 继发性 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SLE、糖尿病,表5-1 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比较,分类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