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8241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8/17,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赵泉,2019/8/17,2,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快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发表重要讲话,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 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问题。,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2、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姜异康书记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研讨班上强调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作用 加快推进法治山东建设步伐,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期望不断提高,改革发展实践也对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之相比较,我省领导干部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符合、不适应,法治素养有欠缺、跟不上,法治实践不到位、不落实,个人行为触底线、碰红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分析原因,切实警醒起来,认真履

3、行职责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崇法风尚和法治环境。,2019/8/17,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9/8/17,7,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一)决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决定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篇贯穿一条主线、红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红线有三个核心要义和五项基本原则,规定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2019/8/17,9,(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决定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规划了总蓝图和路线图。 2.提出“建设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作出制度安排。,2019/8/17,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19/8/

6、17,11,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8/17,12,3.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与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设计。 4.提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

7、、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标,以及创新行政执法体制的系统构想。 5.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架构,保障司法公正。,2019/8/17,13,6.提出“法治为民”理念,升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的执政理念,倡导建设法德共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决定第五部分要求: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7.提出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整体构想,为建设中国法律职业家集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8.提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法治价值(法治观)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8、、政党观、民主观、人权观、平等观、自由观、正义观;社会主义宪法观、公民观、社会观 法治方式理论,包含法治意识行为和法治实践行为理论,体现为将法治精神贯穿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全过程 法治体系理论,五大法治体系 法治实践理论,包含推进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实践理论体系 法治职业理论,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职业 法治文化理论,即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和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形成的文化和观念系统 法治教育理论,理论法学、法史学、部门法学等,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讲话,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9、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2019/8/17,16,(三)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标志着执政党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升华,1.科学阐释了依法执政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决定通篇始终贯穿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贯穿依法执政理念,提出提升党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三统一”、“四善于” 等要求,将执政全面纳入法治框架下,从严治党。 2.全面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为贯彻落实“三者有机统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党

10、的领导与执政,“领导”是政治概念,意味着党在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通过政治动员等方式,在全社会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执政”是法律概念,意味着党依法通过国家机构,以法律为主要手段,治理国家事务。,十六大报告提出 : 坚持依法执政,实施 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2019/8/17,19,3.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组成部分,强调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

11、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4.对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作出规定,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5.明确了建立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法治政绩考核、干部法治能力考察制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6.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等,2019/8/17,20,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

12、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依法

13、执政的内涵,决定: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2019/8/17,23,第二,坚持人民

14、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2019/8/17,24,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源于人民意志 依法治国为

15、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人民在依法治国中自我约束,2019/8/17,25,法治为民理念 含义: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执政党和国家机构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渊源: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 内容:,党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立法机关以民为本、立法为民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司法机关公正廉洁、司法为民 社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民守法,2019/8/17,26,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

16、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2019/8/17,27,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 相辅相成、法治和德 治相得益彰。,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比较,2019/8/17,29,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之三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2019/8/17,30,法治政府建设:守法诚信尤为根本,守法诚信是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基本原则和重要施政资源。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