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82257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进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 作者:陈本会,黎贵湘 作者单位: 610041 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关键词】呼吸衰竭 临床上不论基础疾病如何,凡动脉氧分压(PaO2)7.9 kPa(60 mmHg)以下的状态持续4周以上者称慢性呼吸衰竭(简称慢性呼衰)1。无高碳酸血症者为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型,其临床主要特征是低氧伴高碳酸血症2。氧疗法是治疗慢性呼衰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当,也能危害患者。现将慢性呼衰患者氧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氧疗的方法 1.1 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给氧为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给氧方法。鼻导管插入

2、时应缓慢轻巧,深度相当于鼻尖到耳垂的2/3的距离3。李秀美等4曾对721例患者进行鼻导管插入长度的调查,结果证实以9 cm为最佳,平均长度为9.44 cm,最短为8.53 cm,此误差并不影响氧气的浓度。此法给氧最大的缺陷是机械刺激引起局部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呛咳、憋气致心搏呼吸停止,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鼻咽部吸氧逐渐被鼻前庭吸氧法所代替。由于鼻导管为橡胶或硅胶制品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常出现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够或患者擅自外拔现象。刘玉琴等5对40例开胸术后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插入不同深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鼻导管插入46 cm(鼻尖至耳垂的1/3)即可达到应有效果,还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3、。但60%超过24 h,损害中枢神经而出现抽搐及癫痫发作;另外,氧浓度过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对减少易出现肺不张。 4.2.5 注意湿化及温化 湿化的方法是将湿化瓶内装100 ml水(使水深10 cm)或生理盐水湿化。加温可通过保温瓶(内盛60 70 的水)蒸气或附有加热装置的雾化器给氧。也可另在湿化瓶内定期(每23 h 1次)加入60 70 的温水,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对吸氧装置应每周消毒1次,湿化瓶在使用前后用流动水刷洗干净,用500ppm的健之素(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湿化瓶应24 h更换1次,接湿化瓶胶管每周煮沸消毒1次,在更换添加湿化液、消毒湿化瓶后,将

4、盖子拧紧盖好,以防漏气。 4.3 氧疗后的护理 氧疗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如出现发绀,精神状态不好和PaO26.6 kPa时应恢复给氧。对使用后的氧疗工具应彻底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5 氧疗效果及终止 氧疗的指标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氧气治疗后,(1)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平稳,胸闷、气短减轻;(2)皮肤黏膜发绀减轻;(3)心率下降10次/min以上;(4)尿量增多;(5)神志清醒或精神状态好转,血气分析PaO2上升到6.6 kPa(50 mmHg)以上,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升到85%以上,可以证明给氧合理,相反则是氧疗不当或氧疗不足。慢性呼衰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强,PaO2升至6.67.2 kPa时已感舒

5、适,其停氧指征是:(1)发绀基本消失;(2)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好转;(3)PaO2上升到7.99.3 kPa;(4)暂停给氧30 min,PaO2无明显下降;(5)呼吸平稳,心功能改善。应注意:在停止给氧前,应逐渐降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方可完全停止给氧20。 参考文献 1 岸川礼子.呼吸不全预后预防恶化.诊断治疗,1983,71(12):64. 2 赵慧业.病理生理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25. 3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4 李秀美.给氧时插入鼻导管长度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1,26(11):508. 5 刘玉琴.40例开胸病人鼻导管长度对氧饱和度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1998,(12):602-603. 6 吕宜凤.氧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用护理杂志,1991,7(6):11. 7 李文玲,陈静.不同给氧方法纠正老年人低氧血症的疗效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0,6(1):19-20. 8 天羽.急性呼吸不全治疗(酸素疗法).呼吸循环,1984,32(1):30. 9 Heimlich HJ.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with transtracheal oxygen system.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