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380440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目9.鲸课型阅读备课时间 2016年9月12日上课时间9月16日年级(班级)五年二班课标要求与分析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水平: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水平:了解水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水平:理解水平 学习目标:能力目标)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水平:经历水平、了解水平 学习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材分 析

2、鲸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学生有了类似学习的经验,掌握了学习本类型课文的一些阅读方法。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示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及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3、,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情分 析本文生字不多,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说明文是一种比较不受欢迎的文体,但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引导得法,还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学生喜欢这种科普性的文章,在通读了文章后,能自行了解鲸的知识,并独立完成后面设计的表格,

4、但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填空时要提炼文章要点,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2.因为曾经学过说明文,所以学生对说明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基于此,我们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为迁移运用知识,学习新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流畅;学习运用说明方法,读写结合,既为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重、难点: 根据课标中本学段相关的阅读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以及教材编排的特点、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来写简单的说明文。学 习目 标 1.在学生熟读基础上,正确、

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具体用“读画品悟写”的阅读方法,品词析句,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具幻灯片、多媒体一体机流程一、复习内容,朗读导入(3分钟)学习目标1、2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鲸的体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2. 在这四部分知识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从

6、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切入)3出示自学目标:(1)研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2)认识、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学习目标2和3默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讨论:鲸是怎样进化的?三、自主探究、共同学习(20分钟)学习目标2和3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鲸的形体特点,学习掌握说明方法。1)指名读第1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体形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鲸的特点:大)2)请你根据学到的内容提问其他同学。甲:最大的鲸有多重?最小的鲸有多重?乙:我国

7、捕获的最大的一头鲸有多重?体长多少?丙:鲸的舌头有多重?教师适时用微机演示课件1(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的重量做比较、用一个人站在鲸的嘴里、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与鲸的嘴做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3)说明方法:第一、二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第三、四句:“十六万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第五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4)指导读出感情2.学习 第2段:鲸的进化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把它画下来。2) 能不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那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和后面内容的关系呢?(理解中心句与后面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谁能用

8、“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本段内容复述一下?3) 想不想看看鲸是怎样进化的?【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2(鲸的进化过程)】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鲸的进化时间漫长”的词语,并把它们画下来,再互相交流一下。 3. 学习第3段:鲸的种类(齐读) 1) 由“鲸的自述”自然过渡到本段内容。2) 学生齐读第3段。体会鲸的种类的主要特征。4. .指导迁移学习第4、5、6、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学习掌握说明方法。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5、6、7段,练习分出四层,完成思考课后习题2(微机出示)并画出有关语句。2) 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鲸的生活习性)

9、填完表格后,教师将一组学生所填表格用实物投影出示,共同订正补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须鲸的进食过程,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3(动画须鲸的进食)3) 同学们填得挺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画面,判断这两头鲸哪头是须鲸,哪头是齿鲸,并说明理由。【教师用微机演示课件4(动画鲸的呼吸)】 4)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教具摆出 鲸睡觉时的样子,体会鲸睡觉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鲸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

10、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四、 总结学习情况并引导质疑。 (5分钟)学习目标3学习本课后你都有了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五、拓展思维,延伸课外,学习仿写。(10分钟)学习目标31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在课下曾查找了许多资料,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听? 以鲸的自述口吻来说。2总结:看板书: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仅了解了鲸,而且还学到了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更可贵的是,大家还亲自动手查找了许多课外资料,丰富了自

11、己的课外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努力去探索自然界那无穷无尽的奥秘吧!(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六、板书设计。9.鲸体形巨大 作比较进化过程 举例子种类 列数字生活习性 假设教学后 记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

12、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现对自己本课教学设计评析如下:【教学反思】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

13、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以体验促阅读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

14、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设计的小组合作完成关于鲸的生活习性部分的表格填写,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

15、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三、紧扣内容,理清脉络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提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的总起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找出了这样几个句子:“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经知道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了鳍”,“鲸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每天都要睡觉,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张大。”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我认为此时重要的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养成动笔动脑的习惯,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四、抓住内容,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时,我先导学第一节描写鲸的形体的部分,使学生了解了鲸的外型特点,掌握了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