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68995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文化建设教材3(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文化建设,一、文化和企业文化 二、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一、文化和企业文化,主要内容,1、文化 2、企业文化,1、文化,文化:生活在一定地区的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 人类本身的认识和评价。文化的核心是认识、是观念,换言之,就是价值观。 文化的来源是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电信文化的变迁),价值观 1、所谓价值:是指人们的主观心理范畴,是外界事物对人的满足程度,有多大的满足就有多大的价值。 2、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事物认识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不同的人对事物认识重要程度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例如:有人重物质生活

2、,有人重精神生活; 有人重生活质量,强调人和大自然的协调,有人仍维持 对生活数量的追求,强调对大自然的索取。 不同的人所以有不同的价值观,同一个人所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根源还是社会存在。,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风气,有 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风气。换言之,当人 们的文化观念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时,就是正风 正气,反之,就是歪风邪气。,文化要不断变革: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就保持相当的稳定,这样就造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使得一段时间是正确的价值观、是正风正气的东西,到了另一段时间,可能就变为错误的价值观、歪风邪气的东西。因此,文化

3、也要不断变革,做到与时俱进。 如何促进文化变革呢?方式有二,一是社会存在变化;二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文化建设和文化变革的目的: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凝聚人心(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提高组织战斗力,企业文化:就是特定企业员工整体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评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风气,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2、企业文化,案例:现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原因在于社会在发展,企业也在发展,员工也在进步,从而使 得原来的制度安排、意识形态与新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而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保持长期稳定,并不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因而造成了变革

4、的困难,老板不理解,于是哀叹:“如何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 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企业战斗力,二、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主要内容,1、时代需要合作 2、人类有能力合作 3、人类的合作里程经常被打断 4、工业企业需要合作,如何使合作长久,当今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交换是其根本特点。 因此,工业时代的人必须广泛与各种人打交道,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交换时代人所必需。“眼观六路,耳闻八方”、“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1、时代需要合作,企业是交换时代基本生产单位,企业要成功, 非规模

5、经济,扩大分工不可。而规模经济与分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却提高了协调和管理成本。为取得竞争优势,非降低管理成本不可。,表现: 部门与部门间冲突、部门内部各职能科室冲突; 领导与员工冲突;员工与员工冲突,领导与领导冲突。 冲突原因:职能划分不清;互相攀比。,人类能够合作 (1)人类是群体动物,害怕孤独。 (2)人类在合作中征服大自然,成为万物之 灵。“力不若牛,行不若马,而牛马为之 用”。 为什么人类能合作,而其他动物不能合作呢? 人类有认识能力,能用理性驾御情感,能 克服互相攀比的弱点。 合作的原则:贤者领导不肖,智者领导愚者。,2、人类能够合作,(1)群体的优点是规模经济,弱点是互相攀比:

6、 待遇向高的攀,工作向轻松的攀。 (2)贤、不肖、智、愚是动态转化过程,过一 段时间后,需要重新排列。,3、人类的合作里程经常被打断,(1)“重法”: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岗位责任制,并以此为基础加强考核,奖优罚劣; 重视分配,公平工资制。 建立竞争上岗制度,4、工业企业需要合作,如何使合作长久呢?,(2)“隆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吃亏与得便宜 新人与老人 自我与他我(个人与集体)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领导与部下 企业内部于与企业外部(家里与家外),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 的重要性,1、引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管理的本质:将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 要

7、相结合。 3、管理的手段:奖和罚。或曰,制度管 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 4、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之关系 5、法治、人治、文化治 公理与定理,主要内容,著名企业家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讲过,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点他是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这就是强调无形比有形的更重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当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最大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看有形的太多,看无形的太少。而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企业文化,貌似不可琢磨,其实在企业内部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在杰出的企业里,其主要产品既不是顾客所要购买的、也不是员工所制造的东西,而是顾客和员工全都融于其中的企业文化。,1、引言:企业文化的重要

8、性,所谓管理,就是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个人需要相结合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不求员工为组织而干,而求其为个人劳动的过程中不得不为集体而干。 孙子曰,“求于势而不责于人”,讲的也是如何创造员工不得不干的条件,用我们党的语言表达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管理的本质:将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 要相结合。,如何创造人不得不干的条件呢?必须按照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原则去做。 人的需求是什么呢?按照孔子的学说,人追求富贵(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厌弃贫贱,换言之,人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美国的马斯洛在此基础上将人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出五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地位

9、(荣誉)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等。,既然人追求的是富贵,人最讨厌的是贫贱,那么要想动员员工的积极性,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个人需要相结合的手段无非有二,一为奖,奖励其得到富贵;一为罚,惩罚其失去富贵,走向贫贱。 值得注意的是:奖既包括物质的奖也包括精神的奖;罚既包括物质的罚也包括精神的罚。 奖惩并举的另外一个表达就是软硬兼施,文武之道,荤素搭配,礼法结合,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等。,3、管理的手段:奖和罚,硬、武,荤、批评,这些都是管理的硬手段,属制度管理范畴。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软、素、文、表扬等手段,这些被成为管理的软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任务。,人对富贵的追求怎样

10、表现的呢?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意思是说,人的行为如何,是干这个还是干哪个,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比较后的结果。如果这个比较后的结果比干别的合算,他肯定干这个,反之则干别的事情。 因此,奖什么、奖多少、在那里奖、由谁来奖、在什么时间奖;罚什么,罚多少、在那里罚、由谁来罚、在什么时间罚,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这两个手段孰轻孰重?这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讲。 从时间角度来讲,企业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4、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之关系,企业发展初期,人不多,规模不大,老板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盯过来,根本没有什么制度可言,如果说有的话,那么老板的话就是

11、制度。 待企业有所发展,人员增多,老板一个人的眼睛看不过来了,就要制定规矩,靠严密的制度来管理,为此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号召员工树立岗位意识。,待企业再继续发展,人员更多,规模更大,此时制度就不那么管用了,原因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新设部门的增多,使得各岗位间已经不象最初那样清楚可分,而是越来越多地相互交叉在一起,越往科层的上部走这一趋势越明显,这导致部门间冲突增加、协调成本加大,在许多情况下,岗位意识已蜕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保护自己、打击别人的本位主义、官僚主义。 欲解决此问题,只有在坚持岗位意识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此来弥补制度管理之不足,这就是文化管理的任务。,从空间角度

12、来讲,当员工着眼于眼前利益时,应以制度管理为主、文化管理为辅;反之,当员工着眼于长远利益时,则以文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对企业的一般员工,以制度管理为主、文化管理为辅;对中、高层干部呢,则以文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显然,越是对于有一定发展历史的企业,越是对大企业,越是对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原因在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精神生活,越来越追求长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以短期利益、物质利益满足为特征的罚、硬、武、素等手段,不得比让位于以长远利益、精神利益满足为特征的奖、软、文素、这就需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总之,制度化建设和企业文化二者须臾不可偏废。企

13、业文化好比是管理的软刀子,它通过教化,使人们形成明确的是非感、荣辱感,从而改变人们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结构,达到事先预防、降低犯错误率的目的。制度化管理好比是管理的硬刀子,解决的是那些能干那些不能干的问题。两者一软一硬,一拉一推,共同将组织的协调成本降到最低,推动组织前进。,著名企业联想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时,提出了法治、人治、文化治三个概念。 联想认为,对普通员工和基层经理人员的管理更多地靠法治,即靠规章制度管理,原因在于他们的工作弹性小;而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管理,除坚持法治原则外,更多地靠人治,原因在于他们的工作弹性大,仅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恩义”相结,即讲情操、讲志向、讲企业共

14、同的发展前景,用长远利益来凝聚他们。在法治、人治之外,联想还提出文化治,即企业核心价值观。联想认为,无论是法治还是人治,都必须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基础上,靠企业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5、法治、人治、文化治,联想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时,曾提出公理、定理两个概念。在他们看来,定理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公理就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定理是在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规章制度总是滞后的,具体来说就是制度制定上的滞后(总是问题有了相当暴露之后才定规章制度)和制度执行上的滞后(总是错误铸成了才执法),再加上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的,都有空子可钻,因此,为了降低昂贵的制度成本,有必要强调公理,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公理,即企业价值理念,可以增加人员犯错误的交易成本,可以弥补制度之不足而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而且有了公理,还可以根据特定情况的需要推导出定理,逐步完善规章管理制度。,公 理 与 定 理,因此,公理和定理,规章制度和企业价值理念是互相补充的,而且在公理和定理,规章制度和企业价值理念之间,公理大于定理,企业价值理念大于企业规章制度,这是企业领导人所必须牢记的。,一流的企业看文化 二流的企业看创新 三流的企业看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