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68092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08 大小:9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8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8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8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8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理论-企业的分析(3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理论,2,第一章 企业理论综述,企业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 传统企业理论 传统企业理论产生于18世纪后期,起初是以手工场合工厂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劳动分工理论 一、劳动分工理论,3,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分工对工厂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分工是工厂形成的原因,而工厂的规模的大小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劳动分工理论强调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工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把企业看待是一个将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4,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 二、新古典企业理论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2、是在市场机制下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市场、企业、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企业的认识,是在传统企业理论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 首先,企业是个生产单位,功能是将生产要,5,素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化产出,或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投入最小。 其次,是把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竞争的主体,分析企业在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不同类型的市场的生产决策和价格决策,以此推断市场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水平。,6,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起对企业作如下的假设: 1、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企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根据市场结构决定自己的竞争行为 3、企业获得信息是充分的,

3、会作出适当的反映 新古典理论对企业的理解,7,生产理论把企业视为投入产出的技术性关系,其基本模型如下: Q=f (x1 x2 x3) C=P1 X1 + P2 X2 + P3 X3 +K = PQ C Q代表产量,C代表成本, 代表利润 新古典理论对企业发展的解释 1、规模报酬与横向一体化,8,规模报酬 定义:Q=f ( hx1 hx2 ) Q=f ha ( x1 x2 ) 若a=1时,意味着产量将随生产要素以同等比例变化,规模报酬不变 若a1时,称规模报酬递增 若a1时,称规模报酬递减 横向一体化理解为同类企业的合并过程,9,2、技术相互依赖、市场缺陷和纵向一体化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纵向一体

4、化的解释可分为:技术相互依赖论 市场缺陷论 技术相互依赖论认为:生产过程的紧密相关,由同一企业经营是技术经济的需要。 市场缺陷论认为:市场中偏离完全竞争模式的现象,纵向一体化可以改善经营效益,提高利润。,10,三、现代企业理论 所谓现代企业理论,指从契约分析出发来研究企业组织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包括研究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产权理论、事前安排的代理理论和事后处置的交易成本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11,(二)机会主义和小数条件 (三)信息压缩 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方法 1、以契约为核心的研究方法 2、把“交易”作为最小研究单位 3、抛弃了新古典经济

5、理论的研究范式 4、成本收益是决策的基本准则,12,现代企业理论的可分为四个部分: (1)企业的本质和边界。 分别研究企业的定义是什么,企业的所有权的含义是什么,企业与市场的界限在哪里,企业合并的因素又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扩大等等 (2)企业内部的等级制度。 研究等级制度的利弊在哪里,在企业内部,13,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和激发雇员的积极性, 如何设计竞赛和晋升规则及发放奖金等等。 (3)企业的资本结构 研究在企业全部资本构成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如何确定,他对经营者有什么影响,破产的经济含义与机制是什么,14,为什么破产有清算和重组的区别等等。 (4)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研究在两

6、权分离的情况下,市场如何制约经营者,经理人行为如何变化,所有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护等等。,15,四、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企业的本质和界定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观点如下: (一)“财产控制权 ”观点 契约的布完整性,一方面导致事后机会主义行的发生,引起事前投资的扭曲,这是分离的费用,另一方面,企业甲吞并可企业,16,乙,甲拥有乙的剩余索取权,乙的积极性减弱,这是合并带来的费用。权衡了合并的得失,才能决定企业的分离与合并。 (二)“议价费用”与“影响费用” 罗伯茨和米尔哥罗姆对交易费用学派持批评态度,认为签订契约的费用来自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导致的交易费用决定了市场的“议价费用

7、”;同时他们认为,在一个,17,中央集权机构,上级决策人员影响下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导致信息失真,构成“影响费用”。 (三)“声誉” 的观点 这种观点强调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买卖双方的调整过程。声誉的损害有损今后的利益,因此,声誉有减少市场交易费用的作用。,18,第二章 企业性质和产权理论,2.1企业性质 关于企业性质的解释列举如下: 1、科斯对企业性质的解释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企业作为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它的存在决定于其组织内部的交易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大小。,19,科斯企业理论的内容为: 第一,科斯认为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也是协调经济活动的

8、一种形式。两者都作为资源配置的机制,相互替代,前者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进行配置,后者通过行政命令来完成。,20,第二,使用价格机制的市场交易中存在着有时甚至是相当高的费用。包括:获取有关信息的费用、为达成协议讨价还价的费用、政府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导致市场有较高的费用。 第三,市场经济中存在企业的基本理由在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21,第四,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企业的边界是企业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 第五,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与市场的交易费用的差异。组织成本小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规模扩

9、大;反之,企业规模缩小。,22,2、钱德勒对企业性质的解释 钱德勒认为: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协调和决策工作能提高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分配的效率,这种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只能建立在管理的层级制度以后才能实现。企业的出现是在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的协调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3、从团队协作的角度解释企业的性质,23,阿尔钦与德姆塞茨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从另个角度论证了企业产生的原因。 他们认为:企业的权利结构应该是由拥有私产的单个所有者组成的合作生产和一个专门作为监察合作成员行为的团体即(管理者)所构成。 4、威廉姆森对企业理论性质的补充 威廉姆森认为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以

10、及它们彼此之间的替代选择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4,威廉姆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费用的核心该概念,对于涉及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的投资活动至关重要。 5、阿罗对企业理论性质解释 阿罗的分析着眼于信息成本的论述,将企业出现的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同时将企业的扩张归结为市场的不可逆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企业的本质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见前综述),25,第二节 产权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一、产权的定义 产权:是对经济物品进行利用或处置并可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益。包含以下内容: 产权是依法占有才产的权利,更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权的行使要受到各种限制,产权

11、的内容,26,往往受到一个国家的法律、风俗和道德等来界定。 产权往往指的是一组权利。完整的产权分为收益权、使用权和转让权三种权利。 收益权是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权利本身或经由合同关系而从别人那里获得收益。使用权指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使用的权利。转让权是指通,27,过出租或把财产相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的权利。 二、产权与所有权 所有权指排他性的独占权。确定物的最终归属。 准确理解产权的含义,必须理解所有权的概念,能够区分产权和所有权: 所有权更多指对经济物品的所属关系的一个法律上的界定。产权更多地关注是与,28,经济物品的配置有关的使用权利。 所有权是具有整体性的财产归属,不可

12、分割,产权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一组行为性权利,是可以分解的。 所有权的让渡,意味着构成产权的全部权利的永久性的让渡。在所有权主体不变的前提下,产权可以从所有权主体转移到另一主体,经过产权的分解和界定,形成不同的产权安排。,29,三、产权的功能 (一)产权的法律界定 产权的基本职能:产权界定从法律上定义占有关系。表明各种有价值的物的所属。 (二)产权制度决定竞争规则 产权制度是一种社会工具,用于解释稀缺的资源在竞争性的用途上的配置问题。产权制度界定竞争规则并规范竞争行为。,30,(三)产权界定提供激励 清晰的产权界定了行为的收益和成本,可以激励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四、产权制度的分类 产权制度是产权

13、关系的制度化,是规范和协调主体在财产占有行为方面的规则,体现为规范化的社会关系体系。分为以下几种:,31,私人产权制度 指具有私人使用权、私人收入享受权、自由转让的产权制度。 社团产权 社团产权是指某个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某种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集体产权 集体产权与社会产权不同,个人行使权利的,32,的决定是无须事先与他人商量。产权如果是集体产权,则如何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就必须由集体的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行使做出规则和约束。 国有产权 国有产权具有以下特征: 产权归属的唯一性 产权行使的代理性,33,权利配置遵循纵向行政隶属的等级规则 所有权的不可分性 剩余

14、权不经归属于国家,而且不可转让,34,第三节 两权分离是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的实质 一、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现代意义上的产权,分解为两个层次: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一种法权性质的权利关系,目的在于对所有权存在状态的规范和保护。 经济上的所有权,即对财产的实际占有,35,关系,表现为财产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支配和控制权。 上述两者的各种不同产生了两权分离。 二、股份公司中的两权分离 股份公司通过认购或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形式把规格不同的所有者支配的、在数量上受到限制的、分散使用的资本或财物,联合在一个企业内运作和使用。,36,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中,资本出现了两权分离的过程: 1.真实资本和所有权资本的分离

15、 2.管理职能与所有权职能的分离 三、两权分离是股份公司的实质 在股份制企业中,公司把分散的、归各个不同所有者支配的资本以股份募集的形式转为企业及公司统一支配的资本,股份总额,37,等于公司的资本总额。 在产权关系上,资本的最总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原来完整的资本所有权必然分割成两个层次: 在出资者手中,它转化为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管理者、,38,参与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份等权利。 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以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39,第四

16、节 股权与股权的性质 一、什么是股权 股权指股东权利,是股份公司出资者投资于公司成为股东而在法律上享有各种权利的总和。 股权分为自益权和公益权两种。 股东自益权 :是股东直接从公司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其内容主要包括:,40,参加股利分配权 转让股份权 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股东公益权: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参与意见以求得改进的权利,是股东基于其财产权而产生的人格和管理权。内容包括: 行使表决权 出席股东大会,41,查阅公司章程和财务账簿 二、股权的性质 关于股权的性质,理论界有四种不同的认识: 认为股权为债权 认为股权为所有权 认为股份公司形成的财产属于集体的产权 认为股权是一项独立的财产的权利,独立,42,与物权、债权并列存在。 第五节 法人财产权 一、法人与公司法人 股份公司制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人格,是法人。 法人的性质阐述: 一种是名义说,认为法人不过是人类脑子的构想,法人只是自然人的集合的组织,法,43,人没有独立的意志,法人的意志只不过是自然人的意志,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