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5364292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学 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23建议课时数:72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继课程: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儿童教育学、儿童卫生学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程的目的任务确定为:使本专业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典型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非常重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

2、,又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形式来了解儿童,深刻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为此,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了系列实训项目,编制了实训指导书,对于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做出详尽的安排。通过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二)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了系列实训项目。因为本课程的总课时数有限,这些项目的实施主要利用教育见习以及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重点实施部分项目,其余项目共学生自主学习之用。1、观察幼儿注意力发展情况2、幼儿无意

3、记忆与有意记忆的实验3、幼儿意义记忆与词汇记忆发展的实验4、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思维发展的实验5、3-4岁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6、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的分析7、幼儿受暗示性和模仿性的实验8、幼儿控制情绪和动作能力的实验9、三岁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分析10、幼儿同伴关系的测量与分析11、幼儿在游戏中心理发展的特点二、课程目标(一)职业能力目标 在调研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专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爱心;正确的教育观念;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唱、跳、弹、画等专业能力;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知识整合与建构能力;保育与保健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调研发现,

4、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其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非常特殊。对于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可能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更多的是在于对幼儿的爱和呵护,更强调学生的师德素养。(2) 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 儿童心理学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教学项目学习任务职业能力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的生理发展爱心正确的教育观念婴儿的认知发展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保育与保健能力婴儿的社会性发展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的生理发展爱心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保育与保健能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

5、目标,课程采用基础理论与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和实训基地,与学生合作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见理论、从实践中学理论、在实践中用理论。在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重实践教学的分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实现课堂学习内容与幼儿教育实践之间的近距离对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并积累实践性知识,逐步成长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教学任务安排第一章 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4课时第二章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4课时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

6、4课时第三章 1、婴儿身体、脑与脑功能的发展:4课时2、婴儿感知觉、运动技能的发展:4课时第四章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课时2、婴儿的思维、记忆、认知社会化、言语发展:4课时第五章 1、婴儿的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4课时2、婴儿期的亲子关系:4课时3、婴儿期的同伴关系:4课时第六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4课时第七章 1、幼儿思维、记忆的发展:4课时2、幼儿的智力、创造力发展:4课时3、幼儿的言语发展:4课时第八章 1、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4课时2、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亲社会行为:4课时3、幼儿期的亲子关系:4课时4、幼儿期的同伴关系:4课时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典型学习任务项 目(

7、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活动设计)课时第一章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第一节 概念与学前儿童观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二、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一)婴儿的概念(二)幼儿的概念1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三、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一)天性和教养之争(二)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三)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1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宽泛的研究方法二、具体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二)跨文化研究方法(三)以时间划分的研究方法(四)根据方式划分的研究方法2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性因素(一)遗传因素(二)先天素质2二、社会

8、性因素(一)心理发展关键期(二)早期生活经验2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一、人文生态环境的结构(一)直接环境系统(二)间接环境 系统(三)宏观环境系统2二、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一)期待性与现实性(二)相互性与应答性2第三章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原则1第二节 脑与脑功能的发展乳儿和学步儿的脑发育婴儿的大脑发育特点1第三节 感知觉的发展一、胎儿感知觉的发展二、新生儿感知觉的发展三、乳儿和学步儿感知觉的发展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痛觉2第三章婴儿的生理发展第四节 运动机能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运

9、动(一)生存反射(二)原始反射1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运动机能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4二、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思维第二节 婴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婴儿的思维和记忆(一)分类能力2(二)推理能力(三)记忆能力第三节 婴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一、对他人容貌的感知面孔感知2二、对母亲的感知对母亲发出信号的感知三、对人的行为动作的感知(一)模仿(二)共鸣动作第四节 婴儿的语言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条件作用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4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言语知觉能力、交际能力三、婴儿言语的形成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第五章婴儿的社会性

10、心理发展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二、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社会认知学派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四、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第二节 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一、婴儿的气质(一)气质的结构和测量(二)气质的稳定性4二、婴儿的情绪(一)情绪的功能和发生(二)婴儿的情绪表达(三)婴儿的情绪体验(四)婴儿的情绪研究新发展(五)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三、婴儿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发生(二)自我概念的发展(三)自我控制的出现第三节 婴儿期的亲子关系一、依恋的产生和发

11、展(一)依恋的产生(二)依恋的发展阶段6二、对依恋的研究(一)对母子依恋的研究(二)对父子依恋的研究三、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一)养育者方面的因素(二)婴儿方面的因素四、依恋对婴儿发展的影响第四节 婴儿期的同伴关系一、群体社会化理论6二、同伴交往的作用(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二)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三、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一)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第六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身体和大脑的发展一、身体的生长发育(一)外形上日趋成熟(二)骨骼和肌肉的发展(三

12、)身体发育不平衡1二、大脑的发展(一)脑组织的发展(二)脑机能的发展(三)脑的测量方法第二节 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一、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一)幼儿跑、跳能力的发展(二)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2二、精细动作的发展(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二)手动能力的发展(三)全脑教育的实施(四)动作技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幼儿的思维发展一、象征机能的形成(一)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二)空间符号思维的出现2二、知识的建构三、思维特征的组成第二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的自传体记忆(一)幼儿对新异事件的自传体记忆(二)成人对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影响(三)幼儿自传体记忆的作用2二、幼儿的

13、目击证词(一)儿童目击证词及其问题概述(二)影响儿童目击记忆的因素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一、智力观和智力理论(一)智力的定义(二)心理因素论(三)因素结构理论(四)多元智能结构论(五)智力三元理论4二、现行的智力测验三、IQ的计算与分布四、影响幼儿智商分数的因素(一)遗传方面的影响(二)环境方面的影响(三)文化方面的影响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一、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4二、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一)智力与创造力的关联模式(二)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三)脑的分析三、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一)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二)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三)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第五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一、言

14、语基本能力的获得(一)语音的发展(二)词汇的发展(三)语法的发展(四)语用学和沟通技能的发展4二、前阅读能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阶段(二)成人对儿童阅读的影响三、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一)两种语言的学习差异(二)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三)双语儿童的认知优劣(四)第二语言的教学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一、情绪发展(一)幼儿的情绪功能(二)幼儿的情绪表达(三)幼儿的情绪调控(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2二、自我的发展(一)自我概念(二)自尊的出现(三)自我控制三、性别角色的发展(一)性别特征形成与性别角色的理论(二)性别概念的发展(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四)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和性别分离第二节 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行为一、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二、社会行为(一)观点采择(二)对他人情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