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36419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l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1系系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l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l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l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l 局太阳由近

2、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l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自身条件:l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l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l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l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l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l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

3、: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l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l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l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l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 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l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P15) (

4、方向都是自西向东)l 地球自转:l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l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l 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P13l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P14l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h),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l 地球公转:l 绕转中心:太阳l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l 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5、。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26):黄道面+赤道面l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26)l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l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l 解题的三个方法:l 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l 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l “东加西减”:

6、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东早西晚)l 光照图的判读 l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l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l 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

7、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l 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l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l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l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l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l 晨昏线通过南

8、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l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l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l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l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

9、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日界线:原则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西增东退)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P16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l 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l 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l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

10、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l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旋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自转36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h(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意义昼夜更替 不同经度不同的

11、地方时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形成l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l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有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冬至日有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越来越长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

12、昼逐渐变短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冬半年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白昼越来越短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冬至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白昼逐渐变长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l 昼夜长短的分布:l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l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l 地球的内部圈层l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l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l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l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l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l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l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