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论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60995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制度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企业制度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企业制度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企业制度论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企业制度论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制度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制度论概述(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企业制度论,小引 一、产权理论 二、制度安排及制度变迁问题 三、西方企业制度发展演变 小结,小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买卖,而是权利买卖。人们之所以要买卖商品是要享有支配和使用它的权利。简单的商品其权利和实体不可分,复杂的商品(如知识)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支配和使用它们的权利就不是简单的事情。由于财产权利不清晰,就会给市场交易带来困难。市场的失败往往是财产权利不明确造成的。 本部分涉及当代西方经济学一个热门话题。从企业理论角度分析,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得以形成、得以建立的制度背景,或者说企业与社会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制度问题。,一、产权理论,(一)所

2、有制 (二)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产权理论的意义,所有制,所有制、所有权、产权,是经济学长久以来的重要范畴,中国改革以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在经济生活中碰到资源稀缺问题时,需要对这种资源的“所有”加以界定和保护。这种界定和保护的过程就是所有权形成的过程。 所有权,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法律形态。财产法律制度。 产权是所有权的经济用语,它强调的是谁行使各种实质性的所有权。产权关注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实质意义上的财产关系。,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产权的定义 产权的内容 产权的主要形式 不同产权结构的效率 产权结构的制约因素,科斯:社

3、会成本问题,案例讨论。 只要私有财产权明确,不管这种私有财产属谁所有和作何种分配,都可以通过财产的自由买卖和私人之间契约关系的自由选择机制找到对全社会最优的资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产权的定义,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阿尔钦)。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产权,它不是指一般的物质实体,而是指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 它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因而,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产权的内容,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

4、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他的权能是否完整,主要可以从所有者对它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来衡量, 如果权利所有者对他所拥有的权利有排它的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自由的转让权,他所拥有的产权就是完整的。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的主要形式,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 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了一个特定的人,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它附着了类似权利的物品相交换,他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转让给其他人,他对这些权利的使用不应受到限制。 共有产权意味着共同体内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他排除了共同体外的成员和国家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

5、使这些权利的干扰。 国有产权在理论上指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他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不同产权结构的效率(1),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它能否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共有产权下,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具有的权利,如果对他使用共有权利的监查和谈判成本不为零,他在最大化地追求个人价值时,所产生的成本就有可能有部分让共同体内其他成员来承担。且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也无法排斥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所有成员要达成一个最优行动的谈判成本也可能非常之高,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不同产权结构的效率(2),国有产权条件

6、下,权利由国家选择的代理人行使。,由于权利的使用者对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有充分的权能,就使他对经济绩效和其他成员的监督的激励降低,而国家要对这些代理者进行充分监查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行使国家权力的实体往往为了追求其政治利益而偏离利润最大化动机,在选择其代理人时也具有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考虑的倾向,国有产权条件下的外部性也是相当大的。 私有产权条件下,私产所有者在作出一项行动选择时,他就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倾向,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有权利的现期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作出使用资源的安排;他为获得收益所产生的成本也只能由他个人来承担,因此,在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下的许多外部性就

7、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更有效利用资源的激励。,产权结构的制约因素,一个社会产权结构的选择,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变迁,除了产权的经济功能外,还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一个政府对所有制的偏好,这种偏好主要取决于它能给政治家带来的收益。 (2)一个社会群体对一种产权结构或一项具体产权安排的接受程度。 (3)能促进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 (4)在面临新的获利动机时,原有产权结构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可能作出的反应。,产权理论的意义,给出了关于一个生产组织内的单个决策者所起作用的全新解释。组织本身不再是研究的中心,而是假定个人在现有的组织所确立的约束条件下追求

8、自己的利益,并使效用最大。 认为事实上存在多种形式的产权,而且不能保证利润的最大化。通过考察产权安排对收益报酬制度的影响,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否定利润最大化基本假设,用效用最大化取代,是一个重大进展。效用最大化假设为研究不同形式的管理行为展现了可能性,并允许更全面地洞察各种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 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制度环境可以得到更明确的说明。尤其对所研究的每一情形,合约活动中的现存的财产关系,交换,监察和执行成本都能够得到更清楚详细的说明。,二、制度安排及制度变迁问题,制度是什么 制度的功能 制度结构或制度组成 制

9、度创新或制度变迁 制度理论与企业观 新制度学派的启示,制度是什么,制度可以理解为一套支配特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在新制度学派看来,制度安排的定义是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一项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一词最接近制度通常使用的含义。,制度安排的形式,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制度如家庭、企业、医院、大学政府等;非正式的安排如意识形态和习惯。制度安排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制度安排的形式,从纯粹自愿的形式到完全政府控制的形式都有可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半自愿半政府结构。 自愿的安排简单说

10、就是相互同意的个人之间的合作性安排,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地退出。如企业之间订立的契约。政府的安排没有提供退出的选择权,因此,行动并不要求有一致的同意,而只要遵从一些决策规则就行了。如法规。,制度的功能(1),诺斯: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是人类对付不确定性和增加个人效用的手段。 1 安全 为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提供制度保障,秩序。借助于建立在一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法律和道德习惯实现。 2 提供信息 制度规范通过建立固定化的人类行为范式,或设定人类行为界限,或订立人类行为规则,或约束人类行

11、为,提供给其他当事者以信息。制度的这种功能的结果是,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尽管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及超载的信息量,行为仍然是规则的和可预测的。,制度的功能(2),3 经济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提供信息的功能和安全功能,人们不必每做一件事,每一步行动都仔细思考,谨慎行事;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期来经营和谋划自己的行为,可以经济、节约地从事各种类型的活动。换言之,在一个有法律制度保障、其他人行为有规则可循,人类的各方面活动都有现成秩序和规则的世界上,个人才有可能经济节约地从事自己的活动。 4 制度安排是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手段通过某种类型的制度结构,可以把既有个别目标,又有共同性的个人组织起来,形成各种

12、类型的组织,获得超越个人能力之上的集体的收益。,制度结构或制度组成,制度结构被定义为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所组成。,正式制度的类型,除了作为基础的法律、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在制度学派视作制度环境的正式制度组成部分以外,立足于经济活动过程,舒尔茨对制度作了如下的分类: (1)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货币、期货市场。 (2)用于影响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分割或分担风险的制度),契约、公司、保险制度。 (3)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的联系的制度(分配制度),产权、资历等。 (4)用于确立

13、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框架的制度(公共事业),如学校。,非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它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因,渐进演化的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 在正式规则设立前,非正式的约束能够保障社会按照常规运转。非正式约束的空间比正式规则广泛得多。制度均衡意味着正式约束的最佳供给并且与非正式约束具有相容性。 在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将价值取向的信念伦理置于首位的民族来说,意识形态有可能取得优势地位以指导思想形式构成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最高准则。),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是人们

14、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具有确认现行制度结构符合义理或凝聚某个团体的功能。 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它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由于意识形态的存在,可以免除一系列制度。)。,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1、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实际上是人类的理性还不足以认识和解释世界,但人类又需要诸如安全、自信这样一些心理状态才能生存。意识形态是人们在既无力解释世界,但又要解释世界以获得安全和自信感的矛盾驱使下创造出来的一种简单化的解释世界方法。) 2、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

15、识形态上的看法。实际上,他试图发展一套新的、能更好适应其经验的合理解释。然而,重要的是要强调一下在个人改变他的意识形态之前,必然有一个经验和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积累过程。(梁漱溟) 3、意识形态的存在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理性有限性之间的不对称。当个人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而无法迅速、准确和费用低廉地作出理性判断以及现实生活的复杂程度超过其理性边界时,他们便会借助于与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等相关的意识形态来走捷径。,伦理道德的作用,比意识形态更具一般性的,还有一般的道德规范和习惯。 帕森斯:“制度范式依赖于社会成员的道德情操的支持。” 至于道德情操的起源:“普遍的事实是,在早期童年时代,这

16、种道德情操被反复灌输给儿童越深刻,他就会越深入地嵌入他的人格结构中。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他是不能由意识决定和控制的,除非也许在某些紧要关头时例外,并且即使人们有意识地排斥它,它依然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帕森斯,1940),习惯,早期经济学家凡勃伦就曾经指出习惯的制度作用。 由于经济活动所要求的信息及计算能力的容量大大超出人的能力,要对经济行为所有方面进行完全有意识的理性思考是不可能的。当事者需要某种机制,使实际进行的行为从连续的理性估计中摆脱出来,这就是习惯。制度本身就是由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固定的思维习惯所组成的。 习惯的形成有多种方式:有时是通过模仿他人而形成,人从小形成的习惯;有时是有意识选择之后成为习惯,如习惯于骑车而不考虑有无必要。 习惯与惯例的功能意义是,减少复杂的日常行为中所包含的计算量,减少思考。,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内容 一种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包括: (1)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的变化; (2)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 (3)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 如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企业模式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