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5359862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考前热身理综化学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安一中2016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化学仿真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第113题每小题4分,第1420题每小题5分,共87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略)相对原子质量:(略)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

2、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周期B.从氟到碘,单质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越来越难C.14C和14N两种核素的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健8.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苯、乙醇、四氯化碳都是重要有机溶剂,都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B.在强碱性溶液中,Al(OH)4-、HCO、Na+、Ca2+可能同时大量共存C.铁船底镶嵌锌块,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D.用量筒量取10.mL 1.0mol/L的盐酸于100mL溶液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制得0.1m

3、ol/L的盐酸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 A.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2Fe2+Cl2 2Fe3+2Cl- B.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恰好呈中性:Ba2+OH-+SO+H+ BaSO4+H2O C.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Ca(OH)2+2H+ 2H2O+Ca2+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 Al(OH)4-+4NH 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将含有SO2的CO2气体通过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以除去SO2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瓣金属活动性强弱C.称取19.0g氯化亚锡(

4、SnCl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mol/LSnCl2溶液D.测定NaCl和NaF溶液的pH值,确定F、Cl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11.美国探测发现,在土卫六上的碳氢化合物储量是地球上的几百倍。对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氢化合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烃B.这一发现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开发新能源的投资C.从石油中可以获得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烯D.相同质量的碳氢化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越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越多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13.25时浓度都是1 mol/L的四种正盐溶液:AX、BX、AY、BY。AX的溶液pH=7且溶液中的溶液pH=4,BY的溶

5、液p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平衡常数K(BOH)K(HY)B.AY溶液的pH值小于BY的pH值C.稀释相同倍数,溶液pH值变化BX小于BYD.AY溶液的pH值小于728.(12分)(1)恒温下,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N2和2.6molH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此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_,平衡常数K=_。(2)如下图所示,装置1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II实现铁棒上镀铜。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电镀结束后,装置I中溶液的pH_,装置II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_。填(“变大”“变小”或“不

6、变”)若完全反应后,装置II中阴极质量增加12.8g,则装置I中理论上消耗甲烷_I.(标准状况下)。29.(14分)TiO2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1)工业上用钛矿石(FeTi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经过下述反应制得:其中,步骤发生的反应为:2H2SO4+FeTiO3 TOSO4+FeSO4+2H2O。净化钛矿石时,是否需要除去杂质FeO?答:_(填“需要”或“不需要”)净化钛矿石时,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TiO2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制备金属钛:方法一是电解TiO2来获得Ti(同时产生O2-);将处理过的TiO2作阴

7、极,石墨为阳极,熔融CaCl2为电解液,用炭块作电解槽池。(3)阴极反应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4)电解过程中需定期向电解槽池中加入炭块的原因是_。方法二是先将TiO2与Cl2、C反应得到TiO4,再用镁还原得到Ti。因下述反应难于发生:TiO2(s)+2Cl2(g)TiCl1(1)+O2(g) H=151 kJ/mol所以不能直接由TiO2和Cl2反应(即氯化反应)来制取TiO1。当往氯化反应体系中加入碳后,碳与上述反应发生耦合,使得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顺利进行。(5)已知:C(s)+O2(g) CO2(g) H=394 kJ/mol。请填空:TiO2(s)+C(s)+2Cl2(g) TiCl

8、4(1)+CO2(g) H=_(6)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往氯化反应体系中加入碳时,氯化反应能顺利进行的原因是_。 30.(14分)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1Al2(SO1)32Al2O36H2O,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高温(1)焙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1)3+3S 2Al2O3+9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若生成1 mol Al2O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2)将标况下1.12L炉气通入100mL 0.5/L NaOH溶液中,得到一种酸性溶液,则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 (3)熟料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9、4)检验废渣中含有Fe2O3所需的试剂是_。(5)母液中溶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溶液调节pH后经过滤、洗涤可得Al(OH)3沉淀,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选做部分】31.化学化学与技术(未命题)3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8分)已知A、B、C、D和E五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_和_;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_形,该分子属于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分子中的中心

10、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4)若将1 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 mol CO2和2 mol H2O,则E的分子式是_。33.化学有机化学基础(8分)分子式为C12H14O2的有机物F广泛用于制备香精的调香剂。为了合成该有机物,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试回答下列问题:(1)D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2)合成路线中反应所属反应类型名称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按要求写出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属于芳香族化合物。遇浓溴水能产生白色沉淀。苯环上的取代物只有两种。_。一、选择题7.C 8.C 9.A 10.B 11.B 12.B 13.A28.(1)

11、0.4 mol/L K=0.1 L2/mol2(2) 变小 不变 1.1229.(14分)(1)不需要(2分)(2)(各2分,共4分)(3)(2分)(4)碳单质会与阳极产生的氧气反应而不断减少(2分)(5)243kJ/mol(2分)(6)碳单质与氧气反应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导致反应顺利进行;C与O2反应放热,相当于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右移动(2分)30.(16分)(1)(2分) 3.6121024(2分)(2)(3分)(3)(2分)(4)稀盐酸、硫氰化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分)(5)K2SO4、Na2SO4(2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3分)31.化学化学与技术(未命题)32.化学物理结构与性质(8分)(1)1s22s22p63s23p6(2)HCl H2S “V”(或“角”) 极性(3)sp3 (4)CH4O(答CH3OH 不扣分)33.化学有机化学基础(8分)(1)碳碳双键、羧基(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2)氧化反应(1分) OH |(3)CH3CH2CCOOH CH3CH=C(CH3)COOH+H2O(3分,不注明反 | CH3应条件,扣1分,标明温度为170不扣分,不配平、有机物不用结构简式或写错,不得分)(4) CH3 (2分,只要写对其中一种即可得分) 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