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49453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高中册)l 写给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的话1l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3l 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9l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15l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2l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47l 怎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54l 资源平台61l 读者反馈106写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几年来,教育行政机关、教学研究部门和中小学校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引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思考。2007年底,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北京

2、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全市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学校校长及各区县的教研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各区县课程的开设情况差异很大,课程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且流动性较大,难以适应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存在种种疑惑,对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存在模糊认识,这些增加了课程实施的难度。 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和开好这门课程,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为“手册”)。手册借鉴了几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有关成果,汇集了各区县课程实施中的宝贵经验,为综

3、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人员提供了工作抓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策略导读和方法引导。手册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册,分别适用于各学段的课程指导。每册手册包含八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解答了课程的定位和基本理念,提供宏观的理论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分别解析了课程的各层级目标,为教师理解和制定活动目标提供航标;“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一一解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及选择要求;“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课程的实施,解析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各个阶段的指导策略,提供了常见研究方法及指导要点;“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怎样对

4、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则分别从资源开发和课程评价的角度,为教师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资源平台”提供了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政策文件、权威网站、经典书目等资源的链接,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政策,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最新的动态;“读者反馈”提供了读者跟编者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手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引领,剖析课程的难点手册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六大核心问题组织撰文,阐述了建构此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有利于教师尽快了解和熟悉综合实践活动,使之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和课程的实施水平。 第二、操作性强、应用性强手册着眼于教师理解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策略

5、引领、质疑解答、案例分析、问题思考多种形式,予以详细的解析,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策略。推荐了课程实施的若干表格,符合教师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第三、强调互动,注重反馈手册在每一部分都设有“答疑解惑”,针对教师在理解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作了具体、可操作化的解析,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启迪和借鉴。手册第八部分设立的“读者反馈”,搭建起读者和编者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本套手册为广大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教研人员有效实施课程提供借鉴。手册既可以作为新任教师的培训手册,也可以在实施课程中翻阅借鉴,同时还可以作为教研人员的工作依据。参加这套手册编写的人员有:刘玲、陶礼光、梁烜、

6、贾月坤、冯新瑞、王美文、孔祥旭、张景林、甘育山、李锦鹏、申立菊、李安、高仕蓉、陈树杰。小学册由贾月坤许书阁、高孝文、统稿,初中册由刘玲、冯新瑞统稿,高中册由梁烜、陈树杰统稿。其他区县一些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几次参加讨论,并对手册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另外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本手册是北京市课程实施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手册试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我们愿与广大教师一道在做中学,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改进,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新的发展阶段。编者

7、2009年10月第一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与其它各类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

8、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二)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密切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能力、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新课程改革推出的一类新型课程,是在中

9、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非学科性的活动类必修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因而不是任何特定学科教学的补充或延伸,也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的

10、课程。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高中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变被动的继承性学习为主动的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面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际状况,选择问题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研究

1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方法,以及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高远的视野,创新的思维,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积极开拓智慧而丰富的人生。(二)综合实践活动要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追求。人们认识的形成和情意的发展,都是在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和感知的无限循环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主体和客体的结合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体部分即人的内在素质。正是人们的内在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

12、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合的机会,优化了教育环境,学生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以及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必将有利于形成他们和谐、健康、积极、主动、创新的素质结构,并最终会促进实现他们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三)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体现校本特点实施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按照学段分层实施,依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开发。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了一定水平,其生活的空间和视野逐渐扩大,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普遍提高。在

13、这样的条件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调整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便为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创造了条件。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活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方式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

14、实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按国家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北京市对各部分内容及学时要求作如下安排: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及其安排 学时内容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总 计学时学分研究性学习1081085427015社区服务不少于5个工作日不少于5个工作日2社会实践1周1周1周6 三部分内容可以各自独立,分别开设,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开设。 (一)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开设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课时数比较多,学校通常可以将大部分课时排入周课表,在每周中独立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有一部分课时集中安排在开学初或期中、期末,用于全年级学生统一的培训动员、交流展示活动等。学校应对三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设的内容

15、和学分认定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 社区服务的开展,学校和教师可以参照“北京市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手册”的要求,根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特点,在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服务内容进行调整和设计,确保每个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学年的时间内,社区服务的总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80小时)即可。 社会实践的开展,学校可以参照“北京市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的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尽可能就地取材、发挥优势、把握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组织好各种主题活动,确保学生每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活动。 (二)三个部分融合在一起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开设。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一)正确把握课程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